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方标
摘要:分析了山地油茶幼林下套种太子参的技术特点,探讨了高效立体林药的经营模式,通过提高林地土地的利用率,解决种植太子参中药材用地难问题,有效地克服了“林药”争地矛盾。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在柘荣县因地制宜地开展林药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幼林油茶林;太子参;套种技术;柘荣
中图分类号:S5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8403
1 项目区位概况
1.1 自然适宜条件
柘荣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为近海山区县,东邻福鼎市,西靠福安市,南接霞浦县,北与浙江省泰顺县隔溪相望;东西宽幅34 km,南北间距27 km,位于东经119°44′~120°03′,北纬27°05′~27°20′之间。柘荣县林地总面积671250亩,有林地面积553245亩,森林覆盖率达68%。柘荣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 ℃,冬短夏长,无霜期322 d,年均降雨量1742 mm,年日照平均1802 h,土壤为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区域內分布着众多野生药材资源,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太子参种植、生长。
1.2 油茶林地资源现状
柘荣县是福建省油茶重点县之一,全县油茶林面积达10.8万亩。油茶是柘荣县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油茶林面积约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10。其中,2010年以来,在国家、省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全县新种植油茶面积约4.6万亩、抚育改造现有老油茶林0.3万亩,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利用的林地资源条件[3]。在油茶幼林地上、油茶林间、林缘空地套种太子参,这种林-药发展模式已成该县的林下经济主要发展的模式。为保护林地、利用林地,发展本地特色林下(林-药)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林地资源,并为药用植物种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3 柘荣太子参产业情况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具有清凉带补、去除小儿盗汗等功效,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目前已被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柘荣太子参,其产销量占全国的2/3,素有“中国太子参之乡”之称。“柘参1号”、“柘参2号”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新品种(闽农种[2004]25号),是在柘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而成[2]。柘荣县是全国太子参重点产区之一,“柘荣太子参”是全国闻名地中药材,是全县农业重点产业和经济收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占农民农业产业收入60%~70%。
2 油茶林下套种太子参种植模式调查
在柘荣县富溪镇霞洋村、黄柏乡上楼村选择新造油茶幼林地,推广套种“柘参1号”、“柘参2号”太子参400亩(表1)。选择新造3年油茶幼林,加强对油茶幼林抚育管理、树形培育和水肥管理的同时,进行带状整地作畦,施足农家肥料,选用“柘参1号”、“柘参2号”太子参良种进行科学种植,按规范化要求及时进行太子参田间除草、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制成林下种植太子参技术推广手册,全面推广林下种植太子参栽培技术。
3 油茶林下套种太子参种植技术
3.1 套种地油茶林的选择
太子参是喜阳植物,所以选择1~5年新植油茶幼林,地势较为平缓林地,郁闭度在0.1~0.4左右,种植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其海拨为400~850 m,坡度在25°以下,土壤为黄壤或黄红壤。
3.2 林下套种太子参种植技术
3.2.1 太子参套种播种
太子参的最佳种植时间为11~12月上旬,采取一沟两向双行种植。林地应提前翻、耙,使土壤充分熟化,然后进行整畦,畦面宽0.6~1.2 m,畦高20~25 cm,畦面呈平面或龟背状,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条沟,沟深、宽约13~15 cm,施足基肥,例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杂肥、钙镁磷等,充分拌匀,不能施硝态肥料或者有污染的垃圾,施肥后用溥土覆盖,接著排放种参,最后覆土至畦面,种植深度约7 cm,株距5~7 cm,大行距约25 cm,小行距约10 cm,一般每亩用种参30~40 kg。
3.2.2 太子参套种管理
栽种后3~4 d,选择晴天喷施芽前除草剂,喷施后到出苗前不松土,待太子参出苗后浅耕除草1次,深度2~3 cm;也可以等到次年2月上旬前后,当杂草出土且太子参未出苗前,进行茎叶除草;3月上旬和3月下旬应选用优质的氮磷钾复合肥各施肥一次,4月中下旬植株封行后仅拔除大草,畦面可停止除草。在太子参生长期间,时刻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问题,运用合适的防治方法予以处理。
3.3.3 太子参采收
太子参采收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当6月下旬太子参茎叶枯黄时,除了原地留种以外,都应及时采收,采收器具要求洁净、无污染,挖出块根、去除茎叶,边采收、边装筐,避免太子参与污染物接触,在运输工具或容器内保持太子参块根的松紧适度,避免块根受到损伤。
4 油茶林林下套种太子参效益调查
4.1 经济效益调查
黄柏乡油茶林下套种太子参示范基地100亩,选择在油茶1~5年生幼林套种太子参,于当年12月种植,次年7月收获,生长期7个月,100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太子参140 kg干品,当年干参市场售价80元/kg,亩产值达11200元,管护成本约5500元,利润5700元,精准扶贫户当年人均劳务收入2075元,取得良好的收益。推广的1000亩太子参平均亩产干参110 kg,产值达880万元,利润330万元。油茶林地套种太子参,通过管护,以耕代抚,又促进了油茶生长,增加了油茶幼林地表覆盖,保持了林地水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解决了新种油茶林分产前纯投入、无收益的问题,给油茶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减轻前期投资压力。油茶幼林套种太子参现也成为该县油茶林生态经营的主要模式,在生产中不断地推广应用。
4.2 生态效益调查
在油茶中幼林地套种太子参可有效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缓雨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太子参种植过程中,精耕细作林地,多施有机肥等种植措施可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效促进油茶的生长和早日投产高产。
5 油茶林林下套种太子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3点:第一,林下经济投入较大,大部分想要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和林农,因生产资金缺乏,无法扩大生产,影响了林下经济的规模发展。第二,生产中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使新技术的培训、普及推广受到限制,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损失较大。第三,因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力日趋不足,与林下种植太子参的劳动力构成矛盾。
6 发展油茶林林下套种太子参的建议
6.1 加强技术指导
加强林地选择、整地挖穴、品种选择、种苗质量、抚育管理等各环节的生产质量监管,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检查验收。保证种苗、肥料等投入品使用和质量安全,做好相应的计划方案,在关键生产季节,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应到示范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根据项目实施的技术标准对太子参等药材栽培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相关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生产的各个环境的施工质量。
6.2 加强管理与监察
在《林下种植太子参等药材的技术推广与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建设内容、技术措施、进度安排、组织实施、经费预算等,管理人员应按照各项标准、技术经济指标以及预期效果等严格进行各环节的把关,对林下种植太子参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等进行明确的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应该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制作太子参生产情况专门记录表,对生产的各环节,如种苗、肥料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图片、文件等,建立档案,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归档,纸质资料用专门档案柜、档案夹保存,电子资料分类归档存放。
6.3 油茶林林下套种太子参的模式推广
加大林下种植太子参等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提高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管理技术水平,降低种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坚持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兼顾的原则,克服“林药”争地矛盾,扶持壮大黄柏倒流水、上黄柏、富溪霞洋油茶林下、乍洋流水生态林下、石山林下种植的示范基地,带动农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扩大林下种植的生产规模。
7 结语
(1)随着农业的发展,其结构的调整不断的深入,林下藥材种植成为了新的潮流,因此,太子参的种植要从实际出发,学习至熟练掌握相关的种植技术,重视种植中易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为农民的稳定收入提供保障,为林下种植药材的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2)在油茶幼林地上、林间林缘空地套种太子参,不仅可以提高林地利用率,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而且这种林下经济套种模式也增加油茶林附加值,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实现生态良好与经济增长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晋蕊.林下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11):33,198.
[2]密余华.林下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北京农业,2015(18):52~52.
[3]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柘荣县发展林下经济专项规划(2012-2020).[R].福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4]柘荣县农业局.柘荣太子参栽培技术手册[R].柘荣:柘荣县农业局,2013.
「5」柘荣县林业局,柘荣财政局.福建省第二轮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申报材料[R].柘荣:柘荣县林业局,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