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今日中国》杂志社
香港未来会更加美好
——专访三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文|香港《今日中国》杂志社
20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得到了绝大多数香港人的大力支持”。
201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一国两制”实践获得巨大成功,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风风雨雨之中,这颗“东方之珠”始终璀璨。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三位香港行政长官讲述了香港2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一国两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势,很多国家羡慕香港能有这样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优势,为香港、为国家的发展做更多贡献。”董建华说。
回忆起20年前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刻,年逾80岁的董建华称依旧刻骨铭心。“最难忘的时刻,就是看着英国国旗降下来,我们的五星红旗升上去。这一刻我感觉非常兴奋和感动,同时我也知道,行政长官的责任十分重大。”作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的董建华说,“一国两制”的实践是一个不容失败的事业,在上任后的每一天,他都在为此努力工作。
伟大的构想不会沉沦,辛勤的付出必有回报。20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得到了绝大多数香港人的大力支持。董建华说,在“一国两制”的落实过程中,香港人经常提醒自己,有了“一国”,才有“两制”,这是“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董建华指出,中央自始至终着眼大局,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对于香港来说,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坚定不移地站在国家的立场。“‘一国两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势,很多国家羡慕香港能有这样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优势,为香港、为国家的发展做更多贡献。”董建华说。
20年来,香港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与挫折。董建华表示,是在国家的支持下,香港成功地度过了一个个难关。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每天看着死亡数字上升,身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倍感揪心,“在香港医疗物资出现短缺的时候,中央及时送来了物资支援,让香港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
受“非典”和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经济一度遭受冲击,但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和“个人游”政策的落地,香港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保持了每年3%以上的GDP增速。“正是因为有祖国作为强大的后盾,我们在应对问题时才会比较容易。”董建华说。
董建华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依赖同美国、欧洲的贸易,现在香港越来越紧密地与内地融合,越来越多的港人到内地发展,这是一个大的、持续的变化。”
对国家迅猛的发展速度,董建华感慨良多,“我当时没有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香港的发展充满机遇。”他指出,在金融、人民币国际化、商品贸易、“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香港都有自身的优势,可以依托内地庞大的市场,配合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寻求自身发展。
虽然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的经济体之一,保持了繁荣稳定,但必须承认的是,香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也面临着不小挑战。董建华认为,房价高企,贫富差距拉大,年轻人向上流动停滞是新一届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 梁振英
此外,董建华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香港年轻人在国情和文化认同方面的教育,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了解和认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在参与国家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梁振英说,香港未来发展的另外一个机遇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香港企业一方面可以和内地企业“拼船出海”,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外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进入内地。
20世纪80年代,身为专业人士的梁振英积极参与回归祖国的工作,曾担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第一个工作就是做好基本法征求意见稿的咨询工作。”梁振英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许多香港市民关心回归祖国以后“到街上买早餐用什么钞票”。而香港基本法征求意见稿中就对回归祖国后香港依然维持港元流通作出了明确说明。梁振英说,在“一国两制”的安排下,香港成功地维持了港元的地位。
梁振英认为,过去20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关键是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这要求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各类工作人员都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不仅是要认识基本法的条文,同时也要理解条文背后的初衷和原意。”
梁振英说,回首过去20年,“一国两制”没有变,香港基本法没有变,变的是香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在国家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香港的功能和作用也不断变化。香港应该主动调整,适应新角色。
梁振英说,香港作为国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城市,可以发挥“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按照中央“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要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梁振英认为,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互补性很强,香港高度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都是强项,能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梁振英说,香港未来发展的另外一个机遇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香港企业一方面可以和内地企业“拼船出海”,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外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进入内地。
在201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梁振英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而他作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任期则于2017年6月30日结束。回顾5年来行政长官的工作,梁振英说,本届特区政府着力解决香港面临的四个历史难题,即房屋、贫困、安老和环保。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
“香港情怀和国家观念完全没有冲突,我们既可以多让孩子们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也必须要让他们有国民身份的认同。”林郑月娥认为,这离不开教育。
林郑月娥祖籍浙江舟山,父亲是上海移民来的小生意人,母亲生于香港。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她在胜选感言中说,自己将怀着谦卑的心情与730万香港市民“开始新的一段同行”,并将竭尽所能维护“一国两制 ”、坚守香港的核心价值。
林郑月娥说,当选的那一刻,以及后来在北京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手中接过中央政府任命书的时候,都感到任重道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既要向中央政府负责,也要向香港特区负责。要处理好中央要求和香港实际情况这两者的关系,就要准确地按照基本法办事。针对近年来香港社会出现的“港独”言行,林郑月娥表示,“港独”在香港完全没有出路。“一国两制”的初心和原意就包含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且香港的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林郑月娥在香港做公务员已经36年了,她说:“我觉得过去20年,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成功的。成功在什么地方?就是香港既保持了繁荣、稳定,还能够成功处理危机。香港先后经历两次金融危机,两次我们都能在国家支持下成功应对。2003年‘非典’疫情,也得到中央的支持,还帮助香港从‘非典’之后的经济低谷发展起来。所以,总体来说,‘一国两制’的落实是非常成功的。”
林郑月娥先后于1985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中英联络小组,处理香港回归事务,一次是关于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问题,一次是过渡时期预算案工作。“1985年我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官员,我是198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香港政府工作的。”林郑月娥非常感慨地说,“这两段工作经历,让我感觉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怎么能保证现有制度能在另外一个不同的制度里面存在呢?我作为一个香港人,作为一个中国人,觉得非常有意义。”在她当时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的记忆里,参加中英联络小组的人员都非常专业,对能参与这个伟大的事业感到非常光荣,所以,每个人都尽力把事情做好,希望能达成顺利交接。
从100多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市,林郑月娥认为,香港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分不开,香港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新的增长点。过去如此,未来也一样。“过去,因为受惠于国家改革开放,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物流中心,现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也希望从中找到香港新的增长点。”
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可以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管理、咨询等各项专业服务。“无论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或是要扩大生意的发展,都需要融资,而香港的交易所就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管理也是国际水平,人才也是国际化人才,能提供很好的风险管理服务。”
“香港情怀和国家观念完全没有冲突,我们既可以多让孩子们了解香港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也必须要让他们有国民身份的认同。”林郑月娥认为,这离不开教育。林郑月娥提出,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我是中国人”的概念;在中小学阶段,未来应该将中国历史纳入初中必修科目。在学校以外,特区政府要加大力度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文化,让香港青年了解国家最新的发展。
201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图为宣誓完毕,习近平与林郑月娥握手
林郑月娥表示,要努力把香港建成一个非常有朝气的城市:首先是土地房屋政策,解决香港楼价高、买房难问题;第二是教育,将投放更多资源培养出足够的人才,支撑香港未来的发展;第三是让香港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开拓创新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
林郑月娥认为,特区政府不能停留在公共服务提供商和市场监管者层面,“要更有动力地发展香港经济,就要求特区政府必须再进入另外两个新角色,要成为许多工作的‘促成者’和在全球的香港‘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