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丰
礼仪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特别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在礼仪文化上有着丰富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赋予新时代的新含义。中国古代的文明礼仪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已经不完全适用,今天的社会文化礼仪应该在继承古代的优秀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礼仪文化。这种当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就是当代中国道德文明在礼仪文化当中的具体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良好道德文明的最佳体现,是当代中国人高度精神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佳风貌。中小学礼仪教育是创造当代中国礼仪文化的基础。中小学礼仪教育的过程如果能够和审美教育高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会使礼仪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礼仪教育的形式与美育
礼仪教育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过程。无论是个人礼仪还是交往礼仪,都是道德的一种外在形式,这种外在形式的内在本质力量都是道德之美的外在体现,因此,礼仪教育的形式审美化追求是礼仪教育的本质所在。开展礼仪教育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多情境的各种活动,进行体验式、主体式、角色式、情境式的各种实践活动。我们经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够在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主体到位,只有主体到位的体验式、感悟式、角色式、情境式礼仪教育审美化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够使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声有色、不枯燥不乏味、有生机有活力。审美教育与礼仪教育的结合可以使礼仪教育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使礼仪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感染力。把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趣味性应用于礼仪教育当中,可以使礼仪教育更加光彩夺目。
礼仪教育的内容与美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是充满着美育的美学的内涵和意蕴。个人礼仪的丰富内容就是社会发展对于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仪表风度、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为此,我们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人道德的外在形式。这种外在形式是一个人内心道德内涵的具体表现,是一个人心灵之美和道德之美的具体化、形象化。我们在进行中小学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禮仪教育和审美教育高度和谐统一在一起。因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和美学美育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礼仪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炼、总结、抽象、概括的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的精神文明的产物,礼仪是人的道德之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礼仪是人类追求道德之美的一个成果,礼仪是人类创造的生活之美的集中体现,礼仪是人类追求的社会之美的集约化,礼仪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本质所在。
个人礼仪与美育
个人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准和内在修养的集中表现。个人礼仪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表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内在修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个人礼仪是我们观察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一个人内在道德的一部分。个人礼仪可以为我们提供鉴别一个人心灵之美的一个平台,个人礼仪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评价、一个人道德之美的一个载体,个人礼仪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展示一个人人格之美的阳光天地,个人礼仪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示精神之美的广阔天地。个人礼仪当中包含着美育美学的丰富内涵,个人礼仪就是一个人心灵之美的具体体现,个人礼仪就是一个人道德之美的形象展示,个人礼仪就是一个人人格之美的最好写照,个人礼仪就是一个人精神之美的最佳舞台。
交往礼仪与美育
交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形象化的集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关系,因此,交往礼仪最能体现一种社会形态、人与人之间和谐状态。交往礼仪是一种社会状态人际关系的良好体现,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之美,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生活之美,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道德之美,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之美,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之美,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人格之美,交往礼仪体现的是一种情操之美,可以说交往礼仪当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美育的内容,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交往礼仪当中的美学美育的内涵,把交往礼仪的教育过程审美化、形象化、情感化,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接受交往礼仪。
结束语
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至关重要。中小学应该把礼仪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德育当中。因为礼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形象化、具体化,只有把道德准则内化于心,才能通过礼仪外化于行。特别是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会使礼仪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朝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