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评价

2017-09-04 13:58杨璐张蓥刘文茜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安市层次分析法

杨璐+张蓥+刘文茜

【摘 要】 本文从分析西安市半城市化现状入手,构建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最终得出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人口半城市化水平是造成西安市半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因而政府应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引起的差异,改善半城市化地区居住环境,解决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關键词】 半城市化水平;层次分析法;西安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而城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快速的城镇化衍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矛盾,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

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现代装备制造中心、纺织工业中心及国际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截止2015年,西安市常住人口已接近870万人,属于我国特大城市范畴。在西安近几年的发展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进入城市来寻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大量的城市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特大城市——西安市半城市化问题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西安市的半城市化的现状作出解析,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做出评价,探索特大城市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概念界定

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的不完全、不彻底的转移,表现在农村人口虽然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但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这一部分人只是完成了空间与职业上的城市化,[2-3]并不能享受到与城市人口平等的社会待遇,无法真正地融入城镇社会,甚至在某些方面会遭到部分城镇居民的排斥,在城镇中处于弱势地位。[4]

半城市化地区的定义普遍认为是指城乡结合部,即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周围最直接最强烈受到城市辐射影响,同时具有城市和郊区农村发展特征的区域。从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的人口多居住在这里,这些地区具有人口密度大、人口收入普遍较低、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缺失、交通混乱且不便捷、景观绿化不到位等特征,拥有这些特征的地区称为“半城市化地区”,归属为地理学概念。

二、西安半城市化现状解析

1、人口结构

居住在半城市化地区的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除了本地居民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而城市的高水平消费让这些人员无法立即适应城市,因此刚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员选择在这些半城市化地区落脚。这里消费水平较低,房租廉价、交通便利,是外来人员进入城市的缓冲地区。因此这里人员构成复杂,使得管理有很大难度,也引起了治安、环境等多方面社会问题,是城市治理的一大挑战。

2、经济结构

半城市化地区人口从事的工作由第一产业转变为二、三产业。半城市化地区非农化程度高,对本地居民来说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城市中心的半城市化地区已经没有可以耕种的农田,城市边缘区的半城市化地区只有少数本地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多数本地居民的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生产。外来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脱离农业生产,转而从事二、三产业。

半城市化地区居民收入以房租收入为主。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发现,本地居民的收入多数是来自出租房屋所得的房租。本地居民失去耕地之后,其收入来源就是政府给予的耕地赔偿和出租房屋的房租收入,而房租收入是本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房租经济,使居民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不愿再参与更多的社会劳动。这种经济模式不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长久持续发展。

外来人口在就业方面的局限性大。外来人员分为工薪族和个体户两种。工薪族打工上班获取收入,大多数打工族被局限在次级劳动市场,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很少有外来人员参与到城市的建设活动中。个体户在城市租借房屋从事小型商业活动,经济收入并不乐观,除去基本的房租和税费,所得的收入与工薪族差别不大。

3、景观及设施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权属不一,管理难度较大,形成了“脏、乱、差”的景象。随处可见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房屋建筑质量差,建筑布局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建筑密度高,间距小,形成“一线天”、“握手楼”等独特景象。城中村内部道路破旧、弯曲,数量少,缺乏与外界联系的便捷道路。

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由于传统居住方式的影响以及利益的驱使占用大量空地搭建建筑,导致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缺乏,基本的防火、防灾不满足安全要求,居民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城中村内部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少基本的交往活动空间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导致居民娱乐方式单一,互相之间的交往不够。

4、总结

经过上述对半城市化地区人口、经济、景观及设施的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是不利于居民长期居住生活的,并且这种状况阻碍了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因此有必要对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展开定量测度,进而对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便实现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的对半城市化地区的科学引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必须全面考察人口结构、经济水平、服务设施以及景观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于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综合评价。本文借鉴国内外运用复合指标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相关研究,选取了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口结构,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和景观环境四个方面为准则层,构建了半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依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西安的半城市化水平。

2、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来自陕西省和西安市的统计年鉴,数据可靠并具有一定说服力。

四、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评价

1、构建指标体系

半城市化水平测算的指标依照全面系统性、可比性、代表性、可行性[5]的原则,结合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现势性,從人口,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和绿化环境4个准则层选取17个指标构成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测算的指标体系,以此计算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

人口方面,考虑户籍制度差异和产业结构转变的现状,从城镇化率、非农人口比重、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人口密度来反映西安市人口的半城市化水平;公共设施方面考虑生活基本条件的普及程度、公共设施配备程度,从用水、燃气普及率、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站、公共图书馆、文化站数量来反映西安市的居民生活条件水平;道路交通方面,考虑公共交通的使用,道路修建面积以及道路设施配备,从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公路里程、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道路照明路等数量来反映西安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水平;绿化环境方面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绿地率、公园个数、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来反映西安市居民生活环境的绿化水平和卫生条件。

2、确定权重

(1)建立半城市化水平测算的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半城市化水平指标层次结构和层次模型特点,将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作为目标,将指标体系4个准则作为中间层要素,将17个指标作为具体指标,建立自上而下的层次模型(表1)。

(2)判断矩阵构造。在层次模型构建完毕后,针对上一层次某一要素的本层相关要素重要性,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两两比较采用“九分制”评价标准:

若两要素同等重要,则aij=1,aji=1;

若一要素比另一要素略微重要,aij=3,则aji=1/3;

若一要素比另一要素明显重要,aij=5,则aji=1/5;

若一要素比另一要素绝对重要,aij=7,则aji=1/7;

若一要素比另一要素极其重要,aij=9,则aji=1/9;

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3)一致性检验与权重计算。计算可得准则层和指标层一致性比率小于0.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判断矩阵成立,由此计算的权重科学合理,具体数据如表3。根据权重综合排序可得,从准则层来看,人口所占的权重比例最高,从指标层来看非农人口权重最高,同时在权重前十的指标中,人口层所占比重最大,由此说明人口的半城市化是导致城市半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3、数据标准化

(1)原始数据获取。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陕西省和西安市的统计年鉴,经计算整理得到17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2)数据标准化。原始数据的处理采用极大化标准化法,标准化后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以消除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极大值标准化公式为aij=aij÷amax。按此公式计算即可得出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后的数据。

4、综合得分

根据层次分析法所得各项指标权重以及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值,采用加权求和方法进行半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计算按照下面公式进行:

式中:p为所研究城市半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

aij为各项指标标准化值;

wij为各项指标权重。

最终计算的西安市半城市化评价系统得分结果如表4。

五、结果分析

通过对西安市半城市化地区的调研以及对西安半城市化现状的解析,从人口、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和景观环境4个准则层选取17个指标构成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测算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得出结论是西安市的半城市化水平逐年呈递增趋势,进入城市工作的人口逐年增多。但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政策,导致半城市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人口的半城市化水平对西安市半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在所选指标中占较大比重,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绿化环境依次排在人口之后。

针对上述评价分析,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些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社会问题,对户籍制度做出相应调整,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引起的差异,保证进入城市人口的基本社会利益,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在保障居民生活条件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完善服务实施等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36(2)354-363.

[2] 赵燕菁.城市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观察 OBSERVATION,2016.156-158.

[3] 刘盛和,陈田,蔡建民.中国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研究重点[J].地理学报,2004.59.101-108.

[4] 吕园,刘科伟,牛俊蜻,刘林,赵丹.城市型社会内涵视角下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地理,2013.33(7)59-66.

[5] 朱晓静.基于综合指标评价的汉中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D].长安大学,2014.

[6] 黄宁,崔胜辉,刘启明,温晨,陈晓梅.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社区人居环境特征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50-760.

[7] 张思峰,廖园园.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安城市化水平测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26(2)41-45.

【作者简介】

杨 璐(1994.11-),陕西铜川人,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西安市层次分析法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戴草帽的小灰兔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启动“无烟企业”创建活动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