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婧茸
最策划
非凡城市风华正茂,洞见文化软实力
记者 吴婧茸
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元素,也是城市最具魅力的所在。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3年的发展与成长,已蜕变成为最耀眼的“明珠”。除了经济、产业、社会治理等的快好发展,园区文化艺术的成长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23年的建设,春秋激荡;23年的打造,荡气回肠。如今23岁的苏州工业园区,风华正茂,城市风韵和文化魅力交相辉映;经典城市的包容发展与儒雅文化的多元融合珠辉玉映。
直至“十二五”末,园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0.35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6451平方米,人均拥有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在苏州市文化发展绩效考核中,园区连续四年总分列全市首位。
在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副部长陈龙看来,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同样也是硬实力。实现中国梦,实现园区梦的过程始于经济,成于文化。“经济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同样也带动经济发展,旅游、商贸、教育等产业的发展无不和文化相关,就像电影产业置于美国好莱坞,旅游产业置于新加坡。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财富,园区海纳百川的文化和广阔的胸襟培养和吸引的众多人才,所带来的价值是无法比拟的,人才就是财富,文化为园区创造了财富。”
从原住居民才20万的苏州乡下,直至如今130万人口的规模,园区的内核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人才聚集效应的凸显,园区俨然已成为了人才的高地。“作为千人计划专家数量全国第一的区域,园区人口呈现了学历高,国际化程度高的特征,这样的的人口结构决定了这个新城对于文化艺术精神层面的旺盛需求。”陈龙表示。
为此,园区必须作出回应,积极协调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经济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而“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则决定人的生活品味。“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力量,是一个城市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根本。文化艺术的造诣投射在城市市民身上,外化为日常的文明素养、精神面貌、气质修养、生活方式。园区的文化魅力,决定着这个新城中人们的精气神。”陈龙说。
文化是一座城竞争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园区一直把“文化兴区”定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吴文化”为根,形成以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双面绣”发展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城市文化,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她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华美的城市建设和优质的创业氛围,更有以高端优雅的文化意蕴,多元而独特的文化魅力。
至“十二五”末,苏州工业园区各类文化企业达14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6000人,实现产值约66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46亿,占地区GDP比重约7.1%,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处于全市前列。苏州市138家重点文化企业中,园区企业31家,占比最高,达到22.4%。涉及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上市文化企业达7家。文化企业中共有14人获得姑苏文化创新创业领军(重点)人才称号,居苏州各市、区首位。
园区,不同于深圳也有别于其他一些新兴城市,她的娘胎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沉积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李光耀先生当年选苏州定园区,就是从苏绣中的一根丝线,看到了文化的关联和苏州人的精细精神,文化软实力赢得了李光耀先生的二选一,诞生了苏州工业园区。 园区的文化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至今在园区草鞋山还完好保存着10多处马家浜文化特征的遗址。它上承河姆渡文化,下启崧泽、良渚,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至今斜塘、唯亭老街上的茶馆、酒肆、店面、作坊、河埠、码头等依然向人们诉述着往昔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气息。
但光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并不能满足园区丰满的艺文梦想,“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文化内涵让园区对现代文化的播种、培育、吸纳,也做足了文章。
苏州工业园区在汲取2500多年苏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的、国际化的文化,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情怀、艺术梦想越来越显现出价值与力量。
今年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文化路径,既让自身成为苏州现代文化与艺术的策源地,又烘托出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座新城的艺文梦。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管弦乐团这“新三朵金花”更是成为苏州文化艺术的盛举,向世人展示园区文化艺术的高端与实力。以欧瑞动漫、蜗牛游戏、传视影视、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启迪时尚科技、中衡设计、和氏营造等为代表的创意设计、动漫影视、出版发行、旅游会展、演艺娱乐等优势文化艺术产业在园区的落户生根、发展,也让这座新城更立体且多维度,不仅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都市外表,更兼容了丰富的差异性。
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处处荡漾着文化魅力的新城,圆融文化提升着百姓幸福感、满意度,从而让园区的生活充满了内涵。特别是具有第一性、唯一性特质的文化地标,它们反映着这座新城的文化追求、文化情怀,是非凡城市多元化、国际化文化不可或缺的因子。
漫步园区,你无时不刻地会感受到园区文化业态的精心规划和布局,在园区处处都有着可享、可赏、可乐、可参与的文化坐标。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园区环金鸡湖一大标志建筑,还是中国电影金鸡奖永久评奖基地、长三角重要的演出大剧场。从钢琴到爵士乐、从舞蹈到歌剧,从中国传统戏剧到话剧,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一年三百多场演出,文化惠民活动近千场,真正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不仅让众多苏州市民获得世界顶级的艺术体验,也让苏州的艺术爱好者走进艺术的春天。凤凰书城、诚品书店、钟书阁或金鸡湖美术馆,即使再无逛意,但只要驻足就能立马被书海吸引,或是被这满墙的展览震撼。
还有那引领华丽的展会殿堂国际博览中心大气磅礴;水岸风情月光码头流连忘返;摩天轮、李公堤、音乐喷泉、苏州中心、东方之门等如珍珠般串成了一个环金鸡湖文化圈;庄重肃默的独墅湖教堂圣洁典雅,邻水矗立的十字架对话上帝;临湖而建的独墅湖图书馆这片知识海洋,让人再也无需“晴耕雨读”随时可以带走书香;阳澄湖半岛,重元寺的袅袅钟声,将佛文化传播四方,也将生态文明辐射周边构筑起的是又一个文化故乡;遍布新城那一处处匠心独运充满设计感的雕塑,通过艺术的载体来表达文化的再现,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园区现代文化的新潮与大气。
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一个吃饱穿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需要,还需要艺术。这是高层次的,超过一般的物质的生活,也是人类今后前进的方向。”费老关于“高层次的超过一般的物质的生活”,园区很好地落实在自己的实践中。
古人说:“百年而可以谈礼乐。”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士林说,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苏州,特别是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品牌活动的园区,已到了“可以谈礼乐”的阶段了。
不久前,在园区国际博览中心上演了小手牵大手,全家总动员去第七届江苏书展挑书、购书、听讲座的热闹场景,如这炎炎夏日一样,四天以15万入场人次的规模,图书销售5546万的成绩,带着缕缕书香在火爆中落下帷幕。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活动是这座城市文化软件开发的优势资源,而在园区,品牌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盛宴层出不穷。“春到湖畔”、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金鸡湖龙舟赛、园区文化体育节、金鸡湖双年展、金鸡湖艺术节、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有效展示了园区的品牌形象。另外,成功承办的第53届世乒赛、江苏书展和苏州创博会等重大文体活动文化盛宴也提升了这座新城的文化内涵,并记载了园区人的文化生活,也点缀了园区城市的文化风貌。
不得不说,这些园区人心中经久不衰的文化盛宴也正与这个城市的精神一脉相承。陈龙说,“借鉴”是园区谦逊的基因,“圆融”是园区宽广的胸怀,“创新”是园区内在的品质,“共赢”是园区追求的目标,中西合璧、古今结合、海纳百川,传承与创新、传统而现代、古典又时尚、东方兼西方。
支持文化建设,参与文化活动,体验文化成果,享受文化消费,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一种文化自觉。陈龙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会让其中的人深感自豪,文化底蕴吸引着人才趋之若鹜来到这里。丰富多元的文化造,就了园区兼容并蓄的城市特征,激发着内在的城市活力。”
如今的园区正在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主要抓手,积极构建区、街道社工委、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体系。“群星璀璨”“文化惠民”天天有活动,“金鸡湖大舞台”以及各大社区原创的“超级家庭”、“民星”系列等群文品牌活动各具特色,社区群众踊跃参与,社区文化氛围日益浓郁。
另外,随着文化惠民工作的深入推进,园区文化馆、独墅湖图书馆通过国家级一级馆复评;独墅湖图书馆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唯亭、胜浦两街道被评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今年即将动工的北部文体中心,面积达到4万平米,还有东部文体中心、南部文体中心都在规划中。
美国学者芒福德曾提出,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一种“有意义、有价值、有梦想”的生活方式。刘士林说,园区的好,不在于其城市的规模与豪华,而是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城市政治、经济功能的文化空间,使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水乳交融,多元并存,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感性生活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霍华德“花园城市”,或者说很好地体现了芒福德讲的“城市的本质在于,不仅要使人生活得安全、富裕、健康,还要使人感到生活得愉快、自由与有意义。”园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每一个普通人在园区都能找到家园感。
如今的园区文化情怀与艺术梦想的通达之路,目标更清晰、实施更有力。陈龙表示,在未来,园区将更积极响应省委提出的“两聚一高”——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将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让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都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