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包国春 魏欣倩
厦门市质监局:发挥职能优势 保障金砖会晤
文_包国春 魏欣倩
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作为质量监管部门,厦门市质监局紧紧围绕省局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服务发展为主线,坚守安全底线,在全面推动质监工作适应新常态、构建新体系、取得新业绩的基础上,紧密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金砖会晤,展现出以下特色、亮点。
为切实做好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省、市关于做好厦门会晤安保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成立“迎厦门会晤保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监管两个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对上请示汇报、同级沟通协调、对下督查指导三项工作机制,明确“备战、临战、实战、决战”四个阶段的目标任务。目前,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正紧张有序地继续向前推进。
通过加强请示汇报,建立了与北京、广东、浙江、江西、杭州等省市质监局及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中国索道协会等技术检验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该局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浙江、杭州等地学习交流,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中国特种设备检验院汇报厦门会晤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准备工作,请求支持事项得到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保障性检验,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通过强化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大大减轻了安全生产面临的压力。通过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对厦门会晤赞助意向单位开展资质审核。同时,加大执法投诉工作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区域化监管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局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心组织、全力落实,引导质量提升向纵深发展。
坚持以质量强市推动质量提升。召开了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提升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出台提高供给质量等七个方面24项措施,并通过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组实地核查等,大力推动全市质量提升;坚持以品牌带动促进质量提升。利用新华社刊发的深度报告解读厦门航空的质量效益之路,将厦航当作典范在航空界复制推广。分管副市长赴厦门航空、美亚柏科等质量奖获奖企业调研,鼓励继续争创中国质量奖,并在厦门日报专版宣传品牌企业,推动抓质量、创品牌工作深化拓展。目前,厦门新增福建名牌产品27项、厦门优质品牌88项、厦门市质量奖企业5家;坚持以精准治理助推质量提升。通过制定实施质量品牌培育计划,组织开展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和质量公益诊断活动,并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实施质量精准服务,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此外,在银行、现代物流、移动通信、零售、旅游、养老服务等服务业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还出台14项措施落实质量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发挥执法检查威慑作用。
为民监管,永无止境。该局围绕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以主体建设能力激活提效动能,瞄高拓宽、抓实抓新,不断夯实质量基础。
通过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厦门市新增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0项,9个标准项目获得2016年省标准贡献奖。成功承办ISO/IEC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合技术委员会智慧城市工作组成员大会暨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高峰论坛。推进了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建立物流标准专题数据库,15个试点项目通过评审立项。组织制定了9项民政服务类标准,编写《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推进厦门会晤双语标识规范工作;通过强化计量基础作用,落实市政府关于解决集装箱挂车检测难问题的批示精神,挂车检验状况取得明显好转。免费检定集贸市场在用衡器、乡村卫生院血压计,公开重点民生领域强检信息8000余条。市计量院获批成为国家显示与视觉健康创新委员会成员单位,并与美国Gamma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通过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国家物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准覆盖率达到62%,国家场车中心二期完成扩项评审,CNAS认可、资质认定标准数量分别新增45.87%、10.02%,能力分别达到6304个、24666个项目。“电动滑板车”获得国家风险监测项目立项。推进与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在光伏、医疗器材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的合作;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该局新版门户网站上线运行,网上审批系统新增网上预约功能,电梯使用管理监督查询系统试运行。同时,推进了“智慧质监”信息化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基础应用支撑系统、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智慧计量管理系统和智慧检验检测系统启动招标采购程序。
此外,该局还围绕“五大发展”示范市及自贸区厦门片区建设为契机,促改革、扩思路,勇立潮头谋发展,取得成效。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提高了政务办理效率,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个个制度的落地,一项项工作的推进,规范了质量保障,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提高了质量水平……展望未来,该局将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厦门会晤安保质量安全,为厦门质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