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邹思全
夏钓鲢鳙正当时
文/山东·邹思全
盛夏高温时节,水温大幅上升,鲫鱼、鲤鱼等底层鱼类胃口欠佳,常常是一天钓下来也没多少收获。而高温却非常适合鲢鳙的生活习性,盛夏时节也是鲢鳙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此时钓者将鲢鳙作为目标鱼,常能丰收鱼获。
鲢鱼、鳙鱼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鱼类,即我们俗称的白鲢和花鲢(也称大头、胖头)。鲢鳙鱼虽然都是鲢鱼,但生理习性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鲢鳙鱼均属滤食性鱼类,喜欢集群活动于水面宽阔、食物丰富的深水水体的中上层,这是鲢鳙鱼的共性。白鲢性情急躁,易受惊吓,受惊后会群体跳出水面,场面十分壮观;花鲢性情温和,行动迟缓,不善跳跃,在底层觅食的时候偏多。鲢鳙鱼虽然都是滤食性鱼类,但白鲢多以水体中的浮游藻类植物为主要食物,而花鲢则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如轮虫、枝角、桡足类为主,兼食多种浮藻类植物。众所周知,鲢鳙鱼喜欢酸臭饵料。具体来说,鲢鱼喜欢酸味、甜味,鳙鱼则喜腥味、香味和臭味,钓者在配制钓饵时要区别对待。
鲢鳙的适宜水温较高,因此盛夏至初秋是钓鲢鳙鱼的好时候。
在炎热的盛夏和晴好的初秋,如果是气压高的天气,那么水中的溶氧量也高。因鲢鱼是高氧性鱼类,因此水体中含氧量充足时便是钓鲢鱼的好天气。如果是钓鲢鱼,钓者选择气压高的晴好天出钓,收获会更好,而多云或有蒙蒙小雨的高气压天气则是钓鳙鱼的好时机。
在一天当中,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是钓鲢鳙的最佳时段,笔者个人的经验是下午上鱼率会更高一些。高温时节夜钓鲢鳙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把主要目标放在鳙鱼身上,晚上鲢鱼咬钩率低,与白天相比相差甚远。
钓鲢鳙还要注意风向和风力。鲢鳙鱼咬钩时浮标的动作不大,因此大风天不易察觉浮标动作。钓者要选择刮2级以下的南风或西南风天气出钓,这样的天气往往气温较高,浮游生物活动力强,为鲢鳙鱼日间进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与之相对应的,钓者要避开偏北风天气出钓,这样的天气大多是比较凉爽的降温天,不适合钓鲢鳙鱼。风力过大时,水面会形成层层波浪,导致浮标不稳定,不利于观察微小的浮标动作,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也很难在水的上层聚集,不利于鲢鳙摄食。即便打下了大窝子,受风浪的影响,诱饵也很难在钓点形成固定窝区,也就失去了诱鱼效果。
选对钓位也是钓鲢鳙至关重要的一环。选钓位时,钓者首先要观察风向,要选择顺风或偏风的钓位。其次,钓者要根据水边地形地貌选择回水湾、大沟汊的沟口处,易聚集微生物、浮游生物的深水湾处,以及水体中易聚集藻类的地方。刮风的时候,钓者要选择水面起浪与平静水面的交界处作钓点;无风时要选择陡岸的深水处、山脚处、大坝下作钓点;有网箱的水库要选择网箱附近的下风处、入水口附近水位较深的大回水湾处作钓点,这些都是钓鲢鳙的上佳位置。
手竿和海竿都是钓鲢鳙的好工具,但笔者更偏爱手竿钓鲢鳙鱼。手竿中鱼时爆发力强,手感好,讲究的是对浮标动作的判断能力,这便是众多钓手喜欢用手竿钓鲢鳙的主要原因。
鲢鳙鱼虽然嘴大,但嘴内却是多黏膜而少肉,所以经常会出现因钩子刺不透鱼嘴而跑鱼的情况。根据笔者的经验,钓鲢鳙鱼时,尤其是钓离底的时候,咬钩的多是大家伙,此时钓者只有迅捷有力地扬竿才能确保中鱼,这就需要迅速有效的扬竿爆发力作为保障,因此超硬或极硬调长节竿是最佳之选。在竿长的选择上,钓者要视钓场的大小和钓点的深浅加以权衡。一般来说,3.6~7.2米超硬调手竿比较适合,矶竿或中通竿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笔者去年在一座小型水库用3.6米手竿,在水深1.5米的钓点钓离底10厘米,共钓获1.5~4.5千克重的鲢鳙鱼27条)。关于线组的搭配,钓者可用4号主线,配2.5~3号子线,绑14号伊豆钩或5号新关东钩,配大型长尾浮标,空钩半水调7目钓1.5目。大型浮标配铅重,下沉快,稳定性强,能有效过滤部分虚假信号,提高中钩率。子线要长且软,钩距也要大一些。笔者的做法是:子线长60~70厘米,对折后钩距相差15厘米为佳。
钓鲢鳙的饵料有很多,正规厂家生产的鲢鳙饵料都有不错的效果。但同样的饵料,有的钓手用起来得心应手,有的钓手用起来却很棘手,个中原因就在于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细节是否正确。钓鲢鳙鱼的主要环节就是诱鱼,只有分量足、雾化好的饵料才能诱来鲢鳙群,只要鲢鳙鱼进窝,且窝子里有雾化好的饵料供它们吸食,鱼群一般是不会离开的。
关于鲢鳙诱饵,笔者有两种介绍如下:
第一、喂窝宜用质轻的粉状饵,如炒香的细麸皮和豆奶渣等。豆奶渣是诱钓鲢鳙鱼的上佳诱饵,入水后即变成一片白雾,悬浮稳定、滞留时间长。发酵后的豆奶渣效果更好,微酸的用来钓鲢鱼,醇香或微臭的用来钓鳙鱼。具体制法是,取半袋鲢鳙饵,1千克豆奶渣加少量白糖,若钓鲢鱼则再加草莓香精,若钓鳙鱼则加臭豆腐或蒜粉(发酵后的豆奶渣不用添加),加水搅拌成稀粥状,用饵盆泼入钓点。
此法虽然诱鱼快,但只适合短竿近岸钓浅水。
第二、半袋鲢鳙饵,加少量白糖、草莓香精(钓鲢),臭豆腐或蒜粉(钓鳙鱼),加水搅拌成稀粥状,再在饵料里加炒香的细麸皮和鸡饲料,能攥成团不散即可,抛进钓点。此法适合长竿远钓和深水钓离底时使用。好处是诱饵能准确抛进钓点,诱鱼时间长;另外炒香的麸皮和鸡饵料质轻,鲢鳙鱼进窝后带动水流,饵料能“腾空而起”,起到二次诱鱼的效果。
关于钓饵,笔者推荐此法:取一袋鲢鳙饵料,加入少量白糖、雪花粉,若主钓鲢鱼则再加草莓香精或老面肥,主钓鳙鱼则再加臭豆腐或蒜粉和南极虾粉,搅拌均匀后加水迅速搅拌即可(搅拌时间不可过长,否则饵料的雾化能力会大打折扣,影响钓获)。饵料的黏度以山楂大小的饵团装钩后在水中不超过2分钟雾化完为佳,快了浪费饵料,慢了鱼咬钩率差。如果鱼咬钩快,挂钩的饵团就要小一些,或在饵料中再加少量雪花粉,使饵料雾化得快一些,加快抛竿频率,增加鱼获量,反之亦然。
鲢鳙鱼的活动泳层比较混乱,上中下层水域都有鲢鳙鱼在活动觅食。一般来说,中上层的鱼讯早,底层的鱼讯晚,中上层鲢鱼偏多,个体较小,底层鳙鱼偏多,个体较大。若钓点水位低于4米,钓者宜钓离底30~50厘米,锁住底层的大个体鳙鱼、鲢鱼不放,时常会有大家伙与你不期而遇。
打好窝子后,一般都是中上层的小鲢鳙鱼率先进窝。因此钓者要从上层水域钓起,再逐步下移,钓到底层后稳定在钓离底三五十厘米。此时不宜再去调整浮标钓半水或是钓浮,否则会丧失很多中大鱼的机会。
钓到底层后,钓者要把钓饵的雾化层控制在离底50厘米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鱼压制在底层水域觅食,不让它们有上浮的机会,不能一会儿钓底一会儿钓浮(鱼情发生变化时另当别论),否则会导致上、中、下水层都有饵料存在,致使泳层散乱,丧失很多中鱼机会。还需注意的是,钓者要根据鲢鳙鱼咬钩的频率适当调整饵料的雾化状态,这也是获鱼多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