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翔
江津古时候就是一个长寿之地。在明清时代,有朝廷赐封的七品寿官5名,其数量在当时的州县很是少见。江津还有一个出高寿老人的地方,人们称其为寿星庄。
寿星庄在哪?在国家级5A景区江津四面山凤场街下约一公里处,距著名的会龙庄约200米。寿星庄与会龙庄属“同胞弟兄”,都为王氏家族所建。寿星庄是哥,会龙庄是弟,清代和民国时期,住在会龙庄里的王氏家人都将地势略低的寿星庄叫做“老房子”。
在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王氏从贵州习水河马镇迁来江津南部山区双凤场,主人叫王仕元。王氏在这一带插占为业,勤耕苦作,为人低调,家业不断拓展壮大。
王仕元生子王才美后,王氏已成为有名的大户。王才美,又名王文玉,非常能干又有几分狡黠。20多年来,他南贩名木北贩精盐,同时赌场大顺,又放收田租,一时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豪。于是王氏开始大兴土木,斥巨资在居住地修建家族庄园,经过多年努力,终成规模,且一直在不断扩修。
王才美生有四子,为了使每个儿子都有显赫的家产,他又修建了包括老房子、会龙庄在内的4处庄园。
其中,老房子依山而建,庭院深深,气势不凡,与现在保留下来的会龙庄不相上下。老房子有大小朝门6道,大小院落16座,以正堂为中心,呈“品”字形和“一”字形分摆。老房子共有4个卯厅,卯厅内雕梁画栋,工艺精巧。周围有12根梅花桩,6个石圆礅,两边是围台、栏杆。卯厅外面的圆门上,是朝廷赐给王家的红匾。出朝门左边20米处是一座大戏楼,戏楼两边是书楼,后朝门外还有两处戏台和一处鱼池,供家人游玩和唱小堂会用。朝门左50米处是一个吊脚楼,侧面是粮仓,北面还有一个医馆和堆放药品和书籍的库房。
传说王氏兄弟分家后的第二年,老房子主人王汉模过生,满60大寿。封建社会人均寿命40岁左右,60岁在当时少之又少,适逢这年老房子整体竣工,太坪山寨建成,是喜上加喜。于是,王家大摆筵席,办流水席长达3天。寿筵规模很大,在当时的江津、綦江、习水、合江等县可谓是热点话题。这次寿筵,宾客送来的祝寿匾联存放了两间大屋,至今在此居住的81岁的村民刘成武的楼上,仍有两块楼板是用当年王氏寿辰贺联木匾改做的,其精美的书法字体仍可辨识。
明清时代,朝廷有例授七品寿官的规制。因为王氏已有70高寿,加上“善行乡里”,所以朝廷封他为“寿官”。寿官有品阶和顶戴,多为七品,但无俸禄。这下王家有了功名,于是又辦了3天庆贺宴。从此,人们就将这老房子叫做“寿星庄”。
寿星庄果真名不虚传。出了一个朝廷敕封的七品寿官,后来在这里住的人也很多都高寿。如仁朝芝,102岁仙逝;周嫒,104岁驾鹤西去。此处居住满90高寿者也是不乏其人,至于80岁以上者,那就多了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寿星庄、会龙庄等因属大地主财产,被分给了农民。寿星庄规模大,当时就住了一个生产队的社员。后来破“四旧”,寿星庄内一些精美的设施和装饰被捣毁,一些带有很强地方民俗风格的家具被盗走。此后,由于乱撤、乱搭、乱建,寿星庄变得面目全非。如今的寿星庄虽然庄园的大致格局还保持着,但无法掩饰萧条破败之象。与“同胞弟兄”会龙庄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寿星庄的辉煌已成过去,但健康长寿的基因却流传了下来,这里也成了江津的长寿之地。如今,江津已是重庆市惟一的“中国长寿之乡”。而目前,江津全区百岁老人已达150多人。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文联主席)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