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陈武帅 李锦洋
威宁八巷:隐在城市里的乡愁
图 文/陈武帅 李锦洋
◎木屋与高楼交相辉映
◎焦美姐老人(左)在古木屋下晒太阳
乡愁是斑驳苍老的古城墙,是青瓦吊脚的木古屋,是隐在岁月深处的青石断壁。
日前,笔者探访贵州威宁仅存的古城墙,走访百年老屋里的悠闲老人,寻找“江西街”“铁匠巷”“当铺巷”“挑水巷”等曾经赫赫有名的威宁八巷,试图从残壁断瓦中解读曾经的辉煌,探寻隐没在熙熙攘攘城市里的乡愁。
2016年12月23日,初冬的暖阳遮遮掩掩。漫步威宁古街“江西街”,让能感觉当年的繁华。不过曾经的古道已不见,高楼掩映下的古木屋残破不堪,透出历经风雨的容颜。
走遍整条街,只有一些老木板房,还有老屋墙根脚一些散乱的雕花石柱底座,证明着“江西街”的存在。
70多岁的焦美姐目前是一间古屋的主人,在木屋下晒着温暖的阳光。焦美姐老人讲不出古木屋的故事,她已说不清自己是老屋的第几代主人。据说当地社区人员多次劝她搬进新居,她就是不搬。
“不知道这是谁家留下来的古屋,但我在木屋里居住二三十年了,在威宁法院工作的老伴去世后,我就一直守着这个屋子。住着时间久了就有感情,舍不得搬了。”焦美姐说。
据《威宁县志》卷九“经业志”盐商表记载,旧时威宁13户老字号盐商铺中,有一户就是江西谢德光开的“恒顺祥”。
龙凤社区支书孔德玉介绍说,清朝年间,江西一户做银器的人家跋山涉水来到威宁,经营自家打制的银器。由于银器工艺精美,财富越聚越多,他就在城内建起了楼房。之后越来越多的江西人来到威宁经营银器生意,修建许多楼房豪宅,“江西街”因此得名。
◎铁匠巷也只剩一个地名
如今的威宁古城墙,只剩下不过几丈长的墙体了。虽然不见昔日商贾云集、马蹄声响、酒旗招摇的繁华景象,但触摸这沧桑的断壁残垣,仍能想象出一百多年前威宁的似锦繁华。
墙体颓圮,窗楞脱落。挑水巷、当铺巷等小巷已找不到踪迹,只有铁匠巷仍完整保存,窄窄的通道、石头铺就的道路依稀可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曾是这里最生动的音乐。
“这里是铁匠巷,那里是古城墙,那边是通城道,跨过去就出城了。我们都是城外人。”在社区支书孔德玉的眼里,古城墙的故事与当下的景致是想通的。
责任编辑 肖凌霄
◎仅存的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