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①

2017-08-30 10:02刁欣欣许传斌吕佳南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鼻骨后处理变异

刁欣欣,许传斌,杨 絮,张 武,徐 鹏,吕佳南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25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①

刁欣欣,许传斌,杨 絮,张 武,徐 鹏,吕佳南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及VR(骨算法)对鼻骨骨折的诊断应用价值,提高鼻骨骨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37例鼻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鼻骨骨折将其分为两组,即正常组48例,骨折组89例,比较两组的影像表现。结果:正常组易于骨折相混淆的常见解剖结构有鼻缝15例,缝间骨11例,鼻骨孔12例,鼻骨变异10例(其中单侧鼻骨的倒V字型2例、双侧鼻骨的M型缺口4例、裂隙样2例、锯齿样2例)。骨折组患者中,单纯骨折61例,双侧粉碎性骨折8例,复合型骨折20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7例,眼眶内侧壁骨折3例,额骨鼻突骨折2例)。结论:MPR与VR(骨算法)技术相结合能清楚地显示鼻骨的正常变异及骨折的类型、部位,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鼻骨骨折;变异;鼻骨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面部结构损伤中鼻外伤是最为常见的,鼻区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受到创伤时易造成骨折。Muraoka等研究显示鼻骨骨折占全部面部骨折的59.3%[1],发生率较高。鼻骨骨折多涉及到司法鉴定,误诊或漏诊严重干扰鉴定结果,同时也耽误了受害者的治疗时间。MPR及VR技术不仅可以直接显示鼻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形态,还可以清楚显示骨折特征,判断骨折程度和范围,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讨论MPR及VR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7例鼻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鼻骨骨折将其分为两组,即正常组48例,骨折组89例,比较两组的影像表现。年龄12~75岁,中位年龄46岁。受伤后及时就诊,临床表现有鼻部淤青、鼻腔积血、鼻部软组织皮下气肿、鼻腔通气不畅等症状。排除因疼痛而焦躁不安和不能保持自主体位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的Brilliance256层螺旋CT机,采用仰卧位,使患者头部放置对称,用铅衣覆盖身体,让患者闭上双眼,减少对晶状体的辐射损伤。横断位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应用鼻骨扫描条件,扫描范围包括:上至眉间线水平,下至下颌角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管电流250MAS, FOV 250mm, 矩阵512×512,层厚:0.625mm,螺距0.18。采用合适的窗宽窗位:窗宽2600HU,窗位800HU。调节锐利度直至图像显示清晰。

1.3 图像后处理

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上传至Portal工作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观察诊断,对疑似骨折部位进行同屏点对点示踪法观察,写出最后的诊断结果。

1.4 观察指标

正常组主要观察骨缝、缝间骨、鼻骨孔及鼻骨的正常变异形态,熟悉正常解剖结构。骨折组主要观察骨折的部位、类型、骨缝是否有分离以及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调节锐利度便于清楚显示骨折线,然后比较两组的影像表现。

2 结果

2.1 正常组影像表现

48例患者正常鼻骨结构、鼻骨周围骨、各骨缝、鼻骨孔及鼻骨变异清晰显示。正常组易于骨折相混淆的常见解剖结构有鼻缝15例,缝间骨11例,鼻骨孔12例,鼻骨变异10例,其中单侧鼻骨的倒V字型2例(图1)、双侧鼻骨的M型缺口4例(图2)、单侧鼻骨裂隙样改变2例(图3)、双侧鼻骨锯齿样改变2例(图4)。鼻骨变异各型表现见图1~4。

图1 VR(a)及MPR(b)显示右侧鼻骨倒V字型改变

图2 VR(c)及MPR(d)显示双侧鼻骨M型缺口

图3 VR(e)及MPR(f)显示左侧鼻骨裂隙样缺损。

图4 VR(g)及MPR(h)显示双侧鼻骨前缘呈锯齿样改变

2.2 骨折组影像表现

骨折组患者中,单纯骨折61例(单侧单纯性骨折42例,双侧单纯性骨折19例),双侧粉碎性骨折8例,复合型骨折20例,其中伴上颌骨额突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7例,眼眶内侧壁骨折3例,额骨鼻突骨折2例。见图5。

图5 (i-l)为同一患者,在MPR轴、矢、冠状位及VR图像上均显示左侧鼻骨及左侧上颌骨额突骨折,在MPR图像上显示断端稍错位,边缘锐利;在VR上则显示立体、直观

3 讨论

3.1 鼻骨是两块小骨块,平均长度约为2.5cm[3],形似瓦片状,厚薄不一,最薄处还不到1mm,是非常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因所受外伤形式不同,鼻骨骨折可分为单纯骨折(无移位或成角)、单纯骨折伴移位、粉碎性骨折、鼻区复合骨折,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鼻部畸形、鼻功能通气受阻等后遗症[4]。以往主要依靠X线来诊断鼻骨骨折,因其检查费用较低,患者普遍能够接受,但X线有许多局限性,比如密度分辨率低、组织结构相互重叠,对一些线性无移位骨折显示欠佳,给阅片医生带来困难。1974年,第一台全身普通CT问世,大大提高了鼻骨骨折诊断的正确率。普通CT克服了组织重叠的问题,密度分辨率较X线大大提高。但是普通CT是二维采集,无法做到各向同性扫描,重建后得到的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图像欠清晰,易出现漏诊或误诊。随着科技的进步,256层螺旋CT逐渐应用于临床。256层螺旋CT扫描时间短、速度快,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扫描完成后,在Portal工作站上利用MPR技术可以进行任意角度及任意层厚重建,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鼻骨正常解剖结构及骨折类型;VR技术则可以形象、立体地显示鼻骨的三维形态及鼻骨周围骨质情况,可以清晰的显示骨折移位及分离程度。但VR 图像对一些线性无移位的骨折类型显示的准确性较低,为了诊断的准确性,还需要同时结合MPR图像来综合分析。在本研究中正常组鼻骨结构及鼻骨变异清晰显示,骨折组可见明显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

3.2 鼻骨突出于面部表面,其上缘、外侧缘、下缘分别与额骨、上颌骨额突、鼻外侧软骨上缘链接,借由软组织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鼻缝及缝间骨。本研究结果表明,鼻缝、缝间骨、鼻骨孔及鼻骨的正常变异易于骨折相混淆。在本研究中正常组有15例鼻缝易误诊为骨折,其中鼻上颌缝是在影像上易于骨折相混淆的骨缝[5]。但骨折线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锐利,可同时伴有断端移位、成角及临近软组织疼痛肿胀,而鼻缝边缘较光滑,无移位或成角表现,多双侧对称出现,MPR及VR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可将正常鼻缝与鼻骨骨折线进行鉴别。若在MPR上为线状低密度影,把MPR图像与VR图像使用同屏点对点显示的方法,VR显示为线状影而非正常鼻缝走形区则诊断为骨折[6]。在本研究正常组中有11例出现缝间骨。缝间骨为扫描线横贯于锯齿状骨缝间时形成的影像[7],呈镶嵌状,紧挨骨缝,在MPR图像上易于骨折相区别。在本研究正常组中有12例出现鼻骨孔。鼻骨孔在轴位上表现为线样或管状骨质不连续,形似骨折,当鼻骨孔走行在易骨折区时,与骨折线极难区分。鼻骨孔边缘硬化、光滑是重要的鉴别点之一。若在MPR上似为线状低密度影,而在VR上显示为圆形小孔,且在鼻骨孔常规出现的范围内则诊断为正常鼻骨孔[6]。渐楠、毕万利[8]将鼻骨尖部变异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单侧鼻骨的倒V字型、双侧鼻骨的M型缺口、裂隙样、锯齿样改变。在本组正常组中鼻骨变异10例,其中单侧鼻骨的倒V字型2例、双侧鼻骨的M型缺口4例、裂隙样2例、锯齿样2例。联合应用MPR及VR技术可发现变异骨质走形自然,边缘光滑,骨质无中断表现,这些表现与骨折明显不同,易于区别。若MPR上的线状影在VR上显示为鼻骨下缘的倒V字型、M状及裂隙样骨缺损,则为鼻骨先天变异[6]。罗朝峰、刘晶哲[9]在文献中报道,鼻骨尖的变异还有“驼峰状”及“鹰嘴样”变异。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少数鼻骨尖部末端分叉状改变,此类型变异发生概率较小,谨慎与骨折的鉴别。

3.3 256层螺旋CT在影像检查中是最先进的设备之一,扫描范围和空间分辨率可以同时达到最优化组合,尤其是后处理功能,非常强大[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MPR及VR技术相结合能确切诊断鼻骨骨折,两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优于单独使用一种,使诊断结果更加精准、可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总之,25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及VR即可以清楚显示鼻骨骨折又易于鼻缝、缝间骨、鼻骨孔及鼻骨正常变异相区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MuraokaM, NakaiY,ShimadaK,et al.ten-year statistics and observation of facial fracture[J].Acta Otolaryngol,1991,486:217-223

[2]Vannier M W, Marsh J L.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surgical planning, and image-guided therapy[J].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996, 34(3):545-563

[3]孙世杭, 马智军, 孙西河,等. 鼻骨骨折的 MSCT 表现及诊断误区[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2):139-141

[4]吴健, 廖华蓉, 周林,等. 鼻骨骨折的诊断与整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11):856-857

[5]王锡增, 肖德贵, 宿秀峰,等. 钼靶X线放大摄影与普通X线诊断鼻骨骨折的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2(3):204-205

[6]张琳, 万业达, 李宝玖,等. 用高分辨率CT鉴别鼻骨孔与鼻骨骨折[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42(4):359-362

[7]侯开渝,肖德贵,王锡曾,等.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527-530

[8]渐楠, 毕万利.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2):268-270

[9]罗朝峰, 刘晶哲. 3D-MSCT在鼻骨骨折与细微解剖结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5):473-475

[10]杜淑华, 张代辉, 梁阔鹏. 256层CT后处理技术在颅盖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39(2):87

[11]白力嘎, 牟焕晨, 陈默,等. 256层螺旋CT对左门脉高压症影像表现的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5(6):76-77

刁欣欣(1989~)女,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许传斌(196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1225696287@qq.com。

R445.3

B

1008-0104(2017)04-0005-03

2016-04-29)

猜你喜欢
鼻骨后处理变异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变异危机
变异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孕中期21-三体胎儿单纯鼻骨低平超声表现2例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分析
变异的蚊子
浅析鼻骨骨折行鼻骨复位术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