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7-09-03 10: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脏病情

徐 烨

(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核医学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徐 烨

(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核医学科,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5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45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病情变化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予以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比慢性乙型肝炎组高,(P<0.05);恶化组与改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改善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得到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恶化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得到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充分反应出来,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预后有积极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传染病,现阶段,此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肝脏属于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器官,主要作用为对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予以代谢的一种过程[1]。相关研究显示: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受损程度具有直接的联系[2]。为了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表1 患者病情变化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表1 患者病情变化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分组例数IgG(g/L)IgA(g/L)IgM(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恶化组4414.61±1.2116.13±1.292.44±0.232.70±0.262.55±0.202.84±0.19改善组5214.72±1.1611.67±1.142.41±0.211.85±0.182.58±0.191.66±0.21t-0.4517.980.6718.840.7528.65P->0.05<0.05>0.05<0.05>0.05<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这一期间,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5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40.00±3.10)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病程10年,平均病程(4.34±0.54)年。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1.23±4.26)岁;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病程9年,平均病程(4.65±0.89)年。并选取同一时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受检对象作为对照组,其中有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33±3.06)岁,都没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将近期产生感染者、哺乳期等有效排出。三组受检对象的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 诊断标准:患者疗效根据《病毒性感染防治方案》(2000年)予以评定,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密切观察,把患者的病情分为改善组(显效+有效)与恶化组(无效)。

1.3 方法:无菌的状态下,对患者空腹超过12 h受检对象抽取5 mL的中静脉血,放置在专用抗凝管中充分混合,离心时间为10 min,对血清进行分离,将其放置在零下20 ℃的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型号为AU2700),试剂盒的提供者为罗氏诊断产品公司,利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IgG、IgA、IgM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将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每一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等等计量资料描述为,检验方法为t检验;如果P<0.05,说明数据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三组受检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照组48例患者IgG水平(10.87±1.26)g/L,IgA水平(1.63±0.30)g/L,IgM水平(1.46± 0.29)g/L;慢性乙型肝炎组51例患者IgG水平(13.66±1.18)g/L,IgA水平(2.04±0.23)g/L,IgM水平(2.21±0.33)g/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45例患者IgG水平(16.28±1.40)g/L,IgA水平(2.61± 0.27)g/L,IgM水平(2.99±0.36)g/L。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比慢性乙型肝炎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2 患者病情变化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见表1。恶化组与改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改善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得到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恶化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得到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因为乙型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较广泛,主要症状为肝脏的炎性病变,严重患者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受到损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一些患者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3]。相关研究显示:乙型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病毒,对肝脏细胞没有直接损害,感染乙型病毒对患者的肝脏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早期暴露在乙型病毒,机体对其产生相关免疫反应产生的,导致干细胞产生病理性免疫损伤。所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紊乱,细胞与体液免疫一同作用于乙型病毒的抵抗与消除[4-5]。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本身免疫受损与耐受导致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降低,和患者机体免疫平衡紊乱具有相关性,借助对B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促进作用,对抗体的产生进行调节,血清免球蛋白在机体免疫中产生作用,存在不同抗体功能,还可达到不同抗原性差异。慢性肝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呈亢进状态,症状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在对疾病的诊断中作为典型指标[6-7]。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比慢性乙型肝炎组高,说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判断;本研究还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改善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得到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恶化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得到降低,说明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判断的重要依据,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蛋白水平,可将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充分反应出来,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预后有积极影响。

[1] 陈文惠.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26(3):168-169.

[2] 王方,杨兴坤,寇俊峰,等.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6):672-673.

[3] 杨晓东.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6):67.

[4] 龙春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64-65.

[5] 刘艳.1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5):144-145.

[6] 宋晓东.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52-53.

[7] 刘镇平,徐志康,吴国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G、IgM、IgA和转铁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5): 631-632.

R512.6+<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0-0166-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7)20-0166-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0-0166-02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脏病情
七种行为伤肝脏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肝脏里的胆管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