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ie+Hu
在没有了解他之前,外界加之于他身上的气质永远是神秘且充满魅力;但真正了解他之后,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这样简单自然的人,当时间在他身上赋予了阅历的同时却依旧保留那一份纯粹的心,就这样不偏不倚地站立着,然后妙趣横生。
体验派
他站在沙发上,圆形吊灯在他头顶照亮一圈黄色的光,一手扶住了灯沿,一边笔直地在灯下等着快门落下的声音,明明是一个略带幽默的姿势,却在他清亮的眼神之下生出了几多玩味。
这次的拍摄很好玩,摄影师用的是旁轴取景的相机,比起单反镜头里的虚虚实实,此刻记录着的是他最本质的性情,摄影师每一下的捕捉都透着思考和审视,反观到他这儿确是一派轻松的样子,不没任何防备,完完全全的坦荡,无比真实。
借着这次宣传自己新电影《侠盗联盟》的机会,终于让鲜少出现在大众视线的他又一次成为了焦点,无论是当年的美少年,还是如今的冯导,时问的堆叠从他鬓角的胡须蔓延到两颊,唯独那双仍旧明亮带光的双眼,透着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的目光。
他好像总是能在生活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像这次的电影,当初制作人找上他,能让他动了念头决定接下的原因,便是对神偷这个课题的兴趣,但却也不止步于兴趣。
“我的要求是我自己要改这个故事。”他积极地为自己补充。“我觉得每个导演拍戏都会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戏里有些感受会通过画面、音乐表达出来。这部片是娱乐商业片,但这部片子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过去,都有难言之隐。”
影片中集结了刘德华、杨祐宁、舒淇、让·雷诺等一众大咖前来演绎,说起刘德华和让·雷诺,一位是他多年好友,一位是他特别喜欢的偶像,超强的阵容配置,演绎他心中精心构建的故事再合适不过,故事里他们饰演的是一警一匪,两个人变着法儿地较着劲,演的人过瘾,拍的人自然也觉得畅快,想着既然这么过瘾,那就赶紧让他评价一下两位主演吧,结果他张口就是一句“我是看着他们的戏长大的”的开场白,逗得周围人笑个不停,在一片欢快的气氛里,他才接着说了大实话:“两位都是我的偶像啦,这两位都是我很欣赏的演员,因为之前都开过很多次的会,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愉快的。”
整部电影皆是去往法国和捷克取景,热爱即兴创作的他自然也免不了要将一些当地的元素融入电影之中。“比如说布拉格,你一定会看到那个著名的桥,但是我不太喜欢去那些旅游点,戏里面我们拍的一家中餐厅其实找了很久,它可能看上去很不讨喜,但是可以带出曾志伟扮演的那个角色,就是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工作。”他甚至还大刀阔斧地添加了一个重要的暗线——一组俄罗斯的套娃,“这个是到了很后面才决定放进去的元素,因为在布拉格太常见了。以前我是想好了以后才拍,但现在的话除了动作戏的部分事先筹备好,演员都是现场走,大家在比较舒服的状态我才开拍。”
“拍摄的时候有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
“拍摄的过程都算顺利。”他用手指尖敲了几下桌子仔细回忆着,“我觉得最大的困难不是在拍的过程当中,反而是在拍之前。因为我们会烦恼演员的档期,调整过程还是蛮需要时间的,所以演员就变来变去弄得我们拍摄的档期不知道怎么设定,那段时间最痛苦了。”演而优则导之后,他变得更懂得了演员,也更理解了导演。
他不喜欢打无准备之仗,虽然所有问题都是依靠有趣使然,但一旦打定主意要做,那就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决心去事无巨细地调整到最优。
“而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他又字正腔圆地告诉了我第二个论点,在这之前他特意向身边的工作人员纠正了自己的普通话发音,特别较真。凭着这种直觉,他在自己的兴趣之上追加了一系列的奇思妙想,把那些原本他看到的,变成他能玩出新花样的东西来。这几乎成为他近来行事风格的标准。
“相信直觉之后万一发现有偏差了怎么办?”
“其实很多东西都比较难控制。举个例子,一开始我在香港,歌手和演员都是一起做的,后来我就专心在演戏上,再后来不管是演员还是制作人都是在电影圈的工作,所以也不太需要去平衡。就是凭自己的感受走吧,总会走到对的时候的。”
“这世界不一定给你想要的东西”
除了导戏,最近他居然还跑去参加了综艺节目。在综艺节目《脑力男人时代》里,他和各色艺人切磋搞笑功力,着实让人看到了他更不一样的一面。
“怎么想到去参加综艺了?”
“因为蛮有意思的啊。”果不其然还是这句话。
只有自己参加完综艺过把瘾还不够,接下来他还要和自己的好兄弟吴彦祖一起玩建房子,“他和我一样大学时候也是学设计,在《漂亮的房子》这个节目里,它有一个最大的任务是去盖房子,感觉比较新鲜,还可以融合我们本来的专业。我们通常工作时都是电影的东西,很少会去涉及设计。”
“会不习惯综艺里面那种氛围吗?”
“当然不会了,其实这些以前我刚出道的时候也会有,而且更加夸张,现在这些都ok的。”
97年入行,那时候的他正好经历着港台娱乐圈由鼎盛向下走的阶段,“其实那个时候电影、唱片已经不算是最好的时候了,最好就是80年代,所以其实我入行的时候并不好。”但他更愿意把这一切归结为自己是一個没什么运气的人,因为小时候喜欢弹吉他,长大之后就想方设法地想当一个吉他手,“后来朋友介绍我认识雷颂德,但我完全不认识他,后来唱片公司老板同意我们做了个乐队。我觉得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但结果嘛……”他停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但之后运气其实更重要,就算你有才华,没有运气也不行。就比如说我在爱尔兰的一条街拍摄,那里的人唱歌都很好听,可能当天就运气不太好,所以没能遇到。”显然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带着一点点的惋惜。
而当他之后成为导演自己导戏,因为风格定位与当时的大潮背道而驰,直接的后果就是票房不好,但即使是在那个时候,他还是仍旧保持着自己的风格没有变,“所以一直到了现在,如果有投资方找我导戏,我也会说如果你需要拍的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导演,那我可能就不是很合适,我还是比较坚持自己想法的人。”
“你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一个非常有创作欲望的时期吗?”
“我现在到五十岁这十年应该是我创作最丰富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给大家。”聊天中他分享了自己的书单,从人文历史一直到前沿科技,时代人物的生平从他眼前掠过,他从这些静态的文字之中不断寻找新的力量。
“我愿意让自己从零开始去做,因为这件事本身就会有一些情感在里面,一定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在里面。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他从来不会逼自己做一件事,总是说要信奉顺其自然,要看缘分。这个世界不一定能给你一定要的东西。就像他以前,总是会因为很多事情没有做成会有遗憾,但是慢慢地,当他选择去接受和看开之后,“转机往往就出现在眼前,即使现在做不成的,可能以后就能做成,而且时间点会比以前更好。”
“这几年你转变最大的部分是什么?”
“是更加相信自己了吧。”他点着头回答,“我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我觉得真的要相信自己,那时候其实很少有演员去做导演,也有很多否定的声音”所以真的要听自己的声音,而且事实也证明,做导演和年纪是没有关系的。”
导演的法则
CHIC:你在导戏时发脾气吗?
馮德伦:我导戏的时候都是蛮冷静的,比如说在布拉格拍戏,拍得久一点当地的工作人员可能要走了,但其实我们也有解决办法。我发脾气还比较少的。
CHIC:现在有很多演员转行做导演,你对此怎么看?
冯德伦:我觉得像苏有朋导得还蛮好的,但有些就只是玩票性质的,有些可能是投资方觉得演员去导戏可以吸引到别演员来,还是要看人。
CHIC:现在会觉得有遗憾或者是还没有完成的心愿吗?
冯德伦:你问我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我好像已经七八十岁了,哈哈哈。如果有没实现的,我现在还有时间去做。
CHIC:生活中的你喜欢做什么?
冯德伦:生活中我喜欢打电动,在香港因为工作很少待在家里,所以空下来就待在家里。
CHIC: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兴趣的事情吗?
冯德伦:我最近比较喜欢听电子书,交个月费,开车的时候也能听。工作、家庭现在我都很满意,整体来说就是舒服的状态,但是电影上映的时候还是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