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凤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提问的方式有多种,教师根据适时的教学契机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学”。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一、直问,明文体特征
这是说理文教学的重点。说理文的结构与其他文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快捷地提出观点,说理文常常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布局全文,即亮出观点、事例论证、提升观点,体现递进式结构特点。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便可直观、形象地找寻到说理文表达顺序。面对教学疑惑,可采用直问这种提问方式,因为它具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特点。这种设疑问难的方式,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探讨问题,活跃、启迪学生思维去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笔者先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想一想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学生提取出文中的语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接着,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中提到的三个典型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笔者顺势将说理文的结构特点点出,引导学生将其与六下的另三篇说理文《为人民服务》《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三篇课文作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归纳、总结,发现说理文表达上的特征是条理清楚,言之有序。认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入学习此类文体做好铺垫。
二、曲问,悟说理之法
学习说理文不仅要关注“说了什么理”,更重要的是关注“如何说理”,这才是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说理文的说理,主要通过事例的呈现和逻辑的论证,最终证明观点的正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写作密码隐藏在字里行间,呈现出一种曲线、迂回上升的特点。面对此教学疑惑,可采用曲问这种提问方式,它是以直问为基础,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
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教师问学生:“许多真理的发现通常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篇课文章写了哪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科学家们又通过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哪些真理?”这是直问,学生只要看原文就会概括了解。但是笔者提问的目的并不在此,而在于引起更深的疑问:这三个典型事例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这并不离题,而是一种曲问,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深入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典型事例阐述、论证观点,探寻出典型事例的价值,明晰说理文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心论点和典型事例之间的融合。
曲问这种设疑问难的方式,在比较中揭示事物的个性与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钻研课文,将思维的方向与深度推向新阶段。
三、联问,品语言之味
这几篇说理文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它的语言注重理趣与情感的交融。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的道理,更要借助文本语言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面对此教学疑惑,教师需要围绕某一语言点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点的内在联系。为了达成此教学目标,可采用联问这种提问方式,问问相接,环环相扣,在不斷的追问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教师采用联系资料、联系生活、理解句子的内涵、对比朗读等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学习的进程,着力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联问这种设疑问难的方式,既促使学生解疑答题、认识逐步深化,同时也使学生对问题内在逻辑联系有个整体把握。
四、反问,赏精神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必须注重情感的陶冶与熏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说理文教学虽偏重于说理,但它所传达的精神之美需要予以关注。文章中心“精神之美”,一般出现在新授课结束,学生在老师循循善诱的课堂引领下,用正问方式较易得出答案。如果从问题的反面设问即用反问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也使得学生在反复比较中思考更深入,更易直抵文本所蕴含的内核。
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品读“居里夫人提炼镭”这个典型事例,从正面感知其科学精神;然后再从反面设问:“提炼纯净的镭,工作环境之恶劣、工作时间之长、工作强度之大,居里夫妇为什么没有放弃?是什么的力量、什么的信念支撑着居里夫人能不顾忌一切、执着从事这项研究?如果她躺在任何一项大奖上安然度过余生也无可厚非,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通过一正一反两种情形和两种结果的对比,揭示出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教师结合典型事例,通过正反两种情形和两种结果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精神的深化和理解。反问这种设疑问难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探索的思考力,保持了思想的独立性、批判性,深化了思维能力。
在说理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讲求课堂提问的艺术,运用各种方式、技巧,问的得法、问的精当、问的适时,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才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的能力,学生也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样的一种以“问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具有清晰的文体认知,准确的教学定位,相信我们的说理文教学必将走向有序、有效、系统化的未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师范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