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40)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
徐凯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40)
目的观察并探究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应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为4 μg/L,B组靶浓度为6 μg/L,C组的靶浓度为8 μg/L,统计并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者T1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收缩压(SBP)与T0时相比明显降低,T2时A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与T0时相比发生显著升高,到了T6时,三组患者的HR、MAP、SBP与T0时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在T2时,A组的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在T3与T4时,三组患者的NE浓度均升高,到了T6时,三组的E、NE浓度均高于T0时。结论在老年患者施行胸外科手术时,通过对其应用靶浓度为6 μg/L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进行麻醉,可将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瑞芬太尼;胸外科手术;麻醉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各项机体功能呈现出不断衰退的趋势,因而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清除速度较慢。而瑞芬太尼作为一种阿片类μ型受体激动剂,由于具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及代谢迅速等优势,因而在手术麻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可有效抑制患者因创伤而产生的应激反应[1]。需要注意的是,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随着浓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在此种情况下,为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就需要对瑞芬太尼的不同靶浓度展开分析。基于此,本文以来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5例老年患者为例,就其应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下的麻醉效果展开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表1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n=35)
表2 三组患者的血浆E与NE浓度比较(n=35,pmol/L,
表2 三组患者的血浆E与NE浓度比较(n=35,pmol/L,
指标组别T0T2T3T4T6E A组305±52409±84451±87441±60500±75 B组278±49299±85328±69314±71471±62 C组278±48316±73310±83318±69471±64 NEA组447±80645±107700±161711±130694±171 B组429±74499±116521±120531±108559±135 C组465±59406±125489±105501±85554±127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35例。其中,男63例,女42例;年龄段为67~78岁,平均(70.6± 8.2)岁;体质量为48~73 kg,平均(58.3±2.7)kg;ASA分级情况为:68例为Ⅱ级,37例为Ⅲ级。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精神异常以及滥用阿片类药物史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在麻醉前的半小时内,向三组患者肌内注射0.05 mg/kg咪达唑仑与0.5 mg阿托品,并建立另外的静脉通路,采用注射泵向三组患者靶控输注浓度不同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展开麻醉诱导及维持。其中,A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为4 μg/L,B组的靶浓度为6 μg/L,C组的靶浓度为8 μg/L,所有患者应用异丙酚的浓度均为3 mg/L。待患者的意识消失后,以0.1 mg/kg的剂量标准向其静注维库溴铵,3 min后再展开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等操作。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的皮肤缝合,并停止输注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平卧10 min、麻醉诱导后、插管时、手术切皮时、开胸探查时、缝合时、拔管时这7个时间点记为T0、T1、T2、T3、T4、T5、T6。对三组患者上述时间点的HR、MAP、SBP进行观察与记录;此外,在T0、T2、T3、T4、T6时间点抽取患者2 mL的肘正中静脉血,并展开离心分离操作,采用ELISA法对上部分的血浆的E、NE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也即P<0.05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三组患者T1时的HR、MAP及SBP与T0时相比发生降低,且C组降低最为明显,A组患者T2时上述三项指标与T0时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T3与T4时的HR与SBP与T0时相比显著升高。到了T6时,三组患者的HR、MAP、SBP与T0时相比均显著升高。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血浆E与NE浓度比较:在T2时,A组的E及NE浓度升高,在T3与T4时,三组患者的NE浓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到了T6时,三组的E、NE浓度均高于T0时。见表2。
经研究得知,胸外科手术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相关麻醉操作的难度也比较大,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因而存在较高的病残率及病死率。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展开胸外科手术时,需严格做好麻醉处理操作。
在对老年患者施行胸外科手术时,应当遵循“用最小的麻醉药量获得最为理想的麻醉效果”的麻醉原则。其中,瑞芬太尼作为临床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选择性高、作用时间短等显著优势,可进行长时间给药且患者体内不会留有蓄积,从而充分减轻患者因手术创伤或麻醉而引发的应激反应。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为其2~3倍,并且患者自主呼吸在15 min内便可恢复至正常。而通过展开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尝试,可将药代动力学受到患者年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有效降低,从而达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复合应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时,会协同抑制患者的血管反应,此外,由于受到手术应激作用的影响,一些患者还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并释放出大量的NE[2]。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应当对其发生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的可能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及防范措施。
在本研究中,对A组应用4 μg/L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时,无法有效抑制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E、NE水平升高,而B组靶控输注6 μg/L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后,可见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率等进行有效降低,但是靶控输注8 μg/L瑞芬太尼的C组患者,其血压水平及心率尽管得到降低,但需及时用药进行控制。本组结果与曹晓霞[3]的相关研究相吻合。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施行胸外科手术时,通过应用浓度为6 μg/L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进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将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促进手术操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杨竞春.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8-10.
[2] 薛莲,刘坤,应晓丹.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6):33-35.
[3] 曹晓霞.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6):935-937.
R614
B
1671-8194(2017)20-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