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风马旗

2017-09-03 10:16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熊燕
今日民族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幡佛教代表

□ 文·图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熊燕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风马旗

□ 文·图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熊燕

在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们更能体会到自然力的不可抗拒和人类的渺小,虔诚的宗教信仰成为藏民的一种生活方式。风马旗是很常见的一种宗教饰物,在神山圣湖、垭口岩穴、寺院圣殿、玛尼堆石、巨石古树等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地方,都会看到悬挂有五色的风马旗。随风狂舞的风马旗,不仅给雪山和大地增添几许色彩,同时也给藏区的山川增添了许多神圣感,激起人们对自然与神的敬畏之心。

风马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隆”意为风,“达”是马的意思。“隆达”即以风为马,传扬佛法。藏族人相信,风马可以“上行下达”,它将民众的愿望传达给居于上天的神灵,也可以将神灵的意旨播撒到人间,是连接天地的阶梯。

风马旗的种类可以分为布印风马旗、纸印风马片和立式风马经幡,其用途也有所不同。布印风马旗一般是将佛教图像和经文印在红、黄、蓝、绿和白色的布上,主要用于悬挂,每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视环境的需要,每一挂可长可短;纸印风马片则是印于红、黄、蓝、绿和白色的小纸片上,当远途跋涉的藏人翻过一座高山时,都会下马、脱帽、振奋高呼吉祥颂词,向空中抛洒五色的“风马”并煨桑致意,以表示对旅途平安的祈愿和对神灵的感激;立式风马经幡主要是立于寺院等地,如大昭寺前广场上所立的风马经幡。

风马旗上印刷的一般是藏传佛教中的佛、菩萨、护法、宝马驮经、宝塔、曼陀罗等图像,其中以“宝马驮经”的图像最为普遍:中心是一匹驮着摩尼宝的骏马,四周是六字真言、吉祥颂词或者是本教咒语,经幡上的经文则完全来自藏传佛教密宗经典。在风马旗的四个角上,印着象征神力和共性聚合的四种动物,即龙、大鹏、狮和虎,他们去灾祸、保护着中间的宝马和摩尼宝。

多元宗教文化中的风马

从起源来看,对风马的崇拜在藏族本教中就存在。本教是藏族的本土宗教,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具有很高的地位,传说在最初拥护吐蕃王朝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走上王位的十二位贤士里面,就有六位是本教大师。吐蕃王朝建立以后,本教巫师在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国家有什么大事都要先请本教巫师求卦,在赞普的王位旁还设有本教大师的专座,有的学者也认为这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最初雏形。

本教具有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的特点,这在其神灵体系和祭祀活动中都有体现。在本教的分类体系中,世界分为上天、人间和地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所管辖的神,天上的神称为“年”,人间的称为“赞”,地下的称为“龙神”。游荡于天地之间无形的风也具有神性,他们是“年神”的坐骑,年神经常骑着“风马”巡视在雪山、森林、高山峡谷之中,保护着雪域部落的安宁。祭祀是本教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它主要由煨桑、血祭和祈神舞蹈三部分组成。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徒认为本教血祭的宗教仪式太残忍,不符合佛教教义,于是向赞普提出取消血祭的要求,得到赞普的支持。风马旗上的风马是用模拟化的“风马”旗祭来代替屠宰成千上万的牲畜来祭祀神灵,因此有学者认为风马旗的产生与佛本之间的斗争有很大关系。所以,虽然今天的风马旗更多是作为一种佛教饰物而存在,但其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看到本教的影子。

汉文化五行观念对风马旗信仰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吐蕃时期,佛教从汉地与印度同时传入西藏。在藏传佛教形成过程中,除了佛本之间的斗争以外,印度佛教与汉地佛教之间也展开了围绕“渐悟”与“顿悟”的辩论,最终以主张“渐悟”的印度佛教胜利而告终,来自汉地的僧侣不得不离开藏地,退到今天的河西走廊一带。汉僧虽然离开西藏,但他们却将带来的汉文化留在了吐蕃,加之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汉文化,这些影响使得藏族五行学说与汉族五行学说在很多方面有同工异曲之妙:汉文化中的五行观念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构成万物;在本教和藏传佛教中五行所代表的是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可形象地解释为白色代表人们的心灵,黄色代表大地,红色代表火焰,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江河。风马旗主要采用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分别象征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内涵。风马旗上最常出现的五种动物—龙、大鹏、狮、虎和马也可以与这五种元素结合起来。具体说来,风马旗中的雪狮象征土,代表命运;龙象征水,代表繁荣;大鹏鸟象征火,代表生命力;虎象征风,代表身体;而居于中央的那匹腾飞的骏马则象征土、水、火、风所依附的虚空,代表着万物的灵魂。

风马旗的悬挂与五行学说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藏区,家中悬挂的风马旗一般是以家中年长者的五行命相为主幡的颜色,如属木则用绿色,属金则用白色,属火则用红色,属水则用蓝色,属土则用黄色。五行配五色,而主幡的镶边则运用五行相生的原理,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万物。如果主幡用绿色,象征木,而水生木,则镶边要用蓝色,以此类推。藏族五行算中称之为“母子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经幡上的五行相生原理,意在祈愿年长者代表全家之人的生命旺盛,全家兴旺发达。

藏传佛教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融合了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土本教,成为一种包含了多元文化因素的信仰方式,作为承载宗教文化的宗教饰物,风马旗也承载了多元宗教文化,其本身有着多元的宗教内涵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是一种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

世俗文化意义中的风马

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风马旗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场合藏民都要悬挂风马旗:生辰吉日与年节庆典时张挂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祥和;牧民们在刚搭好的帐篷上系拴风马旗,是为了求得逐水草而迁徙的福佑;朝圣者跋涉荒漠扛着醒目的风马旗,为的是祈求旅途平安。风马旗寄托了藏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表达。

风马旗还体现出藏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很多风马旗刻板上,会出现一位骑着骏马的威武骑士,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三大史诗之一《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作为天神下凡的格萨尔,是上天派到人间来主持正义,解救苦难百姓的英雄,是正义、英勇和锄强扶弱的化身。在各地说唱艺人的不断传播中,这位藏族人家喻户晓的英雄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升华凝练为人们所不断追求的品格。人们将所崇拜的这样一位大英雄刻在风马旗上让它随风飘扬,从世俗意义上来看,也是人们的一种英雄主义情结,是对一种人格品质的崇尚与追求。

(责任编辑 纳梦月)

结语

在宗教文化视野中,风马旗集本教、印度文化、汉地文化于一身,是承载了多元宗教文化的宗教饰物;在世俗文化视野中,风马旗又是藏民族民族精神的体现,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漫长的历史中,风马旗逐渐发展成一种宗教题材的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它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以轻快、明朗的视觉效果,成为藏传佛教民俗活动中乐于采用的艺术形式。

猜你喜欢
经幡佛教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李白与佛教思想关系再探讨
四季的代表
经幡
草木,是暮春的经幡
佛教艺术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重生(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