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加坚守教学常规

2017-09-01 20:46刘春林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常规课堂教育

刘春林

一提到改革,总有人将其与“推倒重来”联系在一起,将其和“常规”对立起来。

开展“现代课堂”研究,建设“现代课堂”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备课”,“现代课堂”要不要备课,怎么备课,就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与做法——“网上资源这么丰富,现成的教案、课件多得是,还要备课吗?”“课堂重在生成,不需要预设。”……

落实教学常规与推进教学改革,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同时,教学改革的成果只有纳入教学常规,变成大多数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才能产生效益。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问题。

愈加坚守教学常规,丰富与发展教学常规,这也是“现代课堂”建设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研读教育理论。常规的背后,是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只有深入学习,才能做教育实践的明白人,更好地遵循教育常识。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扎扎实实开展“读教育理论书籍,做教育实践明白人”活动,推荐共读和自主选读相结合,集体研读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通过研读《教育常识》《教师的挑战——宁靜的课堂革命》《学习心理学》《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等教育理论书籍,“教为第一,教助学成”“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让教学充满生长气息”“让课堂充满智慧挑战”“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承认并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运用活化教学内容”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教师遵循与坚守的教育教学常识。

二是严管教学常规。严格管理要有明确的规范,比如关于备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区出台的《西陵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备课及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因班情、学情不一样,集体备课研究的成果要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吸纳集体备课成果,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坚决反对用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丰富的备课资源可以参考,精选所用,但严禁抄袭,绝不能以网络资源、课件以及共用教案、学案代替个人教案;以往的教学方案可以参考借鉴,但绝不能用以往的教学方案代替现实教学方案;学校个性化备课方式应以保障教师认真备课为前提,坚决反对打着改革的旗号淡化备课甚至不备课。严格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区教育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班人员到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或抽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之中,并通过交流、展示、表彰等多种方式推介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的优秀成果和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教学常规专项调研、督导考核与发现推介典型成了常态。严格管理的主体是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我们坚持在“严格”上下功夫,在“落实”上做文章,在“坚守”上出实效,一级抓一级,一层抓一层,真正用行动指引教学,引领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各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做好记载,及时反馈,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之中;还成立了多元参与的课程委员会,每学期对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是以评促改。我区站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点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将“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等时代内涵与教师的日常教学要求结合起来,提炼出师生可触摸的、具体的行为标准——《西陵区中小学现代课堂评价标准》,其中从设计合理、尊重差异、平等参与、机会公正、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六个方面提出教与学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具等器物的关系重建。我们围绕该标准组织骨干力量逐条解读,形成了现代课堂标准的解读本。各学科和学校以此为蓝本,结合学科实际和校情,编写学科和校级层面的现代课堂标准,构建起了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评价体系,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以课题实验学科中的关键知识能力点为突破口,打磨示范课,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现代课堂优质课竞赛、全员现代课堂达标课考评等活动,逐步让“西陵区中小学现代课堂评价标准”“学情分析”“一课一得,课课有得”等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从而全面推进现代课堂建设。

四是推进教研方式转型。以往的“听课后,说三个优点加一个缺点”的校本教研方式缺乏实效,单一、粗浅、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意义不大。而“工作坊”从事指向实践、推动实践改进的专题行动研究,不做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寻求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类经验”。这种带领教师在团队中实现专业成长的方式正成为我区校本教研的常规之一。如2016年,我们围绕现代课堂建设研究成立教研工作坊18个,开展了“怎么写小学语文课程计划”“怎么给孩子习作以扎扎实实的方法指导”“小小说教什么”“科学学情调查及相应教学目标的拟订”“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发布与交流”“运用数学思维推动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发展”等专题行动研究80余场,深度参与研究的教师达300多人,促进了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学科专题研究的深化。又如,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坊专题研究,我区小学英语学科形成了区域性小学英语现代课堂基本框架与教学常规,概括起来就是“六求、四声、五得”——教学流程有“六求”:开课求新激兴趣,新授求准重自学,操练求实分层次,拓展求活会运用,评价求真善鼓励,板书求美明思路;教学氛围出“四声”:书声、笑声、歌声、掌声;教学要求“五得”:教学目标得明、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得体、教学过程得优、教学效果得好。该规范全区推广,富有学科特色,促进了区域内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是鼓励学校改革实践。“做有思想的人,干有价值的事”是我区的核心教育管理理念。一批有思想的校长进行着积极的教改探索,并善于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常规。如,有的推行单元主题教学,整合课内外资源,推进教学的“长程设计”;有的实施创客教育,着力改变教学空间,探索项目制学习,推进跨学科融合;有的建立学习共同体,打开大门,与同行、家长、社区等充分合作;有的全面推进分享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探索幼小衔接,实施全科包班教学实验……各学校从改革课堂教学的角度,开发出相应的备课模式、教学方式、作业形式、检测范式等教学常规,凸显学校的文化和特色。随着智慧教育的加快推进,各中小学积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相关的教学常规。如,我区建成了一批“智慧教室”,建立多元智慧教学空间管理制度,让平板、手机进课堂成为常规;建设“创客教室”,形成课程化推进创客教育的常规;推进翻转课堂,建立“任务导向,先学后教”的常规;建立网络空间建设常规,依托“宜昌教育云”“西陵云学堂”等平台,拓宽教师教学空间、学生学习空间、家校交流空间,促进“网络空间人人通”,等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学常规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发展性,从“学为第一、教助学成”价值理念出发,愈加坚守教学常规,遵循教学常识,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走得更加稳健、长远。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子课题“现代课堂建设”成果。)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规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