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华 秦丹
全域旅游所主张的各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策略,在于打造区域性一体化全方位旅游战略。红色乡村旅游作为江西省近年来着重打造的旅游新品牌,更需要从全域旅游理念来构建共融、共生、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因此,着力提升红色乡村旅游系统的吸引力,着力拓宽红色乡村旅游的共生空间,着力创新多元参与的协同发展模式,着力探索和谐的治理手段,才是确保红色乡村旅游实现全域旅游效应的关键。
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需要从协同发展中获得规模效应。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将不同区域、不同旅游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来形成区域性、综合性、一体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区域内各项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突破单一旅游景点的发展局限,有利于促进旅游利益相关者协同共生发展。红色乡村是江西省旅游资源特色,但因红色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不够,系统性不强,缺乏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与思维,制约了江西红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与发展。为此,立足全域旅游视角来探讨红色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江西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红色乡村旅游是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以典型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基础,实现红色资源、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生态的全面融合。江西省红色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以井冈山景区为例,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已经形成以红色旅游教育为主体的观光旅游模式。但因其所属的吉安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客流量不高。据统计,2016年度吉安市接待游客61024.4万人,同比增长19.3%,但与其他周边5A级景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井冈山旅游所带来的红利并不乐观。同样位于江西省的红色5A级景区瑞金苏维埃共和国景区,近年来对外接待游客人数也较少。游客以本地相关市县区的政府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主,而且多属于不住宿游客,降低了景区的经济效益水平。瑞金所在的赣南地区旅游资源也很多,但因缺乏知名度,对外吸引力不足,旅游业的发展缓慢。
二、全域旅游下红色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基础
全域旅游的理论基础在于协同,在于挖掘各自的旅游潜力,实现优势互补。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需要协同与融合,特别是在旅游经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将红色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各地分散独立发展的格局打破,走出单一的区域性红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桎梏,以多方利用、共生协同发展为基础,形成全域旅游合力,实现地域间、景区间、特色旅游资源间的有效整合,实现单个旅游单元向规模效应的全域共同单元转变。同时,在红色乡村旅游文化联动上,以共同的红色文化为纽带,从宣传和推介红色精神等方面,来实现景区景观的联合性,形成时间序列文化景观。江西的红色乡村旅游地在人口特征上具有共同的情感属性,这些地区居民多为客家人,客家文化习俗突出,具有社会情感的联结性。再者,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出台,也为推进红色乡村旅游注入了动力,也为广大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契机。因此,各红色旅游地政府要加强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从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路线、餐饮、住宿等方面来有力融合,实现“1+1+1>3”的规模化目标。
三、全域旅游下红色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探究
(一)基于协同理论的融合发展模式
协同理论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从协同理论的影响要素来看表现为四点,一是推力因素,二是拉力因素,三是效应因素,四是响应因素。所谓推力因素,主要是由区域内的各类旅游人数所带来的旅游需求,也是协同理论的动力溯源。从带动旅游人数的相关性来看,江西省的红色乡村所在地多为山区,与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地较近,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鲜明的红色资源成为游客辐射的重要条件。所谓拉力因素,主要是从红色乡村旅游景区所提供的不同的旅游资源上,为游客供给不同的旅游体验,从而拉动全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江西省的红色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将红色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娱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满足不同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从而形成拉动作用。所谓效应因素,主要是从协同理论的实施中,发掘不同区域红色乡村旅游地的特色,并在不同的效应带动下实现综合性发展,由此产生的关联性经济增长量,比如带来的旅游收入增加,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带来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等,都将成为推进全域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当然,在提升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效应时,也需要不同媒介的宣传与推广,来展示不同旅游区域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 、经济效应,从而为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带来可持续经济收入。所谓响应因素,主要是从全域内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上,来推进全域内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比如政府的规划与政策性引导,旅游企业的投资与建设成效,区域内居民的参与等等。
(二)基于“四轮驱动”的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从全域旅游视角下来探究各参与要素的共生共融,要坚持协同可持续发展目标,围绕全域协同发展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融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最大化的挖掘游客的旅游需求,来推动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狠抓景区建设,从景区资源开发上来保障旅游供给量;三是做好媒介渠道的宣传与推介;四是做好动力因素的协同,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旅游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完善上,创造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当然,面对四种动力因素,在发挥各自动力效应上还存在差异性,要注重对各自优势的互补与协同,特别是在赣中、赣南等区域协同上,要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来获得综合效益和规模报酬,来促进游客、景区、社区、媒介等主体的协同发展。
四、全域旅游下促进红色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以游客为中心来促进红色乡村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
游客是全域旅游的源动力,没有游客就没有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在游客基础上,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中心来打造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协同理论入手,以旅游协同共生发展为条件,来促进江西省各红色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打造不同形式的红色乡村旅游类型,让游客能够从中感受到并参与到红色乡村旅游实践中。具体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突出对周边省市、周边核心城市群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特别是从红色旅游消费需求调查上来获得有效信息,为统合红色乡村旅游资源奠定基础;二是突出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推介,特别是针对江西省丰富的红色文化特色资源,从满足游客旅游偏好上,实现对不同历史阶段红色乡村旅游景观资源的序列化组合,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诉求。
(二)强调以景区建设为导向来打造全域化红色乡村资源供给
红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供给,需要从打造红色乡村景区建设中,来确保“四轮驱动”的有效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对红色旅游需求的差异化。打造红色乡村一体化旅游资源供给体系,就需要从全域旅游视角,来挖掘和整合游客需求,增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协同性,突出旅游经济规模化发展。通常情况下,在红色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景区建设为主导,景区红色、人文、景观资源一体化供给,要走出传统分散资源弊端,打造多样的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供给。
(三)突出媒介宣传与推介,营造红色乡村旅游资源一体化效应
媒介宣传是“四轮驱动”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获得红色乡村旅游资源需求、供给条件下,就需要从媒介宣传上来营造独特的旅游一体化效应。在一体化宣传效应上,不仅要关注游客的红色文化需求效应,还要关注全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特别是从全域层面上来打造多领域协同效应。在媒介宣传手段上,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为渠道,来扩大和增强红色乡村旅游效应。当然,也可以利用现代移动自媒体平台,通过组织免费游、公益性旅游活动,来增強游客的认知度,来提升红色乡村旅游的品牌力,来带动全域范围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突出以乡村为支撑,来构造一体化红色乡村旅游资源响应模式
红色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协同发展,需要发挥乡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各级政府、旅游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和维护红色乡村旅游特色。乡村居民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持者,也是最终的利益相关者,要从三方面来响应:一是做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保障工作,特别是参与到红色乡村资源开发中,来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二是引入优势乡村旅游企业,从资金投入上、旅游管理上等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满足游客多种需求;三是政府要作为主要的协同者、规划者,要争取各部门的联结,求同存异,从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来深化红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全域化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全局性上,来克服传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各自为政的不足,避免红色乡村旅游无序竞争的有效途径,将之纳入到全域化、资源化、特色化发展体系中。以全域旅游为导向,兼顾乡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多元化协同发展,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四轮驱动”中的各主要因素的作用,促进全域旅游动力一致,保障红色乡村旅游资源共生、共融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