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潘新祥用“生态思维”实现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边界,引发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显著变化。信息技术使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成为可能,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的生态平衡,使其开始向信息化教育的新形态迈进。
Review of cosmetic regulatory updates in US, Canada,EU and South Korea in 2017 4 44
高校信息化建设可以采取社会投入、社会租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其目的是希望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社会机构有更多的项目基础和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经验,高校和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别。高校通过社会购买或租赁方式,获取教育信息化服务,可避免高校自身人才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科学数据的价值及数据管理与共享开放的意义更加明晰,政策导向更加清晰。数据管理与数据开放的理念逐步落地,新兴技术提供持续助力,推动更好发展。数据权益和数据安全依然是多方关注的焦点,合作与共赢是不变的发展之道。不论科研领域,不论利益群体,不论地区机构,未来更大的发展需要多方为了共同的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专业化分工是智慧校园建设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同时如何将各类角色有效地组合,保证整体系统的效率,方能确保智慧校园持续发展。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诸如管理咨询、系统集成商、软件平台运营、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评估、数据工程、运营服务等角色共同的分工,同时需要建立在线系统,以“任务”为颗粒度进行分工协作,收集全过程的数据,解决定价、任务评价、利益分配等问题,只有在精准客观的数据系统上,建立生态协作规则,推进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高校中和人员相关的身份数据、科研数据等,占据高校总体数据的很大一部分,传统的文件和信息存储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难度。通过构建大学终身身份管理平台,记录每一个海大人的身份数据、基础数据、生物特征、校内账户等,无论现在的在校生、教职工还是校友,都可以通过唯一的校内账户,关联其在海大产生的所有数据,从而让每一个在海大学习工作过的人,都可以留下自己的足迹。
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的教学、学习、环境、管理都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变化。1.教学精准化: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在保障规模化教学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教学和精准化教学,已经成为可能。2.学习个性化:传统学习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日益模糊,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智能导学等越来越丰富。3.环境智能化:教与学环境正发生深刻改变,更加智能化、更加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绩效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成为教育系统关注的焦点。4.管理智慧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具智慧性,能够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支持,使得教育系统的运行效率、决策水平、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随着管理向服务转型,学校启动了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计划在未来3~5年内,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基于校园大数据建设面向师生信息服务与应用的统一数字门户,实现个人信息、公共信息和校情展示的数据查询与报表生成,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推出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展示、决策支持管理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校务管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全面支持学校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分析与决策,逐步形成学校管理与服务大数据,以数据协同带动管理业务的协同;围绕重点职能领域,实现“五个一体化”。
总之,大连海事大学信息化服务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我们提倡服务向智慧校园进行升级,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质量管理为龙头,切实做好高校信息化的创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做好环境以及应用支撑。
潘新祥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本文根据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潘新祥在“第二届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上的部分演讲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