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非遗 人间烟火

2017-09-03 09:36辑录肖凌霄实习生彭芝紫
藏天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苗绣水族芦笙

辑录/ 肖凌霄 实习生/ 彭芝紫

黔地非遗 人间烟火

辑录/ 肖凌霄 实习生/ 彭芝紫

◎苗绣 武 敏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看似看不见、摸不着,离老百姓很远,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多地方它们仍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以贵州2006年第一批入选名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其中的烟火滋味。

穿:苗绣 水族马尾绣 蜡染

非遗身份证:苗绣

自我介绍: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她们不打底稿,也不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由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绣技法多样,色彩绚丽、协调,构图对称和谐,造型夸张,天马行空,不拘一格。

苗绣针脚大体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苗家绣娘们借以针脚,在没有文字的情形下,把苗族不断迁徙的历史、精神,以花开花落的鱼跃鸢飞,用自然无限丰富的形态,一针一线在绣布上表达。

苗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苗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非遗身份证:水族马尾绣

自我介绍: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这是水族独有的、贵州特有的、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绝活工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水族马尾绣,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

◎苗绣 廖 迅 摄

贵州省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

水族马尾绣真实地装载着水族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客观地反映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民族价值、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非遗身份证:苗族蜡染技艺

自我介绍: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等省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

◎银饰产品 武 敏 摄

◎手工制作银饰 武 敏 摄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按苗族习俗,女性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母亲要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戴: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 武 敏 摄

非遗身份证: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自我介绍: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

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苗族银饰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品种、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制作组装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在对外交往中,苗族人民把银饰作为礼品赠送友人,和藏族的哈达、汉族的珠宝一样珍贵。

苗族银饰的创制技艺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聪明能干、智慧机巧、善良友好的民族性格。银饰洁白可爱、纯净无瑕、质地坚硬,正是苗族精神品质的体现。

住: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 廖 迅 摄

非遗身份证: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自我介绍: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在历史沿革中又结合居住环境的要求加以变化。造房匠师根据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确定相应的建房方案,使用斧凿锯刨和墨斗、墨线,在30至 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脚楼。这种建筑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因前檐柱吊脚,故而得名。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而成,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形成独特的苗寨吊脚楼景观。

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四榀三间、五榀四间、六榀五间成座,依山错落,次第鳞比,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材。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连同相关营造习俗形成了苗族吊脚楼建筑文化,它对于西江苗族社会文明进程和建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节日集会上最为显眼的乐器莫过于芦笙 蒲学光 摄

吹:芦笙 箫笛

非遗身份证: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自我介绍: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居住大山之中村寨,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非遗身份证: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自我介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因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而得名。

玉屏箫笛也称“平箫玉笛”,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据记载,其中的平箫系由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的郑维藩所创,玉笛则始创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箫玉笛往往被人们当作礼品赠送或收藏,与大方漆器、仁怀茅台酒等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

玉屏箫笛的制作有取材、制坯、刻花、打磨等工序,成品式样优美,雌雄成对。爱好音律的郑氏将制作箫笛的技艺视为传家宝,代代坚守其业,故郑氏箫笛在明代一度被列为贡品。清代咸丰年间,郑氏传人因家境萧条而被迫卖箫糊口,由此开始专制平箫,挂牌出售。后因产品供不应求,始打破嫡传规训,向外招徒传艺,扩大生产规模。至抗日战争时期,玉屏箫笛的生产有了大的发展,仅城区就有箫笛店铺三十余家,从业者八十余人。

1949年后,箫笛制作技艺得到保护。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玉屏箫笛发展的鼎盛时期,产品连年获省、部优称号,最高年产量五十余万支,产值八十余万元。

饮:茅台酒

非遗身份证:茅台酒酿制技艺

自我介绍:茅台酒独产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国的国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茅台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茅台酒的酿制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等特点,由此形成独特的酿造风格。

◎调酒师正在展示茅台调酒工艺 陈问菩 摄

茅台酒产地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是商周时代的酒具,说明当时已经有酒。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能酿酒,史称枸酱酒、酒。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工艺日趋成熟。

数百年来,茅台酒酿造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白酒界专家称“贵州茅台酒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酿酒工艺,是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茅台酒酿制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在中国酒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 袁泽友

猜你喜欢
苗绣水族芦笙
凯里学院美术作品选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水族敬酒歌
苗绣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上帝的水族馆
上海大学仲星明教授个人苗绣收藏于喜马拉雅美术馆展出
芦笙恋歌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