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鹏+张楠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接受教育作为人类诸多社会活动的一种,教育的需求也变得丰富起来。以前,由政府作为单一教育投资主体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人们的需求,因此,投资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收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教育投资主体如何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作为一个热点话题,近些年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为什么教育投资主体要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如何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学界人士的广泛思考。多元化的过程应当是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一個转变,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单一化的缺点以及开始谈论多元化可以满足当下教育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首先要谈论教育投资主体的单一化。
一、教育投资主体单一化
首先要从教育的产品属性开始分析。一方面,教育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伴随着较低的福利依赖率和犯罪率,并且受过教育的人更容易适应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满足了就业,自然也就降低的社会风险。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可以从教育中受益而不必支付成本,并且,这种获益不会由于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另一方面,接受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我们本人,教育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等等,又说明教育具有明显的私人物品的特征。所以,我们界定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并且具有明显的公共品的特征,也就决定了其供给者必须是政府。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壮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增多,包含特殊教育和精英教育在内教育形式成为人们新的需求,政府作为单一供给主体,不能包揽所有层次、所有形式的教育,并且供给品种过于单一且效率低下。
二、4%的提出: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要达到4%,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目标。也因此4%成为全体教育人的梦想和奋斗目标,也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实现4%的目标,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艰苦奋斗历程。在2012年,我们终于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个目标。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4%并不是一个很苛刻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已经达到了5%左右,发达国家更甚。其次,我们国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仍旧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很多地区存在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教职工薪金不到位的问题,即使是同一地区,国家性财政经费很大程度上流向了重点高校,如985工程学校和211工程学校,导致出现教育资源不对等的问题。在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一)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从产品属性来分析,义务教育对于国家而言,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国家必须要作为提供义务教育的主体。换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国家财力充足,则义务教育完全由国家提供,如果财力有限,则应缩短义务教育的年限。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当允许相当规模的私立教育的存在,这些私立学校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层次。
(二)大力兴办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一种,是连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发展中等教育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从整个社会来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即战力”,这种即插即用的娴熟劳动力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变化,提升就业率。从个人受益来讲,接受职业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失业。作为国家,应当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到中等教育中,并出台资助鼓励政策,鼓励学生接收职业教育。
(三)继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按照成本分担理论来看,教育的受益人包括国家、个人和纳税人等,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谁受益谁付款,加上人们对教育的消费存在就高不就低的消费心理,而满足所有人对教育的高消费心理是不现实的。同时,贫困家庭的孩子无力承担昂贵的教育费用。因此,高等教育更应该走收费与贫困救助相结合的道路。所以,其收费具有合理性。另外,国家应制定长远的合理教育发展规划,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适当减少教育部直属和省属高校的存在。
(四)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
民办教育是补充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政府不能也不理包办或满足所有形式和层次的教育。政府作为监管者,作为单一供给主体,存在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且供给产品缺乏竞争力。国家应该从政策、资金、师资三个方面给予民办教育的发展,从而缓解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供求矛盾。
参考文献:
[1]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善迈-力口强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I].教育与经济,2004,(3)
[3]厉以宁.教育经济学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32-38
[4]靳希斌 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6
[5][英]约翰.希恩著 教育经济学 [M].郑伊雍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