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中抗战老兵的服务形式转变分析

2017-08-31 08:20吴梓添
中文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老兵

摘 要:本文对目前国内的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的方式,同时比较普通老年人与抗战老兵群体,得出其需求的差异。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法,探索目前普遍社区中对于老兵提供的服务方式,并利用心理学量表对老兵群体心理状态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服务项目,并参与实施, 根据其项目的可行性与效果提出了一般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老兵 社会工作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8-0-02

一、目前对老兵群体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

老兵属于老年人群体,但是老兵的群体心理和行为方式呈现出独特的特征。第一,在长期军旅生涯中,老兵形成了高尚的价值和道德观念和坚强的品质。第二、老兵有自己的一套生死观念,用平常心看待生死。第三、老兵有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在年老之后,倾向于不依赖子女,独立生活,避免给家人带来麻烦。第四,由于战斗的经验给老兵留下了不同的创伤,人的性格有差异,形成了对待荣辱与功绩的不同态度。(王大双,2015)第五,战争多多少少给老兵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不乏因为战争而失去视觉听觉,或手脚餐费,半身不遂的伤痛的抗战老兵。第六,按照抗日战争期间入伍的年龄规定,大部分现存老兵的可能的年龄范围为 88 到 96 岁,比普通的社区老人年龄更大。第七,由于战争带来对家庭的破坏,大部分老兵家庭不完整,甚至很多是独居老人,根据统计,农村有高达52% 的老兵无子女、无工资和无社会保障,也因此少了挚亲为其谋取应有的社会服务与福利。(柯龙山,2016)

抗战老兵作为普通老年人对社会需求的相同性。抗战老兵作为老年人,也有着许多与普通老年人相同的需求,因为战争对家庭的破坏性,抗战老兵有着比普通老年人更高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弱,对日常生活照料如“整理房间收拾物品、洗换衣物、购买日用品以及帮忙做饭送饭”等需求较高;同理,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也普遍较高,尤其是对于有患有战争后遗伤痛的抗战老兵,对“体检,义诊, 买药用药,医疗报销”等需求也比较强;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个例,也有部分抗战老兵存在权益保障服务需求。即基本上,抗战老兵的社会需求基本与普通老年人基本相同,可用“老有所医”、“老有所伴”、“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综合概括。(田北海,王彩云,2014)

抗战老兵作为战争经历者对社会需求的差异性。因为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老年人对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服务需求也同步快速高涨。但抗战老兵与普通社区老人有着很大的差别,由于战争的原因,抗战老兵有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在年老之后,倾向于不依赖子女,独立生活,避免给家人带来麻烦。同时战争给抗战老兵留下了不同的创伤,人的性格有差异,形成了对待荣辱与功绩的不同态度。(王大双,2015)因此,目前现代社区中对普通老人的社区服务, 以及亲属好友将其放在弱势群体层面上,不合理形式的照顾和帮助,是与老兵长期以来形成独立自主,自助更生的自尊心理是有着很大的矛盾,长期以往的社会服务,会造成抗战老兵自我形成存在感生命意义的缺失。抗战老兵的精神需求, 更多的是期盼自己的政治身份得到认可,有尊严地活着,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以及社会人士的尊重和关心。(徐炯权, 2013)他们也愿意且希望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当中,但非简单的社区老人活动中,而是希望借助自己的人生经历或所见所闻,参与更有意义,对人民、社会和国家依然有着贡献的文化社会活动,希望以付出奉献的形式,满足自己对社会参与需求。

目前对老兵采取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有:第一,缅怀治疗法,让老兵走出过的伤痛,从正面的角度去面对过去的失败和困扰,肯定自己,促进对现状的适应。第二,社会支持,社会网络上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等给予个体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王大双,2015)。第三,积极老年的理念。基于对老年权益的尊重, 与以往的需求基础区别开来,让老兵能够维持生活能力并对社会有所贡献,与积极老龄化的观点相似(王大双,2015,钱宁,李艳华,2012))。第四,延续理论与人生回顾法,提高老兵的存在感,成就感,找到自我价值。(张宁,2014)。第五,叙事治疗,叙事治疗正是透过说故事,促使人们得到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的“再经验”与“再理解”,通过过往经验的再体验进而碰撞出重新建构生命的火花 (耿玉多,2014)。第六,优抚与安置,将社会工作中的知识用于退伍的安置于优抚中,促进其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发挥社会功能,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适应生活。(杨蓉,2014)。第七,小组与社区工作。(包福存,邱云慧, 2010)

二、现行老兵服务的不足之处

1.积极老龄化理念的不足之处

积极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在2002 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但是还是处于一个宏观上的理念,而且在这十余年之间,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和对其进行完善。积极老龄化简单来说,最简单直接的认识就是“老有所为”,对于积极老龄化观念的内涵是值得提倡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鼓励老年人发挥“ 余热” 对社会做出贡献, 参与社会交往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但是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参与并不适用于老兵这一群体。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参与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参加群体活动,但是基于以上的推测,80 多岁的老兵参与社会活动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有些老兵经历战争后留下的生理创伤,他们都有很大的可能是不适合参加这种活动的。积极老龄化的所倡导的内涵是积极地, 但是它的实现载体存在一定的狭隘,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与补充。

2.老兵群体的心理状态关注度不够

研究者通过发放问卷数据分析得出,抗战老兵的心理状态与我国军人常模及我国常人常模相比存在更大的波动和不稳定,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现忧郁、焦虑、偏执等性格特征,令人际关系紧张,容易发生冲突。但目前社区中并没有看到老兵这一性格特征,将老兵归为普通老人群体共同开展活动。endprint

抗战老兵与我国正常人常模相比,除了敌对因子显著低于我国正常人常模外, 其余因子均分以及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我国正常人常模。通过抗战老兵在SCL-90 上的得分与普通退伍军人、我国军人常模以及中国正常人常模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抗战老兵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和偏执因子上均存在明显问题。

3.社区对老兵群体提供的服务缺乏针对性

现在的社区中,对于老兵的提供专门的服务是比较少的,其原因在于社区中居住的老兵数量不集中,其次社区的的服务没有将老兵群体单独独立出来,仅仅分为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中观群体。因此在社区所提供的服务中,老兵就很自然的被归到老年活动的一类,“大水漫灌”式的老年活动其中有许多是不适合老兵群体参与的,因此老兵群体的参与度相对来说比较低。

3.1生理因素

耄耋之年的老人即使没有疾病行动也不可能像 60 岁的老人一样,再加之抗战老兵是参与战争的老年人,生理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旧伤旧患,户外的集体活动对老兵来说是不合适的。其次,老兵的心理特征的独特性,也让他们参与群体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对于参与战争的老兵来说,战争史是他们心理的重要部分,也形成了他们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对于一些揣测的言论会是他们容易与其他老人产生冲突。

3.2观念因素。

由于社区中的“大水漫灌”式的老年人服务项目,往往会忽略的男性老年人的需求和状态。男性老年人较于女性老年人来说,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会更低,因此老兵群体也存在这样的思想因素。其次对于社区的活动,男性老人会存在强烈的性别意识,一旦被判定为社会性别中女性角色的活动他们便会拒绝参与,长久以来,社区便忽略了关于男性老人活动设计。

3.3智力因素。

让老人接触并学习高新科技是许多社区和社工机构都会涉及的项目活动之一,其中有地电脑使用,手机、数码相机的使用等。但是对于老兵来说,高新技术对其智力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来说是有困难的,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让老兵的高度的自尊心受损,并且产生质疑自己价值的想法,认为自身落后与时代,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凸显对老兵群体心理特征的关注

通过抗战老兵在SCL-90 上的得分与普通退伍军人、我国军人常模以及中国正常人常模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抗战老兵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和偏执因子上均存在明显问题。现行的对老兵群体的服务于关注应开始从生活优待生活补贴向老兵的心理状态进行转变,从多方面凸显对老兵心理特征的关注,老兵心理帮扶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

2.对老兵群体的服务融入社会工作方法

在個案工作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个人改善环境,增进生活适应能力;协调社会关系, 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对于老兵的心理状态分析,老兵与其他人相比更容易出现忧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因此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以针对性的与老兵进行辅导与帮扶,关注老兵的心理发展与个人发展。

小组工作其目的是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利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老兵群体集合起来,令活动更多的针对性,其次根据老兵的群体特点,避免了与其他老年人发生冲突或其他情况的出现。

3.对老兵服务形式的多维度转变

从集体活动到自身活动的转变。上文对“积极老龄化”的观念的分析和现行社区老年活动的探讨,老兵群体并不适合社区中的老人群体活动,这是出于老兵的生理因素考虑。其次积极老龄化的观念的内涵在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不一定要参与到户外活动或集体活动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需找的兴趣领域所在,并进行探索与学习。根据老兵的自身特点,社区应开始做集体活动到自我活动的转变,老兵即使足不出户,在家中著书立说,专研书法也是一种“积极老龄化”的途径,而社区应该提供可行的资源与帮扶。

从生活关注到心理关注的转变。通过心理学的统计分析,老兵群体的心理状态更加显著,现在国家对老兵的补贴与优抚措施已经较为丰富,过去社区对老兵生活的帮助已经不适合现今的情况。如今社区应实现转型,作为老兵生活的基层单位,社区应该开始关注老兵的心理状态,并将服务重点放在这一方面上。

4.发挥社区与老兵的双向驱动作用

社区对老兵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是老兵生活的基层单位,也是能最多了解老兵,对老兵提供服务活动的地方。社区应该开始转变期服务形式,改变“大水漫灌”式的老年人服务项目,设计针对老兵群体的活动项目与帮扶措施,同时对老兵的心理状态进行跟踪与了解。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情况的老兵,如无子女, 无证明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应有更多的了解与帮扶。

总结

发挥老兵对社区文化的建设的驱动作用。老兵群体是社区中一个特殊群体, 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资源。老兵自身就是一个图书馆,他的人生经历就是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此外,老兵存在的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社区中的儿童青年教育的良好典范,因此社区应更加灵活的利用老兵对于文化塑造的优势,发挥老兵在社区文化中的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树强,増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 .

[2]何楠,増权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0.

[3]付再学,増权.老年服务新理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 .

[4]谢立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下的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究[J].社会福利, 2012.

[5]杨蓉.退伍老兵安抚工作的社会工作介入[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

[6]崔丽.老年社会工作中国化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2012.

[7]柯龙山,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老年保障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 .

[8]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观察,2014 .

[9]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 (1986). 中国正常人 S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杂志, 12(5), 260-263.

作者简介:吴梓添(1996.5-),男,汉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中共预备党员,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曾参与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已结项。获得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荣誉。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老兵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