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扬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利水消肿之“泉”
——阴陵泉
文/高扬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高 扬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主任,武汉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委。
元代有一位姓何的将军,经常受命征战。一年春天,在行军中他脚气病突然发作,当时将军先是感觉腿部酸麻,软弱无力,然后又出现发热呕吐、胃口差、小腹部麻木、胸闷气喘等症状,再后来,他全身浮肿并且疼痛,到最后神志恍惚、言语错乱。他手下士卒终日遍访名医,终于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大夫诊断完后,在阴陵泉及身上浮肿较厉害部位针刺放血,则立即有紫黑色血液射出。过一会儿,浮肿明显减轻了,将军安静地睡着了,此后一段时间,大夫又常艾灸将军双侧的阴陵泉穴,最后,他的脚气病痊愈了。
古代脚气病
古代的脚气病既不同于足癣,也不同于西医的维生素B1缺乏症。由于劳倦内伤,感受湿邪风毒,或平时嗜油甘肥腻之品,日积月累的湿邪化生湿热流注于脚而致此病。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古人划分四季时增加一个长夏的季节。关于长夏的时间界定,有多种说法,最权威的说法之一是长夏在夏至节气至处暑节气之间。长夏对应五行中的土,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土在天为湿,在脏为脾。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故长夏应于脾。湿为长夏的主气,属于阴邪,最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尤其是脾的阳气。
湿其实是滞留人体内的多余水分。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一是天气变化无常,雨水不断,天气多潮湿,潮湿的天气会让人感觉烦闷湿重、浑身不舒服;二是天气炎热,很多人会通过吃冰淇淋、雪糕、冷饮等寒凉食物来消暑降温,而这些寒凉食物吃多了,就会导致脾失健运,脾本身是运化水湿的,如果脾的运化受阻,体内的多余水分就不能全部运出去。
阴陵泉穴出自《灵枢•经脉》:“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调理膀胱的作用。阴陵泉作为脾经合穴,非常利于化湿。《百症赋》云: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此外,作为人体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在治疗时应用非常广。《甲乙经》记载:“妇人阴中痛,少腹坚急痛,阴陵泉主之。”《杂病穴法歌》云:“心胸痞满阴陵泉,……小便不通阴陵泉。”
临床上经常配合其他穴位对疾病进行治疗:配三阴交穴,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配水分穴,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配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主治腹胀、腹泻;配中极穴、膀胱俞穴、三阴交穴主治小便不利。
四种简易法激活阴陵泉穴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小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时,在小腿胫骨向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便是阴陵泉穴。
此穴可推拿、拔罐、艾灸、针刺、放血。家庭应用此穴时,不建议选择针刺、放血等操作,建议用推拿、艾灸、拔罐、刮痧这四种相对容易操作的方法。
按摩:用手轻握膝下处,屈曲大拇指,以指腹或指关节由下向上用力揉按(或左右拨动)阴陵泉穴,以指下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穴位各揉按5分钟~10分钟。
拔罐: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阴陵泉处(此处肌肉较少,宜用小罐操作),夏天留罐3分钟~5分钟,冬天留罐5分钟~8分钟。具体视个人情况而定,若皮肤较敏感则应缩短时间。
刮痧疗法:在局部涂抹润滑剂后用刮痧板(没有也可以用牛角梳、家用厚汤匙、瓷碗边等质地坚硬、边缘圆钝之物代替)顺着脾经走向由下向上刮,不可来回刮。3天至1周一次,每次3到5分钟。以皮下微微发热或出痧为度,力度宜柔和。
艾灸:将艾条点燃对准阴陵泉穴,距离皮肤3厘米~5厘米进行熏灸,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双侧各20分钟左右。注意防止烫伤。
教你五招,湿气勿扰
1.禁冷饮。冷饮入胃伤脾阳,脾阳受损后水湿运化无力,停留体内便会变成湿邪。如果大便不成形且伴未消化的食物,就说明脾虚了,此时更要多注意了。
2.少饮酒。酒性热质湿,多饮易在体内形成湿热。
3.忌肥甘厚腻。主要指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过多的膏粱厚味超过人体所需便会蓄积在体内,化为湿邪,日久便会化热。
4.勤运动。加强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同时也会通过排出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的水湿。
5.避免紧张。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容易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易增加湿浊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