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联 黄明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儿童铅中毒:避开“铅源”很重要
文/范联 黄明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儿童铅中毒属于儿科独立的一种疾病,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最主要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任何程度的铅污染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铅通过肠道、呼吸道、皮肤的吸收进入人体,铅中毒的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常见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儿童铅中毒并不表示临床意义上的中毒,而是表示体内铅负荷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因此,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诊断并不取决于相应的症状、体征,而主要依据体内铅负荷状况。
目前临床上以血铅水平作为儿童铅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μg/L,即可诊断为“儿童铅中毒”。
远离环境污染中的铅 环境中的铅污染主要有两个源头:首先,汽车尾气排放和家中灰尘含铅量高所致,被动吸烟、家庭燃煤等均可造成的空气污染,长期吸入铅污染的空气可引起中毒。其次是,居住新居室装修使用的涂料、油漆、新添置的家具家电、各种饰品、儿童使用染发剂等等都含有较高浓度的铅。
要远离工业区,注意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板,用湿抹布擦桌面和窗台;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要加罩;新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通气,挑选家具用品要注意含铅浓度;不给孩子使用染发剂、有涂料花纹的餐具等;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玩耍,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
避免儿童接触含铅文具或玩具儿童的学习用品如铅笔、彩笔、绘画的蜡笔、铅印的课本等含有高浓度可溶性铅,如有啃咬玩具、吸吮手指、进食前不洗手等不良习惯者,可溶性铅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这有赖于家长积极配合,以及对儿童铅中毒的正确认识,宣传教育甚为重要。
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剪指甲,不啃食铅笔、画笔等。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孩子放到口中的物品。
避免服用含铅食物或含铅药物 工业区附近的水源和食物受到污染或经常食用含铅量高的食物如松花蛋、路边烧烤、薯片、爆米花、膨化食品、金属罐装饮料、罐头等可使体内铅蓄积;某些中药偏方或中成药的含铅量超高,盲目服用可致中毒;有些地方使用的自来水管道材料中含铅量较高,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将水龙头打开3分钟~5分钟,让前一晚积攒于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水放掉,且不可将放掉的自来水用来烹食和为小孩调奶。
临床上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都必须进行血铅检查:发育迟缓、学习困难、行为异常、孤独症、惊厥、缺铁性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注意力和听力障碍、反复呕吐、腹痛等。
西医驱铅、药物治疗
美国CDC制定标准,血铅浓度大于每升450毫克以上需要进行驱铅治疗,一般常用二巯基丁二酸口服治疗。消化道驱铅治疗及抗氧化治疗等,这些方法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临床治疗方面,儿童铅中毒应四诊合参,从症状轻重缓急上进行区分,治则上,当以“实”证则以泻之为上,以“通”为用,符合现代医学“排铅”的思路,保持大、小便畅通,保持汗液通畅,以平肝潜阳,清热利湿为主;“虚”则补之,以养心安神,补益肝肾,调养脾肺之气为主。
范联主任医师、教授。佛山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中西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儿童铅中毒中医预防与保健的原则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之时,或者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病。预防小儿铅中毒首先提高小儿身体正气,只要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外邪就很难侵入。提高孩子身体正气的着眼点在于脾、肾。所谓医食同源,对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之小儿,可以用薏苡仁、芡实、茯苓、陈皮、木棉花等药材,加以猪肉(瘦肉)炖汤服之。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铅”为邪气,一旦邪气侵袭小儿,造成小儿阴阳失调,导致发病,小儿身体之气必虚,所伤“气”多为“肺气与脾气”。调养患儿肺、脾是预防邪气进一步侵袭机体关键要点。儿童铅中毒是由于感受外邪——铅毒,邪气多从口、鼻而入,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肺主皮毛,铅毒也易于从小儿皮毛而入。
玉屏风散是防治儿童铅中毒重要方剂。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黄芪有补气健脾、益卫固表之功;白术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之功;防风有祛风解表之功。三味药合用,有着顾护卫气,调养脾、肺之气的效果。平素可以三味药打成粉末,少少与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防不正之气侵袭人体,对于儿童来说,关键还是要避开“铅源”,这是从源头上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方法。由于“铅毒”邪气侵袭儿童,起初患儿症状少,不易发觉,易错过治疗。故而,从根本上避开这种致病因素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