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岩
玉米是我市最主要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近几年由于玉米市场价格看好,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49万亩,达历史最高水平,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5%。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绥化市站下达的推广项目要求,全市共落实玉米标准化栽培180万亩,分别落实在22个乡镇具体实施。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克服了早期低温春涝,后期伏旱少雨的不利气候因素,战胜了困难,圆满完成并达到增产10%的目标。
玉米标准化是以玉米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管理为服务对象,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使生产、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达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目的。我市玉米标准化栽培是根据“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结合我市气候、土质等实际情况,总结出的具有肇东特色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现总结要点如下:
一、主要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选用品质好、抗性强、审定的优质玉米品种,南部乡镇可种植丰禾10、丰禾1、金玉4等;北部乡镇可种植吉单261、屯玉88、龙单33等。
2、旋耕整地。收获后封冻前机械灭茬。4月20日以后土壤化冻1犁深(15—20厘米),采用大型农机具804旋耕、深松、施肥、起垄、镇压,一次作业成型,达待播状态。垄距为65厘米。
3、平衡施肥。根据测土数据及产量指标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做到农肥与化肥结合,底肥与追肥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亩施入腐熟的优质农肥2立方米,化肥182标斤,其中底肥115标斤即二铵75标斤、尿素30标斤、钾肥10标斤,如有配方肥更好,随整地与农肥一起施入垄底;种肥17标斤(二铵15标斤、硫酸锌2标斤),随播种坐水沟施;追肥尿素50标斤,拨节前侧深追施(距植株10厘米,深15厘米)。
4、催芽包衣。播种前将种子进行筛选,剔除小粒、秕粒和杂质,选出饱满粒大、均匀的种子于晴朗无风天晒种2—3天,以增强种皮的透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室温(12℃左右)下,冷水浸种24—30小时,捞出后上铺下垫湿麻袋与室内地上催芽48—60小时,90%的种子萌发(拧嘴)即可。每100公斤种子用2%立克秀500克兑水1.5公斤调成糊状包衣,然后用20%福·克悬浮剂(棒丰)按药种比1:40包衣,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5、适时播种。一般在土壤深度5—10厘米的土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南部乡镇一般在4月25日左右,北部乡镇在4月28日左右。采用“一条龙”坐水种技术即机械开沟滤水、人工点播、拉子覆土、隔日镇压,一次完成。亩坐水量4吨,每穴播2—3粒种芽,穴距30厘米,覆土厚度为4—5厘米。亩用种量为2.5公斤。
6、化学除草。采取先封闭,后苗后的除草方法。土壤封闭除草:玉米播后出土前,亩用90%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38%莠去津水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50—100公斤,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土壤表面均匀喷雾;苗后茎叶除草:玉米3—5叶期,亩用4%玉农乐油悬剂75毫升+38%莠去津水悬浮剂120毫升 +72%2·4D丁酯乳油20毫升,兑水30公斤茎叶喷雾。
7、合理密植。根据地块好坏,灌溉条件合理密植。一般亩保苗3000--3300株左右。
8、节水灌溉。玉米拔节—抽雄—吐丝期,是植株生长旺盛,根茎叶生长和雌雄穗分化的盛期,此时为玉米需水临界期,如缺水应及时灌溉。
9、化控调节。玉米抽雄前7—10天,亩用玉米化控剂25毫升对水1公斤用超低电动喷雾器喷施于玉米穗上部叶片,控制玉米株高,促熟抗倒伏。
10、放秋垄、拿大草。8月22日前后放秋垄拿大草一次,减少玉米生育后期杂草危害。
11、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末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促进玉米籽粒快速降水,促熟提质。
12、适时晚收。10月中上旬在玉米叶片枯死后收获。
二、抓好玉米标准化栽培样板田建设,以点带面。
在每个乡镇选一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代表性的地块做典型,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部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从良种选育、种子包衣、催芽坐水、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化学除草、节水灌溉、扒皮晾晒等技术环节入手,从种到收一包到底,充分发挥其引带辐射作用,给所在乡镇广大农民做好表率,带个好头。另外,在种收关键期,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现场会、田间博览会等多种形式,聘请省农业专家现场向农民传授标准化栽培技术,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农民说得好“样板是个宝,真实又可靠,一看就能懂,学会忘不了”。
三、搞好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集中传授和走村入户相结合,农艺农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结合。通过电视讲座、课堂讲授、现场指导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技术培训工作,力争做到家家都有一名标准化栽培技术能手。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今年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面积180亩,测产结果平均亩产达到638.3公斤(含水量14%),较三年前平均亩产472.2公斤,增产35.2%,亩增产166.1公斤,亩增收85元。
2、社会、生态效益
在解决干旱灾害的前提下,对于发展当地优势产品玉米,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极大的改善我市玉米生产条件。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当地科技含量提高5%,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肥了地力,形成养分积累的良性循环,通过节水灌溉技術,缓解了干旱带来的不利因素和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五、结论
通过玉米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形成固定模式,既节省了投入,又可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增收,深受农民的欢迎和认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肇东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