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阳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走在了全国前列。随着洛阳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每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前往洛阳一睹牡丹风采,同时伴随着洛阳市老城、新城、高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洛阳市的交通路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改善目前洛阳市日趋紧张的交通现状,洛阳市市政道桥工程已于2015年8月正式签约并开工,预计2017年4月完工迎接洛阳牡丹文化节。
洛阳市市政道桥工程包括新街跨洛河大桥、滨河南路以及九都路东段三个工程,同属于洛阳市市政道桥工程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以下简称“洛阳道桥PPP项目”)。该项目是洛阳市第一个PPP项目,采用政府付费机制,项目期限17年。期限届满后,项目公司无偿将洛阳道桥PPP项目移交给政府。2015年11月,洛阳道桥PPP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案例。
洛阳市市政道桥工程采用政府付费方式,在建成后的15年左右运维期间中,政府每年向项目公司支付费用。实际上,洛阳市市政道桥工程更关注社会资本的运营维护能力和内容。业内人士表示,洛阳道桥PPP项目工程建设本身没有复杂性,相对运营维护来说,很多具有施工资质的社会资本都可以建设,对社会公众来说,更看重的是能够保证后续市政道桥公共服务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可以说运营维护对洛阳市市政道桥工程来说更为关键。基于该项目的诸多因素,特别是建设后的养护能力这一选择标准,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市政”)脱颖而出。
记者了解到,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洛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2008年11月28日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洛阳市政在事业单位时期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养护,拥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改制以后,洛阳市政的发展活力进一步被激发出来,服务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保证洛阳道桥PPP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
可以说洛阳市政在新常态下为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谋求了一条新的出路。2013年开始,国内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规模普遍萎缩。如何维持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个建筑企业决策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未来的市场竞争是差异化的竞争,只有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方向和定位,在专业领域、服务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多维发展,才能更多的争取市场份额。新形势下,面对市场紧缩,建筑企业要适应工程承包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创新建造服务模式,扩大服务内涵,向经营的多元化拓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国家的推广与政策支持下,PPP将逐渐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模式。一些建筑企业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方法,积极拓展PPP业务,洛阳市政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开始,洛阳市的基建规模萎缩,使洛阳市政陷入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深思索中。面对新形势,洛阳市政总结了企业进步的内在原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经营方面,洛阳市政构建了以施工为主业,以养护为基业,以资本运营为龙头,以辅助产业为协同的经营格局。在洛阳市政改制时,政府给了企业十年特许经营权,洛阳市政也进一步把养护工作做细、做实,从而奠定了企业的发展基础。与此同时,洛阳市政还进行了一些产业投资、金融投资、地产投资等,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其次,在管理机制上,洛阳市政为了更好的激发员工的潜力,从人员分配、用人等多个方面,将企业管理机制尽量与市场贴近,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第三,洛阳市政加强了作风建设,在急难险重的关头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和一些节庆活动、重大活动的保障,包括一些应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经受住了考验,在政府和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客观分析企业自身的基础和存在的短板,洛阳市政厘清了企业改革的初步思路,此时恰逢2013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在中国推行试点城市时期。洛阳市政敏锐的感觉到,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经过两到三年不断的培训学习,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能力建设,使洛阳市政逐步清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洛阳市政认识到PPP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式,国家需要社会资本来进行投资。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闲置在银行的社会资本达到55万亿,这些大量的社会资金没有转化成可以助推经济发展的资本,国家需要激活这些民间资金。同时,民营企业在当前大经济环境下普遍感觉信心不足,这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结构升级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家也要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实际上,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主要有三大核心因素,第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技术、管理的优势,能够提高产出的质量,提升服务的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从具体的微观事物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的专注于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制订规则。第三,有效的杜绝了因质量缺陷造成的浪费,因为今后的质量缺陷由企业自己承担经济责任,这种机制设计很好的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市场机制缺陷问题。
可以看到,今后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建设采取PPP模式是一个主流方式,同时也是整个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顺势而为,积极转型,变换商业模式。
在PPP模式下,企业必须快速提升多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企业要提高投融资能力,企业要盘活资产,把企业已经沉淀闲置的存量资产盘活,解决本金问题,然后再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债、融资租赁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金融产品,通过发行基金、信托等,不断为企业的项目解决资本金,同时通过项目贷解决后续的融资需求;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和金融机构进行协商。目前,洛阳市政正在筹划成立平台性的基金,针对未来两年内所跟踪的项目和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发起设立相关基金,从而整体解决洛阳市政这两年内要投资的资本金需求。此外,企业还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引导性基金,通过引进政府的引导资金,既能解决资本金问题,同时还能起到增信作用。
第二,企业要提高项目识别能力,首先要找到适合企业做的项目,这需要结合几方面的情况综合判断,比如企业要考虑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的未来增长趋势,还有项目和地方经济的联系以及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需求,从而综合研判整个项目未来的市场预期收益状况。其次,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基础条件,有没有能力去做,有没有办法做好。
第三,企业要提高项目的运作能力,从项目的策划、拆迁、运营等环节要从项目的政策、法律、金融、财务、税收、技术等全方位入手。企业需要配置一个专业的人才队伍,还要配置相关资金,包括管理系统等等资源。
第四,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在PPP长达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项目周期内,不可能事先将所有的风险都预料到,但尽管如此,企业还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尽可能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预见到。
第五,积极打造企业软实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从而获得政府的支持。
第六,企业要打开视野,拓展领域。企业如果只是把目光聚焦在政府付费的公益性项目上,由于受到财力的限制,这种PPP项目未来几年内也会遇到瓶颈,这也表明企业仍然没有解决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企业要把项目扩展到准经营性和经营性上来。很多经营性的项目如果策划得好,它确确实实能够转化成帮助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契机。虽然短期内它的收益并不好,但是只要它的潜在需求大,或者是说它具有核心技术,未来能够引领市场需求,并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企业也要大力跟进。
在建筑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紧跟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企业探寻发展方向的灯塔,在政策背后蕴含着市场的需求,同时连带着金融支持。眼下,建筑行业正经历着大洗牌,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只有企业自身变强了,才能赢得客户与市场的尊重,从而最终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更强的议价权。
建筑企业还要善于策划项目。企业既要追求利润,也要兼顾政府的关切,使闲置资源能够有效的盘活。洛阳市政在策划项目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策划的重要性,有些项目从表面上看可行性不强,但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获得政府的支持,企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后,企业应该如何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保障。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洛阳市政进一步考虑怎么样扩大企业的收益,追求利润,所以说策划非常重要。
建筑企业要构建综合运营能力,从而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也是洛阳市政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方向,下一步,洛阳市政会从单一的传统建筑企业上升为投顾型企业,在母公司的平台上,将重点打造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投资能力,二是运营能力。洛阳市政要搞综合运营,不仅是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也在向相关的综合运营方向努力,从而奠定企业发展的根基。
建筑企业还要转变片面追求短期收益的思维。过去,建筑行业大多追求短平快的收益,热衷快速见效的项目;如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只有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策略才能更加符合当前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