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下谁是英雄

2017-09-02 03:54牛渤夫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越王勾越国励志

牛渤夫

清晨,拉开厚厚的天鹅绒窗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哦,又一个冬天威风凛凛地向我们走来!

昨晚为破解本次小考中拦路的几道难题,睡得略迟,但终因成功突围而睡得十分踏实。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一串串美妙的诗句瞬间“刷屏”——“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人生在世,困难乃至磨难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所有的坎坷都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所有的挫折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提高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人们谦虚谨慎的品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佛家对此一言以蔽:“烦恼即菩提!”

冬天,既是一个蕴积能量的季节更是一个蕴蓄希望的季节,既像一位风度翩翩的诗人更像一位备受尊崇的智者,古往今来,一直以其特有的教育方式潇洒、豪放地演绎着“空与有”、“得与失”、“苦与乐”的人生命题,为我们提供了无边的生活哲思与无尽的生命启迪。

优秀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崛起于人类文明之林,不但缘于“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励志精神,更有“映雪读书”、“卧薪尝胆”的传奇故事——

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注引《孙氏世录》:晋代京兆有一位名叫孙康的人,忠厚善良,勤勉好学。无奈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致使晚上无法读书,只能早早睡觉等待天明。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将目光瞥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一场大雪映照出来的,他立时无限惊喜,披衣下床来到屋外——不负光阴,不负天恩,映雪读书,孜孜不倦。就这般,天光雪光交相辉映,映现着一袭顶天立地的读书身影;就这般,内心温暖了,筋骨强壮了,目光远大了,前途无量了……最终,孙康成为远近闻名古今垂范的饱学之士。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折磨与屈辱。勾践归国后,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敬老恤贫,尊贤礼士,用最快的速度使破碎的国家得以复兴。为了牢记亡国之痛,防止眼前的安逸消磨了雪耻的意志,他在自己的住处悬挂一个苦胆,经常品尝那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苦涩;他拒绝铺盖,每晚睡在柴薪之上。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他索性把脚伸进冰水中,“以冷克冷”。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干脆去做烧制木炭治炼铜锡之类的高温工作……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越国终于发动了复仇战争,大获全胜。

《映雪读书》为我们诠释了“天道酬勤”的至理,而《卧薪尝胆》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里,这些典故时刻滋养并不断鞭策着华夏子孙一代又一代地编织着一往无前的历史长卷。

步入高一的时候,望着课桌上面高高耸立的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与困惑。升入高二的时候,面对一道道被我征服的难题与一座座被我攻破的堡垒,欣喜地发现,所谓困难,也许只是一个假想,抑或只是一种虚幻,如果把设计难题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破解难题上,我们的潜力,将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力。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是肩负着使命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种信念与行愿,一如冬天的非凡气质——以生命本具的一种深沉、凝重、内敛与坚定,描绘着一幅百花竞放、千江欢唱的明媚春光!

此刻,冬日的晨光彌漫着无尽的清新与清明,令人感到无边的清醒与清凉。一步又一步,我坚定的脚步在洁白的雪地上印出了一枚又一枚励志的印章。

“正道行远”,踏入校园时,望着晨光中被一场大雪刷新的校训,一缕豪情冲出喉咙——我站在烈烈风中,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王勾越国励志
卧薪尝胆
风雨同舟
所长无用
越人造车
励志故事
卧薪尝胆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生活励志
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