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舒写”成为教师生活的标配

2017-09-03 09:23王建云
湖南教育 2017年30期
关键词:夏令营生活教师

文︳王建云

让“舒写”成为教师生活的标配

文︳王建云

7月13日至15日,和同县的17名同路人,一起参加了第二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许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必然,讲课嘉宾的一系列传经布道,加上活动组织者刘良初博士对教育期刊辨识与遴选的简要介绍,此次对“教师写作”达成了一种自然而又相通的共识:舒写,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标配。

何谓舒写?即写作初衷舒心、写作过程舒畅、写作成果舒达,它是背负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生活的“必需品”,是每一位有志于写作的教师的终极追求。

不断学习,是“舒写”永不干涸的源泉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夏令营第一天第一场,省作协主席王跃文当堂背诵起鲁迅的名作《故乡》。这位当代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对鲁迅的作品了然于胸。在谈及“生活重在磨砺,写作贵在积累”时,这些段落他张口便来。流畅的语言,沉醉的表情,让现场数百粉丝连连惊叹:该有多么诚意十足的学习,才会有这样丰富的积累。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离率性提笔写作就不远了。

在长达两个小时不停歇的讲座中,王跃文对照自身创作历程,纵论古今,横贯中外,对当今文学创作的现状,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文学创写,提供了可借鉴、能观照的生动指导,从鲁迅到肖洛霍夫,从《红楼梦》到《百年孤独》,从《国画》到《漫水》,在尽情展现其才华与才情的同时,使人对“文字是生活的写照,具有无尽的力量”有了更直观和强烈的感受。

显然,王主席的才情是不断学习而来的。作为教师,教书是我们的本职;学习,应当成为我们的本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是一种学习。平日里和同事探究研讨,是一种学习;空闲时翻阅专业或各类有益的书籍,是一种学习;即便和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一起交流,一起闲谈,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此次培训,除了听课做笔记,还重逢了对自己写作影响颇深的《湖南教育》编辑部主任江新军,结识了湘潭三中的李映红、周理,益阳桃江的曾令娥,邵阳县的陈登洲等多位钟情于写作的同道中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坚定执着,以及“流年有爱,岁月有痕”的艰辛跋涉,从每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身上,从每一本有所领悟的书中,从每一段珍藏于心的时光中,汲取一切有益的营养,不断地从历史的长流中有所感触,从社会的美好里有所感怀,长久地学习,便可强大自己的内心,增长自己的才华。迟早有一天,世人也会对你深深向往,被你身上的魅力所感染,为你笔下的语句所感动。

勤奋思考,是“舒写”绵延流长的力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编辑刘启迪老师,是教育论文编审方面的高人。他基于编者和作者双重考量,对教学论文——这种教师特有的写作形式——该怎样写得更好,从五个维度作了独特诠释。笔者不禁思考:论文如此难发表,能否从市级、省级期刊投起?有开创性的宏篇大作很难写,可否剖了自己的思想,才能让内心真正回归宁静,感受到每一下心跳的信息。能写出打动人心,使他人在经历上有共振、在情感上有共鸣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先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自己享受到愉悦的人。

自觉动笔,是“舒写”持续散发的香味

从课后反思、教学小结写起,待积累到一定量后,再寻求质的突破?

学习与思考,历来相伴相生,相荣相长。身边不少老师都爱好学习,平常也很喜欢看书,涉猎甚广,但往往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如流星般从天空转瞬滑过,没有留下什么思考的痕迹。每每读到美文佳篇,只是大叫一声便丢之一旁;常常带着学生度过一段段美妙的学习旅程,简单小结几句便匆匆而散。有的老师很善言谈,初听似是饱学之士,交往久了,才发现讲话没有什么深度,不是道听途说的段子,就是从别人碗里盛来的心灵鸡汤,极少有自己的见解,缺乏自己的个性,看不到自己的立场。

这样的老师,极少以别人为镜,以佳作为鉴,用心去思考作者的本意,去追问隐藏的深意,去探索未解的答案,自然是难以写出好作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兰姆曾说,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读了大师经典作品之后,拍案叫绝者大有人在,掩卷沉思者不在少数,但能真正领悟其真意,揣摩其妙处,并反观自己生活,审视自己轨迹,远眺自己理想的,恐怕并不多。至于如笔者一样,认为“不过如此,都是生活俚语加上煽情之言”的井底之蛙者,就更显俗不可耐了。

生活的究竟,须常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需经思考开悟而扩展。作为真正爱好写作的教师,不要附庸风雅地舞文弄墨,不要堆砌词藻的文字游戏,要对生活有深度的思考,对教学有深刻的思索,从中找到点亮情意的灵感,绽放刹那却永恒的美感。“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读到精炼的评论,叫好之余,不妨思考一下:这样的评论立场客观、思维缜密吗?读到一段优美的文章,击案之余,不妨探讨一下:换成自己来写,是否能写得如此独到?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激动之余,赶快凝神片刻:这样的课堂,从理念到思路,从技术到艺术,是否可以复制?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事多思索几分钟,这样才常有直抵心灵的力量。睿智的人,都是能深刻解剖自己思想的人,只有深刻地解

说到写作,有些老师以为:自己经常书写教案,参与评课,撰写论文,这就是写作。是的,这是写作,但还谈不上是创造性的写作、由内而外的自发写作,更不是带着舒适状态的写作。这次培训,省教科院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敏博士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精辟点评,省人民政府督学唐亚唯的“向生活学写作”,《湖南教育》编辑部主任江新军对教育人物通讯写作的真知灼见,无不给人以不同角度的启迪,令在座的每一名写作发烧友大呼过瘾。

在这些主讲嘉宾中,最接地气的应当是来自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的校长孙光友。这位第一届夏令营学员、上届作品评选特等奖的获得者,凭借极为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诗歌禀赋,极具生活气息与浪漫情怀的诗作,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此次夏令营的主讲嘉宾。他妙趣横生的讲座,如同他讲座的标题一样,持续散发着一缕一缕诱人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恍然不知下课时间骤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写作,真的无处不在。只不过,自己主动发起的、带着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的目标、有感觉的写作,更能让你充分享受写作的乐趣。课堂上,和学生一个会心的眼神,一次及时的赞许,一轮坦诚的互动;课后,一次有效的家访,一场酣畅的球赛,一次高效的进修;平日里,每一次愉快的游山,每一趟尽情的玩水,每一回呼朋引伴;还有每一个书香的午后,每一轮绚丽的夕阳,每一朵盛开的花儿……这些都可以触发我们的感觉,点燃我们的思绪。这时的你,若能在静静的、缓缓的思索之余,不由自主地提起笔,记下走过的路,写下眼前的景,抒发由衷的感慨,描绘内心的情绪,便是一篇入情入境的作品。

曾记得,读了贾平凹的《丑石》后,天真地认为:那般对朴实无华的事物从漠然处之到视若珍宝的情感变幻,自己也有过,那样并不深奥的语言似乎自己也写得出。于是乎,不知天高地厚地仿写过一篇。停笔后,却再没有修改润色的勇气了:与大师的差距,用从江南丘陵到黄土高原的空间距离来描述,都是不够用的。

尽管摔得如此狼狈,那又怎样?至少我曾勇敢地写作过。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只要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写作,日写月练,终会有所成。至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写作风格,甚至写作流派,这些由写作带来的额外奖赏,正在诗意的远方等着自己。从不强求,但绝不放弃。

(作者单位:邵东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夏令营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五味夏令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