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龙
犯罪还得分指标
◎刘诚龙
湘军自组建初到遣散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没钱,可大清政府不管。虽然钱批不下来,但政策是给了的,或募捐或集资,自己看着办。
曾国藩竖起招兵旗之初,喊的口号就是保家卫国,护我儒种,以卫吾道。除了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也从实际出发:“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听说有口粮了,很多人便云起响应,汹涌而至。
可真的有口粮吗?多半时候,粮入不了口。比如曾国藩的子弟兵、湘乡人唐义训所率之部和江苏金国琛所率之部,连续一年半载吃不足口粮,各欠饷三十多万两。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人若无粮吃,竖起叛兵旗。闹饷、叛乱、抢民、怠工……湘军中这类事件层出不穷,比如金国琛部于同治四年(1865年)闰五月,“枪炮鼓角,喧闹十三日之久”;而在此前,唐义训部也闹过饷。
曾国藩气得胡子乱抖,连发几道鸡毛令箭,让金国琛严肃查处。金国琛所率之部都是他的子弟兵,他杀谁?上面追得那么紧,不杀几个不足以平官愤,那就开杀戒吧。金国琛捉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士兵,割了头,送到曾国藩这里。汇报材料中称,本部坚决执行曾帅手令,严明军纪,还省了军事法庭之繁文缛节,直接拖到荒郊野岭军法论处了。
曾国藩看了这份汇报材料,火气直蹿到头顶。这份报告,先说了一小段查处闹饷事件,后面全是在详述金部正在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清理与打击湘军中“哥老会”。报告从四川说到云南,从大明说到大清……材料写得相当有水平:转移话题,保护好小兄弟。不过,金国琛算盘打得再精,奈何碰上了材料老手曾国藩:“于本部堂札内层层饬查之事一概不复……而于各营官及解犯等事,一字不提……”
曾国藩这个批折,有两大看点:一、闹饷之事,责任在士兵还是在干部?应少追查士兵,主要追查干部。二、处理必须公平。唐义训部解送了12个犯罪嫌疑人,也不要你查处太多,至少押送12个人来。
由此,曾国藩开创了一种官场数字化管理先河。简单点说,就是分指标,若能超额完成任务,就说明你认真查办了。
曾国藩分指标,自然还有配套措施:如人犯一日不到,一日不准发饷。这下金国琛急了,二话不说,提了12个小兄弟的头来见曾国藩。
曾国藩搞这个荒唐指标管理法,是否恶政不好说,懒政是算得上的了。
编 辑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