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投顾跨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理财师将会在伦理和道德层面发挥机器人不可能发挥的作用
7月,本刊发布《中国理财服务发展报告(2017)》,从理财服务消费与供给两个维度对当下的市场状况进行了刻画。报告显示,投资者的期望收益普遍落在5%~15%;银行储蓄、证券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基础产品;除20岁以下人群外,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希望得到专业投资顾问的专业建议。这说明,重视通过资产配置以控制风险,希望通过价值投资获取长期收益,期望依托专业人士打理财富,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民众的理性投资氛围正在形成。报告同时显示,虽然投资者对高水平的专业理财顾问服务需求强劲,但普遍认为理财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然而,就在理财经理们寄希望丰富自身知识与技能,以赢得未来更多专业竞争力的同时,“人工智能+金融”又让他们陷入是否会失业或转岗的忧虑。目前,IBM已经在银行应用3类机器人:银行网点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咨询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除了完成一些标准化的服务,甚至也在力求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方面进展显著。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理财师该何去何从?
现实看,目前的智能投顾基本上处于辅助决策阶段,国内多数智能投顾机构业务模式仍停留在如何生成一个投资组合或投资建议的模式。机器人的投资顾问逻辑还是出自于理财师,一些复杂的投资和财务决策仍需人工来处理,智能投顾完全代替人工理财师尚有不小的距离。另外,国内的智能投顾市场稍显浮躁,一些平台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让投资者对其信任大打折扣。近期,监管部门出台了《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这意味着,针对智能投顾平台的監管大幕已悄然拉开。智能投顾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普及尚待时日。
更为重要的是,在智能投顾跨速发展的背景下,理财师将会在伦理和道德层面发挥机器人不可能具备的作用。社会目前对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担忧在于伦理层面。如7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行为科学和伦理等问题研究,建立伦理道德多层次判断结构及人机协作的伦理框架。制定人工智能产品研发设计人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加强对人工智能潜在危险与收益的评估,构建人工智能复杂场景下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
理财是如何实现家庭和个人生活目标的学问,而生活处处体现伦理与道德,或许,这将是人工理财师将来需要发挥作用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