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去

2017-09-02 04:23曾纯敏
出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种民心中国政府

曾纯敏

“一带一路”牵动着多个国家的重要发展蓝图,这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受益,学术交流更是从中得到支持与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加深,反过来也必将带动这些国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留学现状:35万学子赴沿线国家留学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我国持续加大中国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的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其中国家公派人员1.19万人。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之本。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既具有黏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的功能,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田学军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45份教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与24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同时,我国持续加大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支持力度。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形成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奖学金网络。2016年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占比超过60%。

此外,我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也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以培养相关人才、支撑战略合作,继续推动“一带一路”的教育合作和交流后劲十足。2016年,共有来自183个国家的近5万名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占比61%,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位列前三。以巴基斯坦为例,2016至2017学年,有超过2000名该国留学生获得中国留学奖学金,赴华在新闻学、农业科技、土木工程等领域深造。

此外,为加快推进语言互通,我国积极实施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间语言项目,加大互学语言力度。2012年以来,我国共派出非通用语种人才3454人出国学习与进修培训;截至2017年3月,“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开办137所孔子学院、131个孔子课堂,推动汉语教学为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同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

留学交流:搭建“一带一路”民心桥

愚者求异,智者求同,仁者求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国情复杂多元,历史文化各异,地缘政治复杂,要实现互联互通,沿线国家不仅要积极共商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民意基础,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民心相通”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软联通”,即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沟通和交流,是最有意义但也是最难实现的相通。教育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润物无声”的作用,促進沿线国家人民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并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中国高校还主动对接沿线国家教育需求,培养、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近日。首个“一带一路”专项人才培训计划落户清华大学,由中民投“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出资,委托清华大学开展对印尼优秀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

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既可对接“一带一路”长远发展需求,也可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争取更多支持,积累更多人脉。教育这一软力量必须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语种民心中国政府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党心民心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民心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角色分析
中国政府土地优先购买权功能分析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