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7-09-03 10:10查志强
浙江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价值链浙江贸易

□查志强

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查志强

对外开放是浙江发展的现实优势,也是制胜未来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动力。

应当坚定不移地树立“开放强省”旗帜,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重塑增长新动力。

应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在落实国家开放战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竞争、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创造高度、做出贡献,努力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开放发展实践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在工作导向上要突出“四个强省”建设,努力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其中之一便是突出“开放强省”,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报告要求以“一带一路”统领浙江新一轮对外开放,并对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要重点打造国际港航物流、贸易、产能合作、新金融服务和人文科教交流等五大枢纽。

对外开放是浙江发展的现实优势,也是制胜未来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也在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中不断向中高端移动。2016年全省外贸依存度达50.3%,出口占全球市场的1.68%,已与印度的出口额相当,标志着浙江开放发展已站上一个新起点。浙江面临着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双重挤压”的挑战、区位优势相对弱化和区域竞争加剧“双重困境”的压力,应当坚定不移地树立“开放强省”旗帜,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重塑增长新动力。积极推进浙商全球价值链的新布局,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积极引入国际先进要素,弥补省内发展短板,以对外开放倒逼改革,有效提升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转型动力。

为对接新一轮经济动力转换需求,浙江应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在落实国家开放战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竞争、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创造高度、做出贡献,努力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开放发展实践。

全球价值链演进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所谓“逆全球化”的冲击,但我们仍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思潮并不能改变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暂时萎缩是经济危机时期国际市场萎缩的产物,其价值链回流十分有限。美国制造业回流看似增速很快,但其绝对量与其海外企业数和雇员数相比可谓微乎其微。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并非孤立主义、闭关锁国,而是强调所谓美国利益的公平贸易,其贸易代表办公室2017年贸易报告也明确将贸易谈判重点由多边转向双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步伐并未减缓,2015年全球FDI与跨国并购达到2008年以来顶峰。TPP夭折、TTIP前景堪忧,但国际贸易的规则并没有消亡,仍将持续影响今后的贸易谈判。

制造业价值链向创新链拓展。科技创新日益具有全球性特征,创新的跨国转移和合作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全球价值链已在原有制造业价值链基础上向创新链层面深度拓展。

价值链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外资流出中所占比重一路攀升,全球产业转移正从以往的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延伸。

跨国公司主导的逆向创新战略调整。跨国公司为接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市场,将更多的研发创新活动布局于此,并由此将创新产品销往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形成逆向创新。

进入“高端回流、低端转移”重塑阶段。新产业革命推动下的全球价值链重塑和调整既包括全球价值链自身的变动,也包括发达国家所谓的“制造业回流”,以及寻求劳动力等成本“洼地效应”的低端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及低收入国家转移。

推动全球经济新规则的孕育。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基于制造业价值链向全球创新链的深度演进,对与之相应的质量、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竞争中立、商业环境的制度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并将催生新一轮区域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兴起。

图/新华社

浙江机遇

全球价值链的演进给浙江发展方式转型、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从开放大省走向开放强省带来了新的机遇。

创新驱动发展机遇。一方面为浙江逐步全面融入全球创新链,更加便捷充分地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实施的“逆向创新”战略直接为浙江集聚更多的创新要素于省内,推动开放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制造业服务化机遇。服务产业链的国际梯度转移,不仅为浙江融入全球服务产业链,促进服务贸易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重构全球价值链机遇。根据全球价值链调整和重塑的发展变化,浙江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如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通过资本流动和贸易,并借助信息经济优势,构建起浙江企业自己的全球价值链;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网络营销的投入,转移富余资本和产能,从而实现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开放倒逼改革的“制度红利”机遇。高质量和高标准是当前全球经济规则发展的重要趋势,已形成一种“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效用,无疑会促使浙江开放发展尽早走上“释放改革红利”的道路。

发挥对外开放的作用力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省之路,浙江走到今天靠的是我们总是能先人一步地走向世界。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又给浙江创造了新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谋划实施一批最体现浙江资源禀赋、最契合国家战略使命的重大开放举措,是决定浙江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之一。

打造对外贸易“优进优出”的浙江样板。重点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加快传统出口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建设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从价格竞争力向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竞争力转变。鼓励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到海外建设仓储中心、展示中心,带动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口。壮大新的出口主导产业,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升温机遇,通过投资带动贸易,大力推动装备等产品出口,进而带动相关的技术、标准、服务出口,推动出口从消费品为主向消费品和资本品并重转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巩固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加快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咨询、法律、会计等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努力扩大文化、影视、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出口,把服务贸易打造成为外贸新增长点。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服务进口,提升进口综合效益,促进省内生产技术和服务业水平提升。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丰富高端优质商品供给,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打造呼应国家开放新格局的浙江样板。着眼于对接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平台,顺应大湾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进程,以招引优质外资为重点,推动自由贸易综试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各类开放平台的创新、绿色、集约发展,以产业链补链、提链等手段充分发挥投资对贸易和产业的创造功能,形成技术创新链和高端产业链环环相扣的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继续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吸引外资进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借助全球领先的科技研发资源和顶级智力支持,探索海外科技孵化引领开发区创新。发挥好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优化外资产业投向。鼓励外商投资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切实提高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布局以浙江企业为主导的产能国际分工链,优化全球产业和要素资源布局。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

打造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浙江样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从规则适应者向引领者转变,重点在跨境电商等领域探索构建更具引领性、前瞻性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深入推进开放领域各类国家战略试点的改革落地,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切实提高监管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率先实现浙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高水平接轨。推动商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创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融合创新。着力推动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加工贸易管理体制,破除发展障碍。围绕建立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开发区整合提升作用的管理体制,探索“一区多园”运行模式。因地制宜精简或剥离开发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逐步理顺开发区与代管乡镇、街道的关系,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智慧园区,探索形成“线上E站式、线下一站式”、虚实相结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创新引导,加快海外企业利润、资源回流。推动贸易便利化,全面实现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建立吸引国际化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资源的激励机制。

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综合浙江开放发展实际,在进一步融入、扎根乃至主导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智慧,把提高浙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改变浙江被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不利局面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上,必须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注重布局全球价值链,同时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升级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努力使浙江在开放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浙江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结算中心以及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本土企业承接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分销仓储等服务外包业务。既可促进浙江外贸结构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与服务并行发展的方向转变,也有利于向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方向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推动企业“走出去”步伐。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一方面合理规划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国别和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加工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基地、海外能源资源利用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商贸物流节点,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浙江产业集群式、链条式“走出去”。另一方面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为浙江开放发展奠定更高级别的国际分工基础。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外贸经营模式创新具有长期效应且在短期内就能立即培育出外贸增长新动能的优势,继续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及海外仓等商业模式创新。在跨境电商方面探索制定跨境电商产品检验检疫申报放行监管模式、适合跨境电商特点的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等政策,进一步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试点的方案;在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尽快制定试点方案和出台支持相关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完善贸易便利化体制。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加快推进商务、海关、质检、税务、外汇等部门与外贸企业多方联网等改革,实现部门联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通过监管方式改进,鼓励引导企业创新,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节能低碳、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政策环境;鼓励和保护创新,尊重和发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做专做精,争创百年企业。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由单纯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有品牌方式发展,探索通过全产业链代工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提升浙江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强化政策制度创新。打造质量导向外贸促进体系,开展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推动经济管理服务制度改革,全方位为浙江制造与服务在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新格局中谋求新的优势地位。一是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并激发企业进行创新提供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二是高效的外贸管理体制,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全球分工演进。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扩大市场准入,让各种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更为充分的竞争环境中被创造出来。

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让民营经济经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活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提高民营企业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培育更多的民营全球化企业,增强其产品或服务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价值链浙江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Mother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贸易统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