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优势及问题分析

2017-09-04 04:48郭丹华
商情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洛阳

郭丹华

【摘要】洛阳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壮大郑州中心城市的经济地位,补充和增强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有显著意义。探索洛阳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有利于更好的带动整个经济区的发展,充分发挥河南自身优势,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优势及制约因素

2011年中原经济区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地区。五年来,中原经济区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中原经济区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仍显不强。究其原因是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与一般功能城市间缺乏过渡,缺乏强有力的增长极。也就是说,城市群内缺乏一个介于中心城市与一般功能城市之间、起协调与过渡作用的“副中心”。洛阳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壮大郑州中心城市的经济地位,补充和增强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是有显著意义的。

一、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发展比较

十年来,河南经济发展进程明显加速,进入到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所以,笔者选取2004年作为研究的起点,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区域单元,使用GDP这一综合指标测算2004-2014这十年期间各市经济总量及其在全省GDP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增减变化情况,观测河南经济分布变化趋势。结果见表1及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在全省经济整体上行的情况下,不同城市在全省生产总值这个总量指标的比值变动不一,但郑州和洛阳始终处于领先位置。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经济优势自不必多说,而洛阳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郑州,GDP占全省比重从2004年的10.58%到2014年的9.4%,虽有些许浮动,但比起其他省内城市,依然具有绝对的优势。郑州、洛阳正一步一步发展成重要的要素吸附和集聚中心点,逐步形成“双核”结构。2004-2014十年中,两市生产总值稳步提高。两市的GDP总量远高于其他城市,2014年合计达到10067.6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8.81%。这一比例虽然与在省域经济中首位度很髙的武汉、西安等城市比还显得过低,但考虑到河南省域内经济要素集聚的多极格局,以及两市相对薄弱的历史基础和近几年的快速上升态势,其作为整个省域经济双极核的格局仍凸显无疑。

作为河南省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两个中心:郑州和洛阳,对周边乃至全国范围的要素,有着十分高的集聚和吸附力,并不断向周边地区分享和扩散资源,从而发挥了对周边地区的辖射作用,大大激活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几年,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100km左右的半径范围,相对低一级的资源汇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心正一步一步建设,而且新兴的低一级经济增长中心内部、及它们和郑州、洛阳两个中心有着更为有效的要素沟通,多极化、层次化、网络状的格局特征正慢慢呈现。

二、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的优势

政策环境方面。2011年国家明确了洛阳市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并提出中原经济区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012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形成互利共赢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强调要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扩大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部署,洛阳市委、市政府也结合洛阳实际,提出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奋斗目标。以洛阳为副中心城市构建中原经济区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

产业发展方面。洛阳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有较好的工业产业基础。有中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一类航空口岸和二类铁路、公路口岸,边防检查、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口岸机构配置齐全,能够对开放型经济大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交通区位方面。洛阳地处中原,铁路交通便利。民航交通快捷,对中原经济区的融合发展提供方便。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国道贯穿东西南北。十八条省道纵横全市,连通周边城市。洛阳的公路、铁路、民用航空、水路、管道立体化交通运输格局已经形成。成为我国中原地区重要交通网络中心之一。在我国整个交通网络中处于东西交汇、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文化科技方面。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其中龙门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因此,洛阳符合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把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建设的框架,必然会为城市群建设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洛阳副中心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副中心城市,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表3是2014年国内部分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经济数据比较。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洛阳无论在人口规模还是综合经济实力方面均符合副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城市发展实践上看,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当重要,各类生产要素将率先在中心城市形成集聚,以形成“极化”效应。而现阶段洛阳与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人口和经济规模偏小,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在城市群内的龙头地位不够突出。与其他副中心城市相比,洛阳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辐射力不够。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洛阳经济发展虽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与郑州市的差距仍然很大,更无法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较。十年来,GDP占全省比重下降了1.18%,洛阳主要工业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不足30%,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开放度低,进出口规模小、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外贸依存度低,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旅游业发达但文化产业总产量仅居河南省第5位,综合效益较小。洛阳经济大而不强,这就会导致其吸引力、凝聚力不够大,辐射力、带动力减弱,承担带动区域发展重任的能力不夠。endprint

产业集群不发达。洛阳虽然工业较为发达,但主要是由集中在市区内少数国有大型重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支撑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产业和企业关联度小,链条短,往往一两个企业就是一个产业,没有形成以产业集群为主要形式的规模优势和块状经济,严重制约了洛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城市的拓展。洛阳工业基础雄厚,为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大市,在全国工业布局中的地位突出,但是洛阳老工业基地的辐射能力没有得到强化。上表中与其他副中心城市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不算高。伴随着产业优势减弱、发展后劲不足、支撑保障不强,洛阳在全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下降。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存在障碍,初始发展水平较低,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比差距很大。首先,管理模式落后,资本结构单一;其次,文化产业格局总体规模偏小;第三,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第四,洛阳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

科教支撑不足。科技人才流失,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技对经济支撑乏力。中原经济区区域内人口众多,但科技教育资源相当匮乏。洛阳目前既没有国家级重点大学、国家研发机构可依托,且国有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及高端人才稀少、分散,又受国家与地方、军工与民用体制与条块的限制,难为洛阳地方经济发展所利用;虽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由于科技智力支撑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甚至一般产业的生产区。

四、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策

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加快城市群建设,只有形成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洛阳的副中心城市地位才能真正确立。加快郑汴洛一体化进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建立城市论坛,作为成员城市分享各自关于区域发展观点的平台。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动民间的、非政府的力量来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开放平台作用,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洛阳对外开放示范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引进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重大辐射、带动力的出口型项目及外贸龙头企业。除此之外,还要突出洛阳 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完善区域服务的综合功能,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开发开放,充分发挥洛阳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现中原崛起中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为核心,形成国内产业配套能力最强、集群优势明显,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众生活。搞好产业规划,立足洛阳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把旅游资源开发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有机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打造洛阳文化品牌,加强创新,促进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密切加强旅游、物流、文化产业合作,积极打造中华文明旅游走廊和一批旅游精品区、特色线路优势品牌。

科学教育方面。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打造中原经济区产业创新中心为突破口,靠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跨越发展,带动和引领洛阳经济社会的跨越發展。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创新服务能力。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推进战略,增强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依托现有高校条件,建设发展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保持学校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同时,围绕洛阳支柱产业中原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定位学校建设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共同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专业,推动学院向重点综合性大学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科研课题,课题名称: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5KYYB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洛阳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硬脖子的洛阳令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洛阳不翻”唇齿留香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