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学生之才智育学生之素养

2017-09-05 15:08徐德兰�お�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水乡秧苗课文

徐德兰�お�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自主的时间,自己去阅读、学习,以真正达到积累知识与提升能力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多读。多读熟读,可以积累知识,理解内容,形成技能。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读,要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在学生遇到不易读准的字音以及诘屈拗口的句子时,教师及时加以指点或示范,这就是教给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在读通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要加强精读练习。因此,对感情强烈、蕴含深意的句段……教师要在点拨中,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例如,《水乡歌》一文中写道:“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指导学生画出“千”“万”“一个接一个”“处处”这些词,然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两句话描写的画面。在学生自己读、小组读以后,再指名学生朗读。我发现学生不仅读出了河渠、池塘的多,也读出了水波的纯净与荡漾的美,这一环节中就包含着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习课文第二小节“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词,和同座相互练习朗读。在集体朗读时,学生把水乡千帆竞发的热闹和小船儿飘荡的轻快读得有声有色,由此体会出江南水乡风光的无比秀美。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多读,自然就能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读出文字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这是学习方法的运用。在熟读的基础上,对一些精彩的片段要让学生背诵,促使学生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佳期加强积累。这样来学习语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敏感性,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增强,这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

善思。学生只有通过思考后,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把文本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收获。不少老师在课堂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回答得热热闹闹。其实,细致研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多数问题并无思考价值。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只要看到一两个学生举手,就立即请他们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只锻炼了精英学生的思维,其他学生因为思维速度跟不上,便丧失了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就无法提升。教师的提问必须精当,要有调动学生思考的价值。首先,学生懂的老师不问;而有些问题提出来了,学生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即便教师讲了答案,学生仍旧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也不要提,因为它不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一位老师在教《揠苗助长》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农夫的儿子看到秧苗都枯死了,会怎么想呢?”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映示一张投影片,画面是农夫儿子站在秧田边看着枯死的秧苗,十分焦急,教师让学生看图联系文字思考。有三五个学生听了问题、看了画面立即就举手了,老师朝着他们点头微笑,并用动作暗示他们再想想。这时,班里静悄悄的,学生认真看图,仔细观察农夫儿子的神情。教师看到学生进入了思考的状态,于是提示说:“辛辛苦苦栽下的秧苗一夜之间竟然全死了,今日种下秧苗就是等待来日收获的,只有收获足够的粮食,全家人一年才可以吃得饱饱的。可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片枯萎的秧苗,农夫的儿子此时的想法一定很多呀。”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当老師发现许多学生都醒悟时,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学生的答案必然是异彩纷呈。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得学生语言修养与科学精神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要在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大胆地想,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会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问”,表示学生在动脑,在思索,是思维活跃的表现。“问”,说明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定量供应”,还想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确实应该重视让学生提问。有些老师上课揭题后,喜欢问学生看到题目有何疑问,其实,这就是让学生在质疑中训练求异思维,在质疑中推想课文内容,在质疑中培养阅读课文的兴趣。有位老师在教了《水乡歌》之后,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说:“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是不是还有鱼多?”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既然水多,那肯定鱼也多。”教师就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用两三句话描写出水乡鱼多的特点,并且要求学生回家后问问家长,我们家乡什么样的农产品多。有趣的是,大多数家长告诉孩子:我们这里鱼虾鸡鸭多。得到这一答案后,我带着学生到农贸市场转了一圈,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几句话。因为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学生写出的小片段生动有趣。这就是有疑问带来的收获。在学习《夹竹桃》一文时,学生问,季羡林先生怎么会把夹竹桃想象成地图呢?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面对学生这一困惑,老师补充介绍了季羡林老先生在国外游学的经历。由此学生认识到:想象是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它必须合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季羡林先生在《夹竹桃》这篇文章里,所运用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学生也是做“学问”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与“问”应当相得益彰。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练写。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如果适时让学生动笔习作,让他们充分运其才智,开动脑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的第3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行动的高雅大方。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后,出示一幅天鹅图,让学生仿照描写丹顶鹤的方法,用几句话写写天鹅美丽的外表。一位学生写道:“天鹅全身羽毛洁白无瑕,它有着修长的脖子和轻盈的身姿,无论是在天空自由翱翔,还是在地面悠闲漫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高雅。”这样的练笔,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高雅”一词的意思;二是让学生学习到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三是让学生有了一次运用与创造的机会。由此看来,在课堂中适时插入小练笔,确实能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纵观语文教材,可以引导学生适时练笔的“点”还是比较多的,当我们在这些“点”上,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练笔时,学生获得的习作方法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习作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就会随之得到良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小学)

猜你喜欢
水乡秧苗课文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背课文的小偷
农民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背课文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