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毅
【评析论著】胡根林等著《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莎车县为例》,新疆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版。
【原文摘要】本书立足于实际,因地制宜,极具创新性地提出以学员为主体、以课程和主讲教师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培训管理模式:学员管理上追求“常规+长效”,课程结构上追求“基础+特色”,主讲教师发展强调“自主+合作”,学员考核方面体现“合格+发展”。以此为突破口,整体推进课程、主讲教师队伍建设。它是一本有理论、有做法、有成效的好书,是我们从事双语教育的工作者、管理者乃至决策者需要细读和品味的扛鼎之作。
胡根林博士是国内颇有影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新锐学者,2013年7月受组织委派赴喀什援疆,2016年7月返沪。他在援疆喀什三年期间,担任喀什地区莎车县教师进修学校业务副校长,兼任喀什地区双语研究中心副主任。《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莎车县为例》一书是他和他的团队三年卓有成效工作的结晶。这部专著研究对象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南疆“双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但它所着力探索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单单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也丰富了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是一位有志于报效国家、努力奉献自己智慧的青年学者热情、执着、专业精神的直接呈现。
胡博士在喀什三年浸润式介入教师培训,使他有机会以语文教育专家的视角,对南疆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和策略方法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些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他将躬耕于南疆土地上结出的丰硕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和他的团队的工作打开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新局面,为后来者的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也形成了值得传承的良好传统。
全书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充分分析国内外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和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培训管理模式的建构、学员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培训课程结构、培训考核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解读,介绍了培训工作的实践成效,并就后续培训工作的展开提出了自己的实施建议。
这本著作的亮点和核心关键词是“教师培训管理模式”。胡博士的整个工作都是建基于如何在南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这一大背景下,有效推动“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在本书一开始,胡博士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基于特定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管理手段等诸因素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程序。”“一体两翼”是胡根林团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核心和灵魂。胡博士是这样定义“一体两翼”培训管理模式的:“以学员为主体,以课程和主讲教师为两翼,互相配合,共同为主体服务,以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为最终目的。”以学员为主体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凸显,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相信人的潜能,是培训管理的基础。以课程和主讲教师为两翼,这是培训管理的实践抓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胡博士率领团队着力构建了四个方面的管理模式:
一、“常规+长效”的学员管理模式
“常规+长效”包括三层含义:“长效”立足于常规制度建设;常规制度必须落到实处;常规制度要通过学习内化为认识,从而形成学员长效的行为习惯。
“长效”立足于常规制度建设。胡根林领导团队按照管理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将管理制度分为五种: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管理规定、培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工作条例。条例规定的颁布分阶段进行:首先关注一日常规的制定,如早自修制度、课堂学习规则、请假管理办法等,当日常规范得到有序落实后,再陆续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出台与学员培训关系密切的相关规范。胡根林博士认为,制度建设的完善要从培训常规出发,是一个逐步丰富和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常规制度必须落到实处。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着力避免只重出台制度,不重制度落实的情况,坚决杜绝有规不依、变通规避、多重标准、奖惩不明等现象。
常规制度要外化为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学员关注常规的落实,促进学员行为模式的有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习惯细节做起,真正将各种制度内化为学员的个人行为。
胡根林领导团队通过“五环节”来建设培训管理制度:(1)制度建设统一管理;(2)起草制度归口负责;(3)集体讨论集思广益;(4)广泛宣传上下认同;(5)与时俱进持续改善。根据上述原则,胡根林团队对莎车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既有制度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系统化有机整合:(1)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2)着眼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3)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4)努力提高培训管理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自主+合作”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设计过程中,胡根林领导团队抓住“自主”和“合作”这两个关键词。胡根林认为,“自主”包含两层含义:(1)指向外在的自主,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客观环境的自主,体现在教师面对外部压力和控制,寻求独立自由和权利,以便自我决定和支配教育教学活动与环境上;(2)指向内在的自主,是指教師对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的自主,体现在合理利用自身能力,开发潜能,较好控制自身情绪和行为方式,促进自身发展上。“合作”则包含如下含义:(1)合作是参与者各方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支持、共同进步;(2)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的过程;(3)合作的最大价值在于问题的解决。
根据上面对“自主”和“合作”概念的界定,胡根林进而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类:(1)主讲教师自主发展的方式;(2)主讲教师合作发展的方式。
主讲教师自主发展方式包含先后相继的三个主要内容:(1)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胡根林团队要求学员本人制定自己作为主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2)撰写教学反思。胡根林认为,反思过程蕴含问题假设、研究探索、判断评估等要素,因此教学反思相应地要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在教学管理中,胡根林团队要求教师授课后在培训教案后撰写反思,使反思成为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再备课”,为后续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改进能提供借鉴。(3)开发和撰写教学案例。培训中心与胡根林团队开展“培训课堂案例”征文,推动主讲教师通过搜集培训课堂中比较典型的教育教学活动片段来反思自身教学。
主讲教师合作发展的方式有三种:(1)师徒带教。莎车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上海援疆教师与主讲教师的结对,促进教师互相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主讲教师上课,带教老师要进行听课,研讨,并指出问题,然后新进教师根据建议再次组织教学;(2)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以便互相借鉴,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备课形式是由一位教师负责准备教案,其他主讲教师提意见。备课内容主要包括:备教学内容、备学员、备教法。在此过程中主要关注不同教法所带来的思维碰撞;(3)协同教学。协同教学是两名或两名以上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它是教师间开展真实性合作的基本方式,是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而采取的行动,具体涉及教学计划的拟定、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教后反思。胡根林团队主要采用跨教材不同教师的合作,让教师围绕主要的词汇和语言点,利用不同教材开展不同教材内容的协同教学。
三、“基础+特色”的培训课程模式
“基础+特色”是胡根林团队设计培训课程结构的基础,其内涵包括:(1)实施基础课程满足共性需求;(2)开发特色课程追求培训特色。根据统一规划,上海对口喀什四县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设置的基础课程包括四个板块:公共课、汉语课、学科专业课、教学实践,公共课着眼提高教师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基本功,使学员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汉语课主要培养教师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达到熟练使用汉语开展教学的目的。学科专业课致力于巩固、提高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教学实践着眼提高培训对象的汉语授课能力,加强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双语教学的岗位适应性。并对每门课程的具体学时及考核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特色课程开发则致力于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可选择性,提供个别差异性课程,促成学员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胡根林团队开发的特色课程包括《莎车县教师进修学校汉语拼音基础教程》《“人机对话”课程》《“中华文化活动周”系列课程》等。
随着培训工作的推向深入,胡根林团队进一步丰富原有特色课程的内涵,在既有的汉语拼音、汉字书写、人机对话、新闻导读等拓展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必修活动课程,这一类课程主要包括通过社团活动和文艺表演等形式为学员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汉语运用平台,使学员教师汉语运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合格+特长”的培训考核模式
胡根林博士在双语教师培训中设定的培训考核理念是“合格+特长”,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1)“合格”是对全体学员共同发展的整体要求,是最基本的标准;(2)“特长”是对全体学员差别发展的个性培育,注重培养学员兴趣,鼓励其在某一方面形成優势。胡根林博士在进行培训考核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增强汉语授课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成为合格双语教师;(2)客观性原则。以考核成绩和实际教学能力为依据,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判断和认定;(3)全面性原则。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对参训教师进行全面的教学能力评价;(4)发展性原则。促进学员教师汉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汉语授课能力均衡发展,逐步提高双语教学能力的综合素养。
“合格”是基本标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学员考核合格条件包括:(1)通过MHK相应等级考试(汉语专业三级甲等,非汉语专业三级乙等);(2)通过教学实习考核;(3)通过喀什地区教育局组织的汉语教学技能考核;(4)达到出勤标准、遵守培训规定、无重大违纪情况。MHK等级考试主要考察学员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三方面的能力。教学实习考核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教学任务考核与课堂教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综合素质、日常综合素质两部分组成,综合素质考核占60%,日常综合表现考核占40%。喀什地区汉语教学技能考核则主要关注学员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基本技能与素养等问题,该考核以课堂讲课的方式进行,每位学员讲课时间15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考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评委打分并计算平均分以计入学员成绩。
“特长”是个性发展。胡根林博士团队针对有特长的双语骨干教师还设计了特色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1)为优秀学员建立教学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和培养,通过摸底测试筛选优秀学员纳入档案,进行长期跟踪培养;(2)利用MHK模拟试卷进行月考,根据成绩排出“明星学员”,给予这些学员免考权利,并邀请他们担任口试评委,建立帮扶小组,发挥专长;(3)利用少数民族节日、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形式展示优秀学员的学习成果和个人才艺,培养学员的汉语运用能力和自信心。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胡根林博士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对比,对“一体两翼”培训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效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参训学员不仅通过了县级教师培训基地的验收,广大学员自身的汉语学习成绩和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多元化的提升。此外,胡根林博士还根据三年来第一线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师范院校有关部门、培训机构及学员派出学校提供了一些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的实施建议,这些建议既涉及规划的设计、培训学校的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等宏观问题;也包括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校本研修、培训观念等中观视角;还兼顾了校本培训效果评价等微观层面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莎车县为例》一书展现了新疆和上海教育学术成果的交往、交融,既有理论的高度和前瞻性,又有实践的深度和可操作性,是上海援疆思想的重要成果,堪称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管理工作领域的重要著作,这是胡根林博士三年心血浇灌开出的绚烂的巴达木花,也是喀什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组织者和研究者集体合作的集成,更是沪疆在推进祖国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过程中的美好见证。
参考文献
①胡根林.《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莎车县为例》.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通联: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