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7-09-01 20:49宋玉婷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定语常规

宋玉婷

立足常规教學方法,研究如何把常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任务驱动的视角讨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以精心设计的任务为基础,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一、任务前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是非判断、情节排序以及找关键词通常是阅读课文后教师用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方法。若将这类常规做法放在阅读课文前进行,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能把原本的“closed task”转化为“open-ended task”。

以2007年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下教学案例均出自本系列教材)Book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Reading部分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Jane Gudall的研究以及对动物的热爱。教师在备课时会注意到Jane Gudall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所放弃的东西,进而提问:如果是你,会这么做吗?会愿意放弃家庭、婚姻、孩子吗?为避免课文暗示限制学生想象力,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和学生一起重温一些伟大女性的人生故事和成就,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并阐述各自的理由。这种活动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而不只是简单回答问题。

教师还可以预先把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这些词编故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让全体学生评价自编的故事。这样的活动不是简单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而是让学生运用关键词构架故事情节,并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让学生阅读课文前围绕课文中的关键词做一些发挥想象力的练习,也能减少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干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任务生活化,提升教学趣味性

将任务生活化并不难,比如,教学“where”和“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后,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造一些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此举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将造句练习设计成以下任务:“新来学校任教的美籍教师经常对其所见所闻问个不停。他的问题实在太多,老师都回答不过来了,所以需要同学帮忙,请为这位美籍教师解释以下事物:Confucian Temple/Zongzi/the Lunar New Year.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解释时运用“where”“when”或“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中国学生对孔庙、粽子和农历年等事物耳熟能详。这样的任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如,教学“Friend”这一单元时会涉及“What makes a good friend?”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提问的方式设计成制作友谊卡的任务:学生首先要寻找并确定“good friends”的标准;然后在学习整个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观察周围同学的言谈举止,从中发现他的优点;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一张小纸条上,并制作友谊卡。教师可以给学生三天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以使这一任务更好地向课外延伸。

三、任务活动化,调动学生参与度

课堂上,有些任务会流于形式,此时,将任务活动化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复习间接引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想出一个祈使句(例如:Please take off your coat!)并用耳语的形式向第二名学生发出指令;第二名学生又以相同的形式把得到的指令以间接引语的形式(例如:Lucy asked me to take off my coat.)传递给下一名学生,以此类推,直到进行到小组最后一名学生。第一名学生传话后,马上把这句话写下交给教师,最后一名学生听到前一名学生的指令后将其转为直接引语;各小组最后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他所还原的直接引语,并与第一名学生写下的祈使句相对照,信息传递无误的小组获胜。

总之,常规教学活动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才会显示出生命力。以任务带动常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香港教育大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定语常规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别受限于常规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