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控对策

2017-09-03 10:36韩群营汤长征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斜纹烟粉棉铃虫

韩群营,汤长征,徐 波

(1.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武汉 430100;2.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汉 430100)

藜蒿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控对策

韩群营1,汤长征1,徐 波2

(1.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武汉 430100;2.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汉 430100)

藜蒿病虫害的发生已严重威胁到该产业的发展,为此,近年来我们对其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试验,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综防控制技术。

藜蒿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藜蒿种植是武汉市蔡甸区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效益新兴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加长,其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已严重威胁到该产业的顺利发展。近年来,人们对藜蒿病虫害发生种类、流行为害规律进行了摸索,并从多方面开展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1 藜蒿主要病虫发生种类

几年来坚持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武汉市蔡甸区藜蒿常性发病虫害17种,其中真菌性病害5种(根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性病害1种,虫害11种(蚜虫、红蜘蛛、蛴螬、小地老虎、蝼蛄、菊瘿蚊、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烟粉虱)。其中危害较大的是霜霉病、菌核病、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蛴螬等,一般年份因病虫为害损失20%左右。

2 综合防控对策

藜蒿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为害。

2.1 农业措施

选用抗(耐)品种。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种植抗(耐)病虫丰产优质品种。种苗选择生长势强、茎叶粗壮植株留种田,扦插前剔除病苗、虫苗、弱苗。

加强田间科学管理。在防止低温冻害或高温烧苗的前提下,适时适度揭膜通风透光,科学控制棚内温湿度,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灌水,阴雨天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追肥,适时采收。农事操作宜在露水干后进行,避免人为传病。

2.2 物理措施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烟粉虱、有翅蚜;杀虫灯灯光诱玉米螟、棉铃虫、金龟子、蝼蛄等害虫;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虫

2.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蜘蛛、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利用植物源农药天然除虫菊素、印楝素、苦参碱等防治蚜虫、烟粉虱;利用生物杀虫剂核型多角体(NPV)病毒、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

2.4 化学防治

根腐病:选用43%戊唑醇3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淋根茎部防治。

霜霉病:选用72.2%普力克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1 500倍液喷雾防治。

菌核病、灰霉病:选用50%农利灵1 000倍或50%扑海因1 500倍喷雾防治。

病毒病:防治蚜虫、烟粉虱等,治虫防病。对发病田拔除病株后及时选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1.5%植病灵II号1 000倍液,叶面喷施,喷雾时可适量加入锌肥或氨基酸类叶面肥。

白粉病:选用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或15%三唑酮1 500倍液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每667 m2用3%米乐尔、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 kg均匀撒施后翻耕。

蚜虫:选用25%吡蚜酮2 000倍或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70%吡虫啉6 000倍液喷雾防治。

红蜘蛛:选用5%噻螨酮乳油2 0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1 000倍、15%茚虫威3 000倍、5%虱螨脲1 000倍、20%虫酰肼1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菊瘿蚊、烟粉虱:选用4%阿维.啶虫脒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5 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 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探讨,初步掌握了该地藜蒿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流行为害情况,探索出一套包括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措施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示范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但由于藜蒿冬季采用多层覆盖设施栽培,棚室小环境复杂多变,病虫害发生的不可知性和不可预测性强。同时,因管理不当而致的生理性病害也是目前藜蒿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这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斜纹烟粉棉铃虫
烟盲蝽对茄子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研究*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新衣软又暖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清新格纹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