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共混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7-09-04 02:53:09彭粉成
山东化工 2017年8期
关键词:极性力学性能冲击

唐 丽,彭粉成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镇江 212006)

聚丙烯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共混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唐 丽,彭粉成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镇江 212006)

运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P/SMA二元和PP/SMA/ PP-g-(MAH-co-St)三元共混物,分析共混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三元共混物的优化配方。

PP;SMA树脂;PP-g-(MAH-co-St);二元共混物;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水接触角;热变形温度;TG

SMA树脂具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且随MAH含量增加,SMA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耐热变形温度(HDT)和维卡软化温度(Vicat)都提高。另外SMA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的酸酐基团,赋予了其较强的极性。因此本文中运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P/SMA二元和PP/SMA/ PP-g-(MAH-co-St)三元共混物,希望提高PP的耐热变形温度和极性,同时测定共混物的负载热变形温度和TG来评价共混物的热性能,最后对冲击试样缺口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观测其断面形貌。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药品

实验化学试剂见表1。

表1 实验化学试剂表

1.2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设备见表2。

表2 实验仪器设备表

1.3 实验方法

1.3.1 共混物的制备

⑴ PP与SMA二元共混物的制备:将PP和SMA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挤出,造粒,干燥后用注塑机制成测试标准样条。

不幸的是,我们在管理数据所有权方面没有多少经验,这本身就是比管理土地或机器更困难的任务。数据随处可见,同时也无处可寻,它们可以光速移动,你可以随心所欲复制它们。收集的关于我的DNA、大脑和生活的数据是属于我、政府、公司、还是全体人类?

⑵ PP、SMA和接枝PP三元共混物的制备:将PP、SMA和接枝PP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挤出,造粒,干燥后用注塑机制成测试标准样条。

1.3.2 共混物的测定和表征

⑴ 力学性能测定:按照GB/ T 1040 - 1992测定试样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按照GB/T 1843-1996测试样品的无缺口试样悬臂梁冲击强度及缺口试样悬臂梁冲击强度。

⑵ 水接触角测定:将样品热压成膜,选取光洁度较高的部分,在接触角测量仪中,采用盛有蒸馏水的针状进样器在样品膜表面缓慢滴加液体,形成座滴,液滴体积为1μL。然后保存液滴图像,用拟合分析法在液滴上选取5个点,读取角度。

⑶ 负载热变形温度测定:按照GB/ T 1634.2 - 2004在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上测定试样的热变形温度,负载0.45MPa,变形量0.32mm。

⑷ TG测试:将样品放入热分析仪中,在氮气保护下,从室温升温到600℃,升温速率10℃/min,记录试样的热失重曲线。失重率为20%和50%的两点连线后与起始平台外延线的交点定义为起始分解温度(Te),TG曲线上切线斜率最大处所对应的温度为最快分解温度(Tp)[1]。

⑸ 试样冲击缺口扫描电镜(SEM)分析:将冲击断裂后的试样缺口表面喷金,用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冲击断裂后缺口的断面形貌。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表3为不同SMA含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影响。由表3可以发现,随着SMA含量的不断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水接触角都在减小。当SMA含量为5%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降低幅度较小,当超过10%时,力学性能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变差,导致其力学性能严重下降。同时对比水接触角可以发现,当SMA含量为5%时,水接触角下降幅度很大,由纯PP时的98.5°下降到87.6°;而当超过10%时,随着SMA加入量的增加,水接触角减小缓慢。相比纯的PP,SMA为极性很大的聚合物,但共混物的极性并没有随着SMA加入量的增多而明显变化。由此推测,共混物的相容性也是影响材料亲水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共混体系相容性变差,制膜时SMA链段很难迁移到膜表面,因此膜表面极性下降。

通过上述分析,在尽可能少降低PP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而又足够大的增加其极性,我们选择SMA的加入量为5%时的共混物。

表3 不同SMA含量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

2.2 不同PP-g-(MAH-co-St)含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表4为固定SMA的加入量为5%时,改变PP-g-(MAH-co-St)的加入量观察其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表中也给出了纯PP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大小。由表4可以发现,加入PP-g-(MAH-co-St)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均改变。当加入量为5%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随着PP-g-(MAH-co-St)加入量的增多,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又开始逐渐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虽然PP-g-(MAH-co-St)的引入起增容作用,但其加入量的增多反而会影响共混物的性能。水接触角随着PP-g-(MAH-co-St)加入量的增多也在明显降低,在5%时下降明显。由此推测,引入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变好,材料的极性变强。

通过上述分析,在引入PP-g-(MAH-co-St)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性能变化明显,与纯PP相比,其力学性能降低缓慢,而极性却显著增强。同时考虑到增容剂的加入量以总质量的5%为宜,所以选择PP-g-(MAH-co-St)加入量为5%的共混物。

表4 不同PP-g-(MAH-co-St)含量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

2.3 PP共混改性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2.3.1 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分析

表5为PP共混改性前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变化。对比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三元共混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极性均比二元共混物要高。这主要是由于引入了PP-g-(MAH-co-St)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变好,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极性得到增强。与纯PP相比,三元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略微提高,其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降低,但其水接触角明显减小,其极性显著增强。

表5 PP共混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

2.3.2 热变形温度和TG分析

表6为PP共混改性前后材料的热变形温度的变化。对比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共混后材料的负载热变形温度升高,这是因为在共混过程中引入了玻璃化温度高的SMA树脂,使得共混后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升高。另外在引入PP-g-(MAH-co-St)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变好,使得材料的热变形温度进一步提高。

表6 PP共混改性前后的热变形温度

A.纯PP;B.二元共混物 C)三元共混物

图1 PP共混改性前后的TG图

图1为PP共混改性前后材料热分解过程的曲线。图中三种材料的热分解都只有一个失重阶段,纯PP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15℃,最快分解温度为403℃,在417℃时分解完全;二元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70℃,最快分解温度为440℃,在462℃时分解完全;而三元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86℃,最快分解温度为445℃,在465℃时分解完全。主要原因是SMA的玻璃化温度高,耐热性好,将其与PP共混,可以提高材料的分解温度,使材料的耐热性提高。二元共混物与三元共混物材料的分解温度差别不大,原因可能是,增容剂的引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使其分解温度升高,但由于PP-g-(MAH-co-St)的耐热性不高,又反过来影响了材料的耐热性。

2.3.3 缺口断裂形貌分析

图2为添加增容剂PP-g-(MAH-co-St)前后共混物冲击断面的SEM图。对比发现,两种材料的断口形貌均呈韧性断裂;图A为不加接枝物PP-g-(MAH-co-St)时的电镜照片,SMA粒子清晰可见,并且两相之间的断裂面上存在空洞;当共混物中加入PP-g-(MAH-co-St)时,共混物界面层变得模糊,相容性变好,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得出,接枝物的存在促进了PP与SMA的界面粘合,将其两相紧密结合,加入PP-g-(MAH-co-St)较好的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A.不加增容剂;B.添加增容剂

图2 共混物断面的SEM图

3 结论

⑴ SMA树脂与PP共混,可以明显提高PP的耐热性以及极性,同时材料自身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⑵ PP-g-(MAH-co-St)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使得材料的极性和耐热性得到增强。SEM分析证明PP-g-(MAH-co-St)的引入确实起到增容的作用,使共混物的相容性变好,从而性能提高。

⑶ 得出制备三元共混物的优化配方:PP为100phr,SMA为5phr,自制PP-g-(MAH-co-St)为5phr。所制得的共混物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0.9MPa,Izod无缺口冲击强度为65.3 kJ/m2,断裂伸长率426%,水接触角83.4°。

[1] 张美珍,柳百坚,谷晓昱.聚合物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5-126.

(本文文献格式:唐 丽,彭粉成.聚丙烯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共混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08):47-49.)

Study on Blending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lypropylene and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Random Copolymer

TangLi,PengFencheng

(Jiangsu Sopo (Group) Corporation Ltd., Zhenjiang 212006, China)

PP / SMA binary and PP / SMA / PP-g- (MAH-co-St) ternary blend were produced by the twin screw extruder. The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blend were analyzed to optimi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ernary blend.

PP;SMA resin;PP-g- (MAH-co-St); binary blend, ternary blend; mechanical property;water contact angle; 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 TG

2017-03-01

唐 丽(1982—),女,江苏徐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O631.3

A

1008-021X(2017)08-0047-03

猜你喜欢
极性力学性能冲击
Pr对20MnSi力学性能的影响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14
跟踪导练(四)
Mn-Si对ZG1Cr11Ni2W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山东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4:00
表用无极性RS485应用技术探讨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脉冲电流源
电源技术(2015年5期)2015-08-22 11:18:28
INCONEL625+X65复合管的焊接组织与力学性能
焊接(2015年9期)2015-07-18 11:03:53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