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在苏州召开
2017年6月15日,《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在江苏苏州召开。编辑委员会成员丁辛、王华平、王依民、王桦、王智、刘延波、沈新元、张福元、陈廷、陈旭炜、陈南梁、曹海建、蒋高明、靳向煜(按姓氏笔画排序)出席了会议,《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东华大学情报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图1)。
图1 《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会议由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东华大学情报研究所所长张福元主持。
会上,编辑委员会成员、江南大学蒋高明教授(图2)和编辑委员会成员、东华大学靳向煜教授(图3)分别作了《纺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和《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概况及“十三五”机遇和挑战》的报告。两个报告内容丰富,十分贴合实际,对《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近期和今后的工作将起到重要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图2 蒋高明教授作《纺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图3 靳向煜教授作《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概况及“十三五”机遇和挑战》报告
蒋高明教授的报告从纺织互联网技术、纺织云计算技术、纺织大数据技术、纺织物联网技术和纺织人工智能技术5个方面展开,指出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努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可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靳向煜教授介绍了2016年产业用纺织品运行的概况,指出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主要还需借助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纺织基功能材料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工艺技术的集成升级,以及智能化的逐步实现。指出“十三五”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中国内需市场和消费升级是核心动力,行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面临着世界经济体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减速明显、发达国家高端技术的制约,以及不尽合理的产品结构等问题,建议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建设跨部门协调机制。
《产业用纺织品》主编、《国际纺织导报》副主编陈旭炜详细介绍了《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期刊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分别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创办到今天,从申请刊号到注册刊名,一路走来历经艰难,现已由季刊、双月刊改为月刊。截至2016年底,《产业用纺织品》共出版34卷,315期,发表文章近4 500篇;《国际纺织导报》共出版44卷,310期,刊登文章近5 000篇。期刊现已由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
图4 《产业用纺织品》主编、《国际纺织导报》副主编陈旭炜介绍《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期刊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产业用纺织品》1996—201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颇受行业人士欢迎。《国际纺织导报》与德国专业出版社共同协办,多年来在上海市期刊质量抽查中都达优、良等级。《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都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除了继续留任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承先启后外,还聘请了一些当今在科研及教学领域做出杰出成绩的领军人物和学术精英,并重点考虑了行业内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授、学者。
新一届编委们就期刊的学术性、专业性、发行及运营等方面纷纷献计献策。
部分新、老编委成员表示他们是与这两本期刊共同成长的,王依民、沈新元编委深情地回顾了他们多年来为期刊所做的译校工作。王智编委说,20世纪80年代,期刊曾是科技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科研选题、设备选型的重要途径,曾在当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纸质出版面临的严峻形势下,编委们一致认为期刊首先还是要在内容上加大投入,应精心组织稿件。刘延波、靳向煜编委认为可特别组织编写综述、专述文章。丁辛、王华平等编委建议增加信息、动态、新技术及产品、标准、应用等方面的报道。王桦编委认为需特别关注跨界、跨领域方面的应用。丁辛、靳向煜、王华平、曹海建等编委从自身阅读经验出发,强调应增加文章数量,重视文章中图、表的质量及其编排,重视文字的可读性。丁辛、靳向煜编委特别强调,《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期刊应明确自身定位,要面向中层工程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丁辛、王华平、曹海建等编委认为可与兄弟院校、行业协会、国外咨询公司,以及专题咨询、报告、会议等合作出版专辑,使期刊起到行业引领和启示作用。
王桦、蒋高明等编委指出,在电子阅读、出版方面编辑部应积极投入,在保留纸质出版的基础上,可向相关人员推送整本期刊或目录的PDF文件,以方便读者查阅,增加、统计阅读量;王依民编委还建议建立相关专业群,增加与读者、工业界人士的互动,增强编辑部的凝聚力。
王华平编委认为,期刊除在通过理事会加强与企业合作、联系的基础上,在办刊经费拓展方面还可考虑组织专题论坛、举办行业会议,进行咨询服务,在收集信息、积累资源、充实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期刊创收,使期刊真正成为具有影响力,在行业趋势上可把握、可引领,挖掘、发布核心技术、创新元素的综合平台。
编委们的发言使编辑部成员深受启发,参会人员还就核心期刊的争创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
最后,陈旭炜编委做了总结发言,他代表东华大学情报研究所感谢各位编委百忙之中前来参会,感谢新、老编委们对两本期刊长时期的鼓励、支持和献智献力,表示编辑部将认真考虑每一位编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引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期刊质量和自身档次等方面要切实拿出方案,尽力、尽快落实本次会议编委们的建议和良策,以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纺织导报》两本期刊的总体水平,更好地发挥两本期刊在为科研教学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张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