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娜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旨在重点分析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的趣味性及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案例教学的应用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倡教师们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经过2015年教材改革后,教学内容较以前更为系统化、理论化,教学设计更加规范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度普遍提高。但在笔者的授课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内容空洞、枯燥,方法过度单调,授课方式空洞,学生对本门课程没有兴趣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思修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问题亟需解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不断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该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于20世纪初期的提出。曾被哈佛工商学院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具体指以教师以精心选取的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启迪学学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方法。与以往的传统理论课教学相比,案例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在教学理念上,案例教学强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求体现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是近年来受到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而言,有其显著优点,具体表现如下。
1.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形象生动
教师在授课中选用的案例一般都来源于文献资料、媒体报道和学生身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件,这些案例通常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和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可以选取发生在本校学生的典型事件,因此更能激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性爱国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在西安大规模游行中,保护民众财产的青年李昭的案例。学生从纸板标语:“前方砸车,日系掉头”中,深刻理解理性爱国的重要性。启迪学生在案例中树立正确的爱国理念。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从课堂效果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该课程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学生台下成为低头一族。特别是对于我校这样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传统的思修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案例教学法很好地克服以上问题,因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诠释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并最终形成自我见解。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思修课堂中,我选用我校毕业生刘飞成功创业的案例,来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这一知识。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给自己找到一條职业发展的道路。这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思修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3.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不仅对促进学生的能力有作用,而且也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善于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精确选取案例的能力、管理课堂的能力等。因为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其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要从案例的选取、讲解、总结等各环节下功夫,这些将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及时关注到国内外热点事件,学生在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希望教师能给与分析、讲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案例要有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指的是案例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案例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激发学生关注、思考、讨论的热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课程。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首先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些案例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体会到真实的感受。
(二)案例要有代表性,尽可能使热点案例
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越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越是能够揭示规律、阐述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仅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在理论指导下,结合典型事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要有正面性
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以正面案例为主,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避免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定型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在课堂中切忌过分渲染社会不好的、丑陋或者负面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四)案例尽可能与时俱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因为自己多年教授同一门课程,为了省时,陈旧的案例连续多年一直在使用。这样的案例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又使得思修课陷入了枯燥困境。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endprint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施中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整个教学效果起到重要影响。
(一)搜集案例
准备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偏重理论的传播,教材提供给教师的现成案例少之又少。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现成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搜集案例。但是在搜集案例时,一定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另外思修教师选取的案例要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更要真正地打动学生。思修课要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这样才能达到思修课的教学目的,吸引学生进入案例的内容,使得学生产生“移情。
(二)研究案例
案例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教师能否熟练把握该案例。教师首先对整个案例有很高熟悉程度。案例的研究过程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了解案例的来龙去脉,对教学案例的每个内容细节都要牢记。其次要探讨案例的主要思想,并找到与课程知识连接的契合点。最后要找到恰当的研究问题供学生讨论。
(三)讨论案例
讨论是推进案例教学的有利因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保持几个班合班上课的大班授课。。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比如,笔者在自己班级采用的是以宿舍为单位,教师布置讨论课题后,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再由小组成员推荐的代表做總结发言,最后开启全班性的大讨论。
(四)总结观点
对案例讨论的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收官”阶段。经过了学生们激烈讨论,会形成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不同观点和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法必须进行的环节。因为恰当、及时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加深所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在思修课结束后,对该案例进一步的思考,从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的总结、归纳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覃田.浅谈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意涵与原则[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
[2]史菊红.思修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应遵循的原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曾锦昌.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