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情况最严峻的国度之一。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37%。由于近年来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采,尤其是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土地覆盖物大幅度锐减,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并且还有持续恶化的趋势。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改善国家的生态环境,引导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是由于水力侵蚀地面土壤,使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和损失。水土流失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造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由天气、地势、土壤、植物几个方面构成的。中国属于山川和黄土分布广泛的国家,山地面积十分广阔,大约占据疆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同时多数地域又是季风气候,降水量充沛。山地和黄土地区缺乏植被覆盖,如果遇上暴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也是构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指加速毁坏和移动地表土壤的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以及其余日常人为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水土流失造成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水、湖泊中淤沙过多,严重污染了水质。长江水质污染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而且河床淤沙过多导致水面上升,极有可能造成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其二,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流失不仅冲毁破坏农田,使耕地面积越来越小,而且减弱了土地肥力,使水土中的钾、氮等主要养分和锰、铜、钡等微量元素大量流失,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其三,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失调,造成了旱涝干旱等灾害的频繁发生。水土流失毁坏了土壤、植物等生态循环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使农田变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壤的日渐贫瘠,土地理化性状恶化,土壤蓄水性能持续降低,促使了干旱旱涝等灾祸发展频繁[1]。
3、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的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水土流失问题,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土流失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
(一)种植树木,涵养水源
树木是天然的蓄水库。伴随着落叶的不断增加,可以构成一层极厚的腐质层,腐质层如同一块庞大的海绵,不仅能储蓄降水、延缓径流、减弱洪峰,而且,树冠对雨水具备缓冲能力,可以削弱降雨对地面造成的冲击力,防止水土流失。除此之外,林冠可以聚集储蓄大量的雨水,除去部分雨水蒸发到大气中,剩下的水分可以落到地面,进而渗透到土地之中成为地下水。植物的根部还可以牢牢地固定土壤,减少地面因为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由此看来森林就是一个大型水库,不仅能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还能实现雨水的再次循环利用。加强植树造林的力度,是解決水土流失的有效门路之一。
(二)退耕还林,压缩农业用地,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在中国大多数地区,随着经济的不停发展,农业用地面积增多,林木面积不断减少。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可以将部分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农田耕地合理的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植物覆盖面积。实施对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大力发展,大力开发水资源建设,逐渐建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田地[3]。还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技术的方法,例如实施改良土壤、选取优良的种子、科学高效的对土地施肥等措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从而做到在不影响粮食生产量的情况下,压缩农业用地,实现农业发展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双赢局面。
(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
依据小流域的自然状态与经济状态以及地方民众的具体发展需求,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做为治理核心,通过优化农田的基本结构,高效合理的利用植被等手段,因地制宜的实现对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2]。经过具体的地貌调查和分析,合理制定针对每一流域水土治理以及保护的措施,选择最优的治理方案,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对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西峰南小河沟进行水土流水治理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找寻该地区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效果。这一成功案例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颁布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有关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止办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水土流失的防治意识。还可以颁布相关的政策,例如对退耕还林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倡导人民积极主动的压缩农业用地,为防止水土流失贡献一份力。同时,可以适度减少的土地的开发,全面治理、整顿土地市场,严格把控如钢铁、水泥、高档别墅这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的土地供应,适当抑制用地趋势[3]。对于某些地区出现的圈地、占地、非法用地的现象,国家要给予重视,加大监督、治理和惩罚力度。在经济过程中,提倡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从而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发,减少水土流失。
结语:水土流失不仅毁坏了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反正与建设,而且对人类以及部分动植物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由于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滥砍滥伐和圈地占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日臻严重,我们要加大重视度,多方位、多途径的对水土流失进行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我们坚信在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起奋斗之下,我国水土流失严峻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艳云.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5).
[2]王兵,张光辉,刘国彬,杨勤科,杨艳芬.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0).
[3]杨学震.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以生态恢复为目标的中长期时间尺度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01).
作者简介:康明磊(1978年8月-),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本科,助理会计师,从事工作水土保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