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

2017-09-03 09:36肖凌霄
藏天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贵州物质

文/ 肖凌霄 图/ 武 敏

让非遗活起来

文/ 肖凌霄 图/ 武 敏

◎撮泰吉

河北省赵县南杨家庄村五道古火会非遗传承人、八旬高龄的杨风申于2016年正月十二日为“五道古火会”准备烟花时,因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罪被拘。浙江“药发木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尔禄也同杨风申一样,曾陷入到这样的尴尬境地。杨风申案与周尔禄案说明古老的非遗传承技术与现代法律存在一定矛盾冲突的情况并非个案,弓箭、宝剑、刀具等非遗项目都有类似隐患,这类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一轮思考和讨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繁荣意义重大。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应该打开门窗,多方探索和协调,才会把路走得更宽更广。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不少困窘,比如在一些乡村,因为追求浅表层面的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活动几乎就是年轻人打牌打麻将、老人孩子看电视,传统曲目等非遗除了传承人,几乎无人问津。但是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为非遗保护插上腾飞翅膀,相关部门借鉴“互联网+”模式,将非遗在网上大力推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加以展示,使人们直观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应面向社会,从娃娃抓起,将优秀的“非遗”项目列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体系中,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非遗”的熏陶。2017年7月7日,黔东南西江苗寨民族小学的“苗族古歌”培训课程正式开始,该校近50名小学生用苗汉双语学唱《苗族古歌》,让这一濒临失传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鲜活的方式传承。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守住民族根与魂的同时,应鼓励 “走出去”,让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多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同样在2017年7月7日,“中国非遗文化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100多件极富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美展品吸引数百名当地民众前来参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从制度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一份力量,创新内容元素和方式,衍生经济价值。从2016年起,贵州着力打造“非遗周末聚”文化艺术节,通过这一方式,让隐藏在大山里的文化遗产来到城市接近市民,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构建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非遗文化。

◎仡佬族《走刀驱邪》

2016年贵州的“非遗周末聚”活动有雷山、贞丰、惠水、独山、黎平、从江、大方等21个县(市、区)参与,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龙洞堡国际机场大厅上演了200余场精彩演出,10万余人次的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参与,活动通过非遗的展、演、论、赛、训以及互动等形式,依托启动仪式、地方非遗文化周末聚、留住乡愁、传承非遗——征文和随拍大赛等贯穿贵州旅游旺季的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静态图片展、实物展和动态的歌、舞、剧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展演。

“周周有主题、县县有精彩”,非遗周末聚经过去年一年的成功运作,今年更是得到了贵阳市民追捧和游客的认可。从2017年5月28日起石阡县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拉开“非遗周末聚”帷幕以来,每周都有贵州一个县市为市民做“非遗”展示,预计一直持续到10月初共计20个县市参与展示。松桃、思南、仁怀、赤水、纳雍、习水、兴义等县市已经陆续闪亮登场,走进机场、社区、校园、商场等地,以专场展演、技艺展示、节目展演、非遗大讲堂、现场互动等形式,推广复活非遗项目。“2017非遗周末聚”除继续通过五大板块——非遗展示展演、地方特色产品(土特产、美食)展示、非遗周末课堂、地方文化旅游推介、文创产品集市外,还增添了论坛和培训两大版块,让周末聚这一品牌更趋丰满。

◎彝族器乐合奏《阿西里西》

◎杂技《食针穿针》

贵州具有丰富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苗族刺绣、蜡染技艺、傩文化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让“多彩贵州”文化品牌逐步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而非遗周末聚活动是“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对于全面展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合作,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周末聚平台作用,不仅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充分调动企业和民众,尤其是边远山区企业和传承人的积极性,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开了门窗,多方探索协调,路又宽又广。

名词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范围: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责任编辑 陈 艺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贵州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