王晓+谢迪
【摘 要】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将交易费用的测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以诺斯为代表的直接测度和构建交易效率指标的间接测度,微观层面,比较不同国家中商品交易的交换费用、测度政策诱致型交易费用等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大致梳理和总结,揭示了当前研究现状及问题,并为进一步的探讨提出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交易费用;测度;宏观;微观
一、引言
交易费用理论是将企业和市场看作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的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迄今为止,理论界一些经济学家对于交易费用可以测度持怀疑的态度, 认为由于交易费用中的搜集信息费用、谈判和签约费用等大多涉及人的时间和精力耗费, 难以用货币表示, 准确计量交易费用不可能,。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 尽管难以对交易费用作出十分准确的计量, 但通过间接的办法还是可以对交易费用计量的。威廉等人通过对美国经济中1870年至1970年交易部门的测度, 间接地度量了宏观经济范围的交易费用, 开创了交易费用测度的研究。此后很多经济学家沿着这一思路对交易费用的测度研究做出了发展或应用, 从而使得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实证或经验研究有更坚实的基础。
二、交易费用测度
诺斯和威利斯(1986)在其论文《美国经济中交易部门的测量:1870~1970》中对交易费用总量的测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文章在忽略制度建立的初始成本的前提下,将经济中交易部门分为包括交易行业和转换行业在内的私人交易部门和包括交易服务和转换服务的公共交易部门。经过测算表明,经济的发达指数与交易部门的比重呈正相关。
此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借鉴了诺斯和威利斯的思路并且所得出的结论也是相一致的。这之间由于各国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差异及数据可获得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国内交易费用测度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偏差。《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一文,提出了交易费用测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测度交易费用的理论框架,找到了影响交易费用的分工水平、制度环境、政府行为、信息通讯技术水平、教育等主要因素。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遵循诺斯对交易费用的划分原则,分别利用统计核算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实证测度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和非市场交易费用的规模,并试图从交易费用的规模和变化特征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另外,由于诺斯和威利斯的方法没有解决生产费用与交易费用难以划分的难题,间接测度交易费用的方法被提出,即利用交易费用与交易效率的反向关系,从交易效率的视角间接衡量一国的交易费用。钟富国采用因素分析法萃取交易效率的组成层面,并通过面板数据验证了影响交易效率的制度、资讯通讯科技、教育等影响各国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赵红军借鉴钟富国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对中国1997到2002年的平均交易效率进行了直接衡量。笪凤媛和张卫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思想构建多指标多原因模型,首次建立了我国非市场交易费用体系,间接测度出我国1998到2007年的非市场交易费用相对于GDP的比重降低了约3.5个百分点。非市场交易费用可以被间接测度出来,但验证已有方法的合理性或寻找测度非市场交易费用的新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微观层面的交易费用测度包含公共部门以及行业或企业交易费用的测度,当然有时在公共部门公共政策实施的交易费用的测算上,也会涉及个人交易费用的测算。公共部门政策的效率对该政策的评价至关重要,而在研究政策的效率时应该将实施该政策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麦克肯和伊斯特利用国家资源保护服务部门所收集的数据,对减少非点源污染政策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度;斯顿尔和瓦雷直接采用价差加佣金作为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方法对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度等。
除了采用基数方式测度交易费用外,采用序数比较的方式对交易费用进行测度也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解决交易费用中某些内容不容易量化的难题。威廉姆森最早指出,尽管直接测度事前和事后的交易费用很困难,但可以通过制度的比较,把一种合同与另外一种合同进行比较来测度交易费用。
微观层面交易费用的测度涉及的领域很广,而采取的方法也因不同主体的特有性质变得多种多样,交易费用测度方法难以标准化。对公共部门政策交易费用的测度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实际上现有的研究却不多,而国内几乎没有,相比之下,对行业或企业交易费用的测度研究较多,但由于存在量化困难,有些交易费用只能通过调查对比得到,而不能得到直观的数值。另外,对微观层面交易费用测度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极少。
三、总结
尽管对交易费用进行准确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交易费用的测度研究仍很不完善,存在一系列函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宏观层次上,Northand wallis(1986)对交易费用总量的直接测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但这种针对交易部门比重的估计仅估算了与市场交易相关的费用和维持市场发展的相关制度费用中市场交易费用,忽略了经济体非市场交易费用测度。因此,其测度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研究体系,甚至不能准确地测度经济体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的交易费用总量。同时,在具体测度某经济体交易效率水平时,其交易效率组成层面的具体指标构建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而微观层面上,国外学者对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多样化,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对较广,有通过实际调查的方法比较不同国家进入管制引起的交易费用与中間商品交易的交换费用的大小,也有具体行业层次上的实际调查和实证测度,甚至某项具体政策带来的交易费用测度。然而,国内关于交易费用微观层次的测度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这方面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如将其运于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交易费用的测度以及环境政策的政策诱致性交易费用测度。但也应注意到,比较静态分析法仍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结合交易费用理论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对于理论以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笪凤媛:《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2011
[2]笪凤媛、张卫东:《交易费用的含义及测度:研究综述和展望》,2010
[3]Keith D. Brouthers, Lance Eliot Brouthers :《Why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Entry Mode Choices Differ: The Influence of Transaction Cost Factors, Risk and Trust》,2003
[4]诺斯、威利斯:《美国经济中交易部门的测量:1870~197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