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那九岁大的女孩就嚷着要买灯笼和蜡烛了。每年中秋我都会挈妇将雏合家到邻近的海心公园赏月观灯。是夜,天宇湛蓝,皓月当空,玉蟾滴露;公园里,人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四处游逛,孩子们在旷地上摆开烛阵,烛光组成各种图案,编织出心中美丽的幻梦。那摇曳的,橘黄的小火焰,映照着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于是,我的思绪便轻轻地飘扬起来,飞回故乡,飞到那似乎十分遥远的童年……
故乡的中秋夜月凉如水,洒了满院的银辉。院落里的瓜棚上攀缠垂拂着枝蔓缨络,宛如一缕缕袅袅的绿烟。瓜棚下,铺着竹榻,摆着茶几,擦拭的乌光发亮的漆盘里,盛着花生米,红枣,冬瓜糖,那在平日是难得一见的,今夜,可真是慷慨施予了。我和一群小伙伴围坐在一起,拍着手唱起福州童谣:“月光光,照门户,月姐做媳妇;嫁哪里,嫁下渡……”
母亲燃起几支香走到院中,面向南天,揖了几揖,然后把香插在装着米的洋铁罐里,嘴里还喃喃自语着。我知道,她是在遥祝远在南洋的外公外婆,这是母亲每逢中秋例行的仪式。
(节选自巴桐《故乡的中秋夜》,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点拨
作者觸景生情,由女儿的行为写到“赏月观灯”,并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引出故乡中秋夜的情景。其中写景的语句十分优美。“是夜,天宇湛蓝,皓月当空,玉蟾滴露;”“故乡的中秋夜月凉如水,洒了满院的银辉。”四字词语与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夜清爽明朗,赏心悦目的特点。童谣的出现更增强了地方色彩,增添了思乡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