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道静
在不同规格的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自己。
现在很多人,总会在包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在出门前会照一下,与人会面前也会事先照一下,以整理仪容。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无任何不妥。不论衣着、饰品名贵与否,只要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着整洁、得体,就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在小镜子里,我们只看得见自己;在大镜子里,我们看见大千世界,看到的是小我。在人来人往的机场里,你可以在落地窗这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一个机场的盛大的场景。这时候,镜中的你不再是主角了,还有来去匆匆的人们,而他们似乎没有谁选择为你驻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普通与渺小,在这发现之后,人往往懂得了谦卑。
而能提升一个人修养的,又何止是机场落地窗这面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并不局限于一样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段史。在不同的质地的镜子前,我们都可以对镜照己,用以提升自己。
以人为镜。今年,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档节目,董卿又火了。她底蕴之深厚,令人羡慕不已。孰不知她这份深厚的底蕴源自她的日积月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她读了很多书,《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呼啸山庄》《茶花女》等,她让看到的东西慢慢沉淀,而她所沉淀的东西也让她绽放光彩。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提高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这面镜子,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照一照。
巴金在一九六二年的一个上海文代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人,你平时看不见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你一开口,一拿笔,他们就出现了……他们到处抓别人辫子,给别人戴帽子,然后到处乱打棍子,把有些作者整得提心吊胆,是掉了雄心壮志。”他的话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文化界的状况——缺乏言论自由,文痞们在扼杀中国文学的发展。此镜一出,就照出了“大批判棍子”姚文元等人,也照出了后来文革的本质。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拿出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我们的文坛是否也有镜中的模样,亦或是看看镜中模样来规正我们今后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照着镜子,那面镜子可以是一件物,一个人,一段史,……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鏡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的东西,成就自我。
此般镜子,何乐而不照呢?
学校:广西大化县高级中学
导师:潘世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