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声书友逸事录

2017-09-03 09:59:37虞卫毅
大观(书画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书社书坛爱国

虞卫毅

友声书友逸事录

虞卫毅

英年早逝的傅爱国

傅爱国是友声书社的早期社员,他的突然离世,让很多朋友大感意外。他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学人型书家,说话声音洪亮,笑容迷人。我和他相识、相交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995年4月,友声书社与蚌埠书画院、《书法之友》杂志联合举办“全国首届书法艺术与道家美学学术研讨会”,傅爱国到会参加,我们有了初次的晤面。他当时是巢湖师范学院的副教授、美术系主任,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安徽书坛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后来在很多会议场合我们经常见面,尤其是五年前他担任安徽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后,开展了多项活动,我们常在一起聚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傅爱国是一位在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两方面均有很高造诣的双栖性书家。他的书法创作以隶书、行草为主,富有书卷气。他的理论研究涉及面很广,在美学、书法、史学多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建树。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到寿县参加一个活动,我陪他参观了寿县博物馆,并在寿州书法研究会办公室喝茶、聊天。那天我们在一起谈到了寿县的名书家司徒越,傅爱国对司徒越的草书、金文称赞有加,并告诉我他近期正在深入研究司徒越草书,见我的办公室里有一本安徽美术出版社新出版的《司徒越书法作品集》,便仔细翻阅,对其中的佳作赞不绝口,又问我何处能买到?我见他迷恋此书,就说你要喜欢就赠送,他听说后,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傅爱国的老师张翰先生是司徒越先生挚友,张翰先生对司徒越狂草书法十分推崇,我和傅爱国在聊到司徒越时,共同的感受是司徒越狂草书法成就很高,可惜身居偏僻的小县城,缺乏宣传,其艺术成就没有被书坛广泛接受,其艺术影响力也远没有他们那一代人中林散之、沙孟海在书坛上的影响大。傅爱国有位在巢湖师院时的同事、好友,曾任六安市教育局长的杨传连先生后期到寿县“安徽信息技术学院”任党委书记,与我很熟。杨先生喜书爱诗,自称是傅爱国的书法弟子,在寿县工作期间我们经常聚会,每次见面都要谈到傅爱国。傅爱国生病住院及去世的消息都是杨传连先生在电话和微信中告诉,当一开始听到爱国兄患癌症的消息时,十分吃惊,甚至不敢相信,后来听说手术成功,恢复的很好,又为他高兴。其实他的癌症经过手术治疗已经好转,出院后出席过很多省内活动,曾在合肥、和县等地会议上与他见过几面,精神与气色都很好,仍是那样的乐观与豁达,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是生过大病的人,几乎所有的朋友都认为他已躲过劫难,已无大碍。不料后来情况急转直下,听到他再次住院的消息没有几天,就接到了他去世的噩耗。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傅爱国去世的消息,并代表友声书社同仁对爱国兄的去世表达最沉痛的哀悼与缅怀。

1999年,中国书协评选表彰首届全国97位德艺双馨书协会员,安徽共有四人入选,一位是合肥的老书家葛介屏先生,一位是芜湖的陈艾中先生,一位是巢湖的傅爱国先生,还有一位就是在下。爱国兄比我大一岁,在四位受表彰的人选中,葛介屏先生属老一辈,陈艾中先生属中年一代,我和爱国兄当时四十刚出头,属青年一辈。四位书家中,葛介屏业已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傅爱国去世时只有五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鼎盛时期。苍天不公,使这位德艺双馨的书家英年早逝。傅爱国出殡的那天,大雪纷飞,杨传连先生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发来微信:“腊八日未时,余弟傅爱国在肥辞世,享年58岁。吾与爱国,不是兄弟,胜似手足。爱国英年早逝,痛哉!作七绝一首以悼之:惊闻噩耗泪沾襟,鹏驾何期返旧林。大雪亦知书圣意,银装素裹慰禅心。”接到这则微信,回想起与爱国兄多次聚会的场景,想着他就这样突然离开,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傅爱国的一生,勤奋好学,低调谦虚,敬业爱友,有思想,有担当,有作为。他年青时曾写过一首小诗《骆驼》:

我与书法犹如骆驼背着黄金,

在无垠的沙漠里,

迈着艰辛而喜悦的步伐前行。

远离人间的孤独,

时而发出悲欣交集的嘶鸣……”

这首诗,正是傅爱国在艺术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的真实写照。

书坛才俊许伟东

2013年《书法报》开辟了一个新栏目——《二十世纪书家回眸》。为这个栏目撰写连载文章的作者就是许伟东。由于评论中肯、细致,观点独到,受到广大读者与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好评,许伟东作为书法批评家的形象由此开始显现出来,一时间声誉鹊起,颇受关注。

许伟东是友声书社的早期社员,他是安徽走出去的书坛才俊。我和他曾经都是安徽省青年书协的常务理事,开会时经常见面,那时他虽然年轻,但会上发言直爽中透着机敏,且又长的帅气英俊,所以初次见面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由于他的老师王业霖先生与我的书法老师司徒越先生是知音好友,王业霖先生主持《江东书坛》多年,曾约我写过文章并多次联系,因此,许伟东和我之间的交往便多了一份亲近与融洽。记得王业霖先生去世的那一年,许伟东专门电告,并请我以友声书社名义发一份唁电,尽管王业霖先生不是友声书社成员,但出于对他的敬重,也是出于对许伟东热心为其恩师操办后事的感念与敬佩,我赶到邮局拍发了一份唁电,代表友声书社朋友悼念王业霖先生这位学人型书家的去世。此事虽已过去二十多年,但许伟东敬师重情的文人情怀令我久久难忘。

许伟东聪颖敏锐,凭着他的勤奋好学与刻苦认真考取了中央美院邱振中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几经周折来到湖北美术学院执教。这期间我们曾有过通信联系,也曾有过聚首,但大多是在研讨会上匆匆相遇,难有坐下来谈心的时候。记得他曾寄赠由他注释出版的《东坡题跋》,感到他做学问深入细致,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学人。今年四月,友声书社在苏州甪直江南文化园举行雅集活动,许伟东受邀到会。报到的那天晚上,他将带到苏州的专著《书法五十家》赠送给我,并告诉说由于书籍太重,路上只带了两本,特意送我一本,这让我很感动。他的这本批评文集收录了他在《书法报》“二十世纪书家回眸”专栏中撰写的50篇批评文章,很有眼光与力度。拜读之后,深感识见不凡,精彩纷陈。

许伟东能在书法批评领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得力于其才情与识见,也得力于其多年的积累与深造,更重要的是他有清晰的批评思路。他在《书法五十家》后记中写道:“我的写作追求共有三个:深入、集中、有限。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不满足于对书家成就的臧否抑扬,而是注重勾勒出批评对象身上特征、状态与现象,并对其背后原因做出解释与分析。第二,围绕书家,聚焦书法,不因为书法家的社会地位与其他身份而在书法艺术分析阐释中畸轻畸重,同时尽量不在书法艺术之外过度枝蔓,只在确有阐释必需时,才涉及到书法之外的话题。第三,任何批评都是有限批评,由于这些书家都是世人熟知的人物,所以,我一开始就舍弃了逐一作全面研究的构架,而只是从每位批评对象身上采撷一两个关键点展开写作。这样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比较自由、有趣,对读者来说或许也更有助益……”正由于他有正确的批评观,又有清晰、缜密的学术思考,所以他在对二十世纪50位代表性书家展开批评时能举重若轻,纵横议论而不失本旨之所在。

胡传海的海南逸事

胡传海是友声书社的老社员,他的朋友王南溟先生是沪上知名书家洪丕谟先生的得意弟子。洪先生是友声书社的学术顾问,我和胡传海的认识与交游缘于洪先生与南溟兄的介绍。

上世纪九十年代,书法理论研讨活动十分活跃,我和胡传海经常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碰面和聚会。友声书社的几次雅集中,只有1999年书社成立十周年在苏州木渎镇举行的那次雅集,传海兄亲自到会,其它的几次雅集他好像都没有到。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6月上旬,友声书社几位书友葛鸿桢、胡传海、窦维春、叶鹏飞、虞卫毅、张锡庚、张学群、孙璘等八位同道应海南玉蟾宫之邀,前往海南参加一个书法笔会活动。当时住在海口市附近的南丽湖银湾度假村,观光挥毫,畅叙游览,在度假村住了三四天。记得有天下午,葛鸿桢、叶鹏飞、张锡庚、胡传海、张学群和我几个人在度假村宾馆会议室为玉蟾宫道教建筑群书写对联,邀请方安排宾馆里几位美女服务员为大家牵纸添墨搞服务,笔会快结束时,为胡传海牵纸的那位姑娘(长的很美)张口要胡传海为她写幅字,面对美女的请求,胡兄当然不好推辞,欣然提笔写了一个草书“虎”字,当时其他人的创作已经完成,大家都围拢来看胡传海给美女写字,只见胡兄写到虎字的最后一笔直竖时,拉开把式,运足气力,一笔直贯而下,线条既粗又壮,引得旁观者连声叫好,这时有人在旁边开玩笑说,这最后一笔真棒!其他人听了都跟着哈哈大笑。这时张锡庚向那位美女服务员说,你猜猜看胡老师老家是哪里人?那位美女轻声说,听他的口音,像是浙江人。胡传海接口道:“还真让她猜对了,我的祖籍是浙江宁波。”我当时就站在传海兄身旁,听他如此说便接口道:“这位美女真厉害,她一眼就看到胡老师的根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现场围观的朋友一阵哄堂大笑。那位美女服务员并没弄清我们在说什么和笑什么,倒是胡兄被我这句话说的不好意思起来,看着他哭笑不得的样子,大家都很开心。这件趣事是我们在海南雅集时的一个掌故,说是趣事也好,逸事也罢,总之是社友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嬉笑谐谑的真实写照。当时在场的叶鹏飞兄曾赋诗一首记述那几天的的欢聚:“书坛趣事话成堆,人物风流莫费猜。说到开心怀畅时,毫端也觉走轻雷。”

胡传海在书法界是成名人物,他不仅书法写的好,文章做的好,唱歌也是一流高手。记得2000年底左右,我偕妻去沪上探亲访友,与传海兄联系晤面,那时胡传海刚调入上海《书法》杂志,周志高先生尚在《书法》杂志任主编,正好山东青岛有位书友也到上海拜望周志高先生,周、胡二位便订了一家酒店请我们吃饭。我和妻到达时,周志高先生亲自到门口迎接,而胡传海却坐在酒店包厢里唱卡拉OK,当时在酒店包厢里唱歌的还有周志高先生的爱人和女儿,我们进包厢后,一边叙话,一边听他们唱歌,直到山东朋友也到场后才开始酒宴。这是我第一次听传海兄唱歌,声音洪亮,音色很美,感觉是专业水准,所以印象很深。周志高先生去北京担任《中国书法》杂志的主编后,胡传海接掌上海《书法》杂志的编辑,他对栏目做了些调整与改动,又组织和策划了书坛“百强榜”等活动,使《书法》杂志焕发了活力,受到书法界朋友们的喜爱与好评。胡传海在每期《书法》杂志的卷首撰写的“卷首语”,语言幽默生动,议论宏阔精妙,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赏,传海兄也因此博得了“胡卷首”的美名。2011年冬,胡传海到宜兴参加一个活动,我和他在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兄安排的酒宴上见面聚首。当时我带了一册刚出版的《当代书坛90家——虞卫毅书法作品集》送他,他仔细看了作品集,连声称赞,说我的创作进步很大,水平很高。当时我还以为他是客气性的夸赞两句,没想到回上海不久,他就将集子中的五幅对联作品和我的艺术简介,在上海《书法》杂志2012年第二期“书家展厅”栏刊发,这真让我是既高兴,又感动。

勇于担当的张学群

张学群先生曾担任上一届安徽省书协主席,现在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在友声书社中,他是行政级别最高的社友,也是入社较早的老社员之一。

张学群虽曾在政界担任过很多要职,但是他的书法却不是官员书法一路。因为他对书法的学习与钻研并不始于做官之后,而是始于做官之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学群在安徽大学哲学系上大学期间,就开始热爱书法并参加一些书法活动,大学毕业后有较长一段时间他在安徽省司法厅工作,由司法厅的团委副书记、政治部副科长做起,到任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副厅长,这十几年是张学群在仕途上一路迁升的时期,也是他在书法学习道路上一路筑基并渐入高境的时期。2001年,张学群被提拔为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03年,转任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2008年,张学群任安徽省蚌埠市市长。这期间,他的书艺水平也日渐提高,在书法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先后担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并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05年被评为《书法》杂志2005十大年度人物,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书法家。

张学群学书刻苦、认真,数十年来,临写碑帖数十种,且能取精用宏,融会贯通,于真、行、草、隶、篆各体均有较深厚的功力,尤其行草书创作,潇洒从容,意境超迈,具古朴秀雅之姿,得自然天成之致。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并曾在合肥、深圳、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过多次书法个展与联展,还出版有多部个人书法集,《书法》、《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刊物均曾对他的书艺成就作过专题报导。

张学群除了在书法创作上有坚实的基础与很高的造诣外,在书法理论研究上也有很多成果,曾在书法专业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理论文章。其书学论文曾获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并曾与同道主编出版过《书法新论》、《书法新探》等理论专著。

张学群加入友声书社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他担任安徽省青年书协副主席,笔者是省青年书协的常务理事,与他经常见面。因他书、论兼擅,故邀请他入社共游,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参与了友声书社的一些活动。友声书社早期编辑出版的《友声书友逸事录》、《友声书社艺文集》等均曾收录有他的作品和文章。

我和张学群因同在安徽,接触较多。深感其为人真诚,为艺执着。他虽身居高位,但与友朋相处一直热情友善,和蔼可亲,没有半点倨傲之气。由于他为人和善,在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两方面又有很高造诣,所以在皖省乃至在全国,他有很多书界朋友,大家对他都称道不置。他当选安徽省书协主席,说起来还与我和他的一次闲聊有些关联。记得是2006年6月的上旬,友声书社几位书友葛鸣桢、胡传海、叶鹏飞、窦维春、张学群、张锡庚、孙璘和我八位同仁应海南玉蟾宫之邀,前往海南参加一个书法笔会活动。当时住在海口市附近的南丽湖银湾度假村,为玉蟾宫道教建筑群创作一批匾牌、对联作品,前后活动了有三四天。活动结束后,我和张学群、胡传海三人乘飞机返程,在海口机场的候机厅等候班机时,三人在一处闲聊,当谈到安徽省书协面临换届,由谁来接任下一届安徽省书协主席比较合适时,我对张学群说,目前安徽有一人选最合适,他很感兴趣地问我,你说说看,是谁?我笑着说,就是你张学群。他听了先是一楞,接着问我:“为什么?”。我说:省书协主席是领军人物,必须是在全国有影响,口碑较好的人才能担任。您的创作水平、理论水平及在省内外的口碑都很好。如果由你来接任安徽省书协主席,对推动安徽书法事业的发展,提升皖省书法在全国的位势都极为有利,这不是我个人的私见,而是从安徽书法发展大局角度提出的观点与建议。他听我如此说,便沉思了片刻,然后回答我说:你说的有道理,我可以考虑。这时在一旁的胡传海兄也接口道:卫毅兄的观点有道理,可以争取一下。见我们二人都这样说,张学群便有了参与竞选的想法,回皖后,经过一番沟通与运作,不久便顺利当选为安徽省书协主席。而在此之前,由于他当时正在蚌埠任市委副书记,远离省城,原未曾打算参加省书协主席的竞选。只因在海口机场的这次闲聊,让他产生了一试的念头与决心,结果竟然顺利当选!世事就是这样奇妙,如果没有这次谈话,他很可能不会参与竞选,也就当选不了安徽省书协主席。

张学群作品

张学群当选安徽省书协主席后,团结广大会员奋力拼搏,努力打造“皖军”书法形象,使全省的书法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安徽的书法活动与书法人才受到书坛的瞩目,在书法界产生了“安徽现象”,极大地提升了安徽书法在全国的位势与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张学群以他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率先垂范,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信任。记得海南返程中,我和学群兄乘坐同一班次的飞机由海口飞厦门,再由厦门转机飞合肥。在转机过程中,飞机出现了故障,全体乘客上了飞机等候了两个多小时又被通知说发动机有故障不能起飞,当时是初夏天气,在机舱内等候了两个多小时,闷热异常,十分焦急又无可奈何。只能听从安排全体人员下了有故障的飞机换乘另一飞机,飞机升空后又遇上雷雨天气,天上云层翻滚,飞机在气流的冲击下上下颠簸,让全体乘客心中是七上八下,惊恐不安。经过两个多小时不平静的飞行,飞机总算平安降落在合肥机场,已是黄昏时分。学群兄请我在合肥吃了晚饭,然后又专门安排车辆将我送回寿县,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学群兄一路的关照与安排,其处变不惊的持重与淡定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记忆。

猜你喜欢
书社书坛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利群书社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齐鲁书社新书
山东画报(2017年4期)2017-04-29 10:13:50
当代书坛二十家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当代书坛二十家
齐鲁书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18: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