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用薄壳山核桃标准化栽培技术

2017-09-01 06:23戴斌章伟民江丽娟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技术

戴斌+章伟民+江丽娟

摘要:从果园建立、栽培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方面,探讨了松阳县果用薄壳山核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用薄壳山核桃;标准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10302

1 引言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为胡桃科(Ju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干果之一,原产北美洲,我国引种已有近百年历史[1,2]。薄壳山核桃果实营养丰富、 坚果个大、 壳薄易剥、果仁色美味香爽口、 仁肉肥厚、 质地细嫩,适于生食、 炒食或制作糕點,是高档的营养保健品,具有温补肺肾、 定喘润肠、 美容养颜之功效[3~10]。木材结构紧密、质地坚韧力学性能好,树形高大优美,既是重要的果用树种,又是用材林和绿化树种。为实现果用薄壳山核桃的高产稳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栽培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果用薄壳山核桃的栽培管理和采收等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2 产地环境

应选择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滩地、丘陵地,山地要求海拔800 m以下的南坡或东南坡,坡位在中坡或下坡。土壤要求,土层厚度60 cm以上,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壤土或砾质壤土。

3 材料与方法

3.1 品种配置

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模式选择1~2个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主栽品种,同时选配3~4个雄花与主栽品种雌花花期一致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4∶1,缓坡梯田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不低于8∶1为宜。

3.2 苗木

苗木质量应符合表1及DB33/ 177的规定。

3.3 栽植

3.3.1 整地

栽植前30 d完成整地。坡度小于15°的采用全垦法整地,大于15°的采用水平方向带状整地,带宽2~3m,带间留有生草带,垦覆深度在0.6 m以上。

3.3.2 挖穴、回填

定植规格:80 cm×80 cm×60 cm。将园内杂草、枝叶填入穴底,同时将20~25 kg腐熟的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回填成15~20 cm高土堆待种。

3.3.3 定植

(1)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上旬。应避开严霜冰冻、刮干风等恶劣天气。

(2)密度。根据不同品种生长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一般山地栽植密度为225~270株/hm2,平地栽植密度为123~139株/hm2,与茶叶等作物套种为75~90株/hm2。

(3)植苗。栽植用钙镁磷肥黄泥浆蘸根。挖开待种土堆,把苗置于中央,做到苗正、根舒、土实,覆土高度以高出苗木原土痕2 cm为宜,植后浇足定根水。

(4)定干。定干高度0.6~0.8 m,与茶园套种定干高度1.5~1.8 m。定植时剪去超过定干高度的部分,剪口应光滑倾斜。

3.4 管理

3.4.1 中耕除草及垦覆

中耕除草每年3次,第一次为“清明”前后,第二次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旱季来临前夕,第三次9月上、中旬旱季过后,每次中耕除草应结合施肥、地面覆草。早期的中耕除草可在定植穴外进行,每年劈草2~3次,将劈下的杂草覆盖在定植穴外,以后逐年扩大范围。每次劈除的杂草覆盖在根际,有降温保墒作用。

3.4.2 水分管理

在栽植当年,根系正值恢复期,抗旱能力差,可酌情灌溉1~2次,间隔15 d左右。对于结果树,从7月中旬开始直至采收前夕,根据干旱情况,每隔10~15 d灌溉1次,后期15 d灌溉1次。山地果园应因地制宜建造多个蓄水池,雨季拦截地表径流蓄水,旱季利用自然落差自流灌溉。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溉。薄壳山核桃不耐干旱,尤其是果实膨大期,一般在7月底之前和果实灌浆期,从8月份开始直至采收前夕,缺水会造成生理性落果,还会降低坚果品质,因此必须重视水分管理。

3.4.3 肥料管理

(1)幼树施肥。1~3年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初、9月旱季过后至12月株施N∶P∶K为16∶16∶16的三元复合肥0.05~0.1 kg,9月旱季过后至12月株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15 kg;4年后加倍施肥。

(2)结果树施肥。①施肥量。提倡按测土配方配制复混肥,株产5 kg坚果的树,每年施追肥复合肥1.5 kg,冬季施腐熟有机肥20~30 kg。②施肥方法。应采用沟施,沿树冠投影线挖环形沟,沟深20~30 cm,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覆土,不宜在地表撒施化肥。③根外追肥。应采用叶面喷施,初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0.3%~0.5%硼砂和0.5%尿素;9月上旬喷0.2%磷酸二氢钾1次。

3.4.4 整形修剪

(1)定干。定干高度以60 cm左右为宜。定植当年春,由于根系尚未恢复生长,根压偏低,剪截时间以3月中下旬为宜,过早,易枯梢。

(2)树形。采用主干疏层延迟开心形,或小冠疏层形。第一层主枝3~4个;第2层主枝2~3个;第3层主枝1~2个;层间距70~80 cm。进入盛果期后,即10~12年左右去顶:剪除第3层主枝以上的中央领导干的延长枝。树体总高控制在8 m以内。

①幼树整形。为促使幼树早成形,早结果,除骨干枝适度短截外(一般剪除当年生枝的1/3左右),应采取轻剪、长放、多留枝的原则,只剪除病虫枝、细弱枝、重叠枝。生长季对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1~2次摘心,促发分枝,与冬剪相辅相成,促使树体骨架早日成形。 第二年冬至第三年,参照上一年培养第三层主枝,第一、二副主枝和侧枝群,基本树形即可形成。②结果树修剪。每年于生长季节前期在新梢长度达0.4 m左右时摘心,促生分枝;后期疏剪过密多余枝、病虫枝、干枯枝,回缩长枝和主枝枝头,调整树势,控制树冠,更新枝组。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细弱枝。③生长期修剪。新梢生长期进行,主要方法有摘心、拉枝、抺芽等。每年于生长季节,在新梢长度达0.4 m左右时摘心,并及时抺芽;对过没有及时摘心的长枝条进行拉枝。④休眠期修剪。从落叶到翌年春萌芽前进行,对生长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的枝条补充修剪,主要的方法有疏剪、短截、回缩、拉枝等。疏剪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干枯枝等,短截长枝和主枝枝头,回缩多年生枝,调整树势,控制树冠,更新枝组。

3.4.5 辅助授粉

对建园时品种配置不合理的林分,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1)花粉采集。雄花序由绿转黄,用手轻拍雄花序时有少量黄色花粉散出时,从成年大树上采集雄花序。采集宜在上午10时前进行。采回的雄花序薄摊在硫酸纸上阴干,在室内无风处,用手拍打雄花序,散尽花粉后除去雄花序,筛除花蕾、杂质等后冷藏备用。

(2)授粉时期。大部分雌花柱头变大,粘湿或呈“倒八字形”张开时进行人工授粉。

(3)授粉方法。在有微風的晴朗天气,将花粉装入2~3层纱布袋中,再放入2~3枚硬币,扎紧袋口,将纱布袋绑在长竹竿上,手持竹竿,在薄壳山核桃林内边走边抖动。

3.4.6 套种

在坡耕地或采用全垦、带状整地造林的薄壳山核桃林地,可视薄壳山核桃幼树大小和生长情况适度间作套种玉米、油菜、花生、芝麻等作物,既可为薄壳山核桃幼树提供侧方遮荫,又可通过对作物的中耕、除草、施肥代替幼林抚育,作物收获后,将秸秆铺于林地或埋入土中又可以增加林地土壤肥力。

4 病虫害防治

4.1 山核桃蚜虫

4月初喷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5%蚜虱净乳油1000~1500倍效果较好;利用保护瓢虫,食蚜蝇等天敌。

4.2 云斑天牛

该虫产卵部位低,产卵痕明显,可用木锤敲击,杀死卵或小幼虫。该虫排泄孔明显,可用铁丝刺杀幼虫。幼虫期可用棉花浸蘸5%吡虫啉乳油原液,塞入蛀孔,再以黄泥封口。

4.3 中国绿刺蛾

初孵幼虫群聚为害,可及时摘除虫叶,把害虫消灭在初始阶段;幼虫期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

4.4 樟蚕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根据幼虫在树干上下爬动习性进行人工扑杀;用20%速灭杀丁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4.5 咖啡木蠹蛾

人工清理被蛀枝条,苗木要求向下剪至无虫道为止,及时将幼虫处死或烧毁枝条。6月中旬成虫羽化期,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6月下旬幼虫初孵时,用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

4.6 苗木枯梢病

选疏松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苗圃地育苗;老圃地在播种前,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或禾枯灵,1.5~2 kg/亩,用干细土拌和均匀后轻轻耙入表层土中;病害发生时,可用根腐灵400倍液;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7 d/次,连喷3次,防病效果较好。

5 采收与贮藏

5.1 采收

外果皮自顶部沿棱自然开裂时即可采收,应根据成熟度不同,分批采收。

5.2 贮藏

采收后及时晾晒,含水量降至7%~9%后装袋贮藏。袋上应拴上标签,注明品种、数量、产地、贮藏日期等。

参考文献:

[1]常 君,姚小华.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和加工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2]姚小华,常 君,王开良,等.中国薄壳山核桃[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

[3]翁春余,邵慰中,叶浩然,等.薄壳山核桃17个无性系嫁接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3):35~38.

[4]王 曼,宁德鲁,李贤忠,等.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J].中国林副特产,2010,105(2):84~86.

[5]习学良,范志远,邹伟烈,等.10 个美国山核桃品种的引进研究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382~387.

[6]董凤祥,王贵禧.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7]王 曼,李贤忠,宁德鲁,等.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93~95.

[8]李 川,姚小华,王开良,等.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性状指标简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4):696~700.

[9]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75~680.

[10]常 君,姚小华,杨水平,等.美国山核桃的研究栽培与利用[J].天津农业科技,2010,16(5):137~139.

猜你喜欢
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