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工作:真诚帮扶精准扶贫
——黔西南州扶贫调研报告

2017-09-03 10:10赴黔西南州扶贫调研组
浙江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宁波市对口

□赴黔西南州扶贫调研组

对口帮扶工作:真诚帮扶精准扶贫
——黔西南州扶贫调研报告

□赴黔西南州扶贫调研组

宁波市帮扶黔西南州工作,坚持“真情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形成了“产业强、特色优、反响大”三大亮点,凸显了“产业合作是根本、特色帮扶是方向、政策支持是保障”的鲜明特点。下一步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要借鉴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州的经验和做法,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受援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银川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浙黔两省东西扶贫协作工作,5月23日—26日,浙江省对口支援办组织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局和宁波、金华、台州3个市经合办负责人共11人,赴贵州省黔西南州调研宁波市对口帮扶工作。

调研组深入黔西南州5个县(区),共考察卫生、教育、农业、新农村等12个帮扶项目。考察结束后,调研组与黔西南州政府进行了工作座谈,就调研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交流,达到了“实地考察,客观评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预期目的。

对宁波帮扶黔西南州的总体评价

宁波市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黔西南州。21年来,宁波累计在黔西南州投入资金6.04亿元,帮助援建黔西南州卫生、教育、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1643个。其中,新农村示范点144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5个,改善1430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100多所医院(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资助6万多大中小学贫困学生,培训2万多人次各类人才。总结21年来宁波市帮扶黔西南州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亮点”“三大做法”“三点启示”:

亮点一:产业强。宁波市发挥帮扶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两地优势,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万亩枇杷、长毛兔、食用菌、猕猴桃、土芭蕉等“短平快”高效农业产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其中,2016年安龙食用菌项目入驻种植农户258户、960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06户、619人,户均增加收入3万元。普安县探索投资托管、保底分红、订单养殖的长毛兔养殖模式,长毛兔存栏量从2015年的3.8万只,发展到2017年的18万只、养殖户486户,同时,带动周边5个县300多户农户养殖长毛兔,产值达9亿元,成为黔西南州非常有生命力的扶贫产业项目,得到了贵州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亮点二:特色优。宁波市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和“互联网+”,把宁波市市妇儿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结对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等5家医院,通过远程会诊、捐赠医疗设备、培训医务人员,大大提高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宁波市通过市、区(县)联合共建的方式,集中帮扶资金援建了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如兴义市南龙古村、兴仁县锁寨村、安龙县打凼村、贞丰县纳孔村、普安县联盟村、晴隆县三合村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发展了农业产业,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亮点三:反响大。宁波市对口帮扶黔西南州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贵州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宁波的帮扶工作。2016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兄弟携手共奔全面小康——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20年综述》;2016年8月10日,《光明日报》在第4版刊登了《宁波来帮忙布依奔小康——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州20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1分38秒的时长介绍了宁波对口帮扶贵州黔西南州打造波尔山羊养殖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成功做法等。

图黄伟光

做法一:真情帮扶。宁波市安排11个县市区和11个市级部门,以“二对一”“三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黔西南州的9个市、县、开发区。全市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的帮扶资金,市本级不低于1500万元,县(市、区)资金100—200万元。21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市党政代表团出访贵州省和黔西南州,以加强两地的沟通协调和工作推进。每次党政代表团访问期间,两地都签约当年对口帮扶项目协议,会商帮扶合作工作。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找准项目,明确帮扶项目申报、审批、实施、检查验收和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程序和方式,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群众受益一个。宁波还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黔西南州捐资捐物折合3077万元。

做法二:产业帮扶。宁波市把产业帮扶作为黔西南州自身造血能力培育的主要抓手。一是建园区。投入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用于兴仁县万亩枇杷产业园区建设,大大促进园区范围内锁寨等5个村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二是建基地。先后投入5000万元,帮助引进宁波特色的杨梅、波尔山羊以及适生无籽刺梨、地产芭蕉、魔芋、花卉等优质种子种苗,形成了“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三是扶大户。引入宁波市本级和镇海区、浙江省中大集团等单位合力推进普安县长毛兔产业的发展,已投入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发展普安县长毛兔18万只,长毛兔产业已发展成为贵州全省推广的扶贫产业。

做法三:智力帮扶。在21年的帮扶实践中,宁波市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一是开展人才培训。通过共建培训中心,对当地农民、干部进行农业科技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干部、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等7000多人次。二是开展干部挂职。宁波市累计已派出17人次处级干部到黔西南州挂职,2014年起挂职期限由一年延长到三年;接收黔西南州处、科级干部15人次到宁波市挂职学习。三是开展医技帮扶。针对黔西南州医院医技人才缺乏、重点学科建设难的情况,宁波市派出医务人员帮助开展脑外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等临床学科建设,开展微创外科、超声、麻醉、消化内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等多项技术。2013年以来,帮助新建临床重点专科8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9项,填补了州、县二级医院多项空白。

启示一:产业合作是根本。宁波市在对口帮扶中,做到既注重“输血式”帮扶,更注重“造血式”帮扶。充分整合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开展产业合作,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致富于民,又善于深耕细作突出特色,引进项目填补产业空白,在创新中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开发中赢得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口帮扶和产业合作,促进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启示二:特色帮扶是方向。宁波市最大的优势是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宁波市在对口帮扶中,充分发挥其本身优势,通过传、帮、带,既把宁波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经营理念和浙江精神带到了对口地区,把黔西南州的产品带到宁波市,发展壮大了西部地区的人才科技队伍,通过社会帮扶、技术帮扶、观念帮扶、市场帮扶,实现了黔西南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农民收入的显著提升。

启示三:政策支持是保障。宁波市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当地农业产业合作的政策支持,通过优先补助对口地区的西部大开发贴息资金、对口帮扶培训专项资金等政策和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黔西南州立足本地优势,挖掘和培育优势产业,制定政策,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完善规划,落实项目,广纳贤才,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从根本上保障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使科技帮扶的效果逐渐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下一步帮扶工作的思考

全省下一步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对口地区需求,结合浙江省实际,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十三五”援建规划为统领,以年度项目计划为抓手,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重点对象,探索发挥全省东西协作扶贫“四两拨千斤”作用的有效路径,借鉴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州的经验和做法,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受援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一)坚持精准脱贫为先,增强扶贫支持力度

启动整村建设精准帮扶工程。考虑到受援地区地广人稀实际,支持受援地加快有集聚人口效应的中心村建设步伐,通过异地搬迁和旧村改造,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中心村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空心村”改造。

启动产业带动精准帮扶工程。立足贫困人口就业难的实际,着眼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设计、筛选和优化脱贫项目,积极引进相关企业,改变直接输入资源和提供资金的形式,通过定点招募、帮扶资金补贴到企业,鼓励企业直接招募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启动民宿培育精准帮扶工程。浙江省援建的不少地方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借鉴全省发展民宿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做好选点、设计、培训和典型选村等工作,以民宿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启动电商引领精准帮扶工程。鉴于受援地优质农林产品受交通等局限难以打开销路的实际,进一步引导阿里巴巴等电商龙头企业,赴受援地开展电商智力帮扶,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进一步解放思想、掌握技能,利用网络脱贫致富。

启动技术指导精准帮扶工程。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是制约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重要原因。结合贫困人口实际需求,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实用技术培训,壮大乡土致富带头人队伍。

启动金融支撑精准帮扶工程。发挥援建资金杠杆作用,对在产业扶持、劳动力就业中表现好的,尤其是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努力工作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贫困家庭和专业大户,给予优先的贴息扶持激励。

启动社会力量精准帮扶工程。浙江民间蕴育着强大的创造力和帮扶能力,要通过舆论宣传、招商引资、结对帮贫、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动员全省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集中民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响社会动员精准帮扶的品牌,让最美浙江走向受援地,不仅把浙江的物质文明,更要把浙江的精神文明传递给受援地。

(二)坚持民生改善为要,增强农牧民获得感

在住房方面,根据受援地整体部署,继续支持受援地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积极配合做好“游牧定居、定居兴牧”等保障性和改善型住房的设计、建设与补贴工作。

在“四通”方面,以受援地部分偏远山村为重点,结合当地实际,发挥援助资金雪中送炭的作用,做好通电通水通行通电视工作,帮助普通群众解决燃眉之急、迫切所需。

在教育医疗方面,帮助明确学校、医院(卫生院)发展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支持一批学校、医院(卫生院)的新改扩建,突出抓好硬件建设和配套设备购置,引导受援地更加注重后续运营和维护。

在社会救助方面,以节假日和大灾大病、贫困大学新生入学等特殊事件节点为重点,开展向困难群众、基层干部职工、老党员“送温暖”活动,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三)坚持产业智力为重,增强当地造血功能

帮助发展具有当地特色优势的产业体系。立足受援地优势,结合受援地普通群众就业需求和特点,发挥浙商浙企作用,共建产业园区、“飞地”园区,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纺织服装、资源、农牧产品、旅游等为重点,突出电子商务等的带动作用,嫁接浙江资本、浙江技术和浙江市场,扶持具有受援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帮助当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

帮助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明确人才培养范围,制定长期计划,进行系统培养。以党政人才、教育人才、卫计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两后生”为重点,采用导师带徒、“互联网+”、人才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创新培养路径。善于借脑借智,不拘泥于省内,送到有条件的地方培养。

(四)坚持互利共赢为基,增强双方经贸合作

开展互为战略支点合作。新疆、青海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省份,四川、重庆、湖北是长江经济带支点省市,吉林是浙江对俄朝贸易和粮食、绿色食品、矿产资源合作重要伙伴省份,战略地位突出、资源富集、政策优势明显,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把受援地作为全省走出国门的战略支点,与受援地共同开展互为战略支点合作,鼓励全省纺织服装等产业赴受援地投资兴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受援地发展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运输等全产业链的经营,鼓励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参与建设“信息丝绸之路”,带动受援地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并且积极推进在外浙商回归反哺浙江。

加强援受双方工作联动。在加快经济发展联动的同时,加强社会稳定联动,做好浙川合作协议落实和新疆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建设等工作,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服务浙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服务全省享受援建红利。进一步把那曲冬虫夏草、黄蘑菇,阿克苏苹果、核桃、大枣,青海枸杞,及受援地牛羊肉和其他优质农林产品,端上全省广大居民的餐桌,有序引导浙江人民赴受援地旅游,感受祖国大美山川。

(五)坚持民族融合为本,增强交往交流实效

完善高层互访交流制度。强化两地高层互访交流,确保全省领导和受援地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互访,及时沟通解决有关重大事宜。鼓励相关地市和省直单位部门看望慰问挂职学习干部人才,深入对接工作,增进感情交流。切实做好受援地来访的接待工作。

积极推进民间交往交流。以青少年和少数民族群众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团、考察团、疗养团、科普团、夏令营、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力推动区域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年轻一代开展结对活动。

着力加强文化交流支援。通过开展文化走亲,在全省加大对受援地少数民族文化、高原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文艺团体和新闻单位相互交流,推动浙江与受援地交流常态化。开展实施一批文化项目,促进受援地传统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团结和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宁波市对口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宁波市中城小学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