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重建游戏精神

2017-08-29 18:21戴竹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重建游戏精神缺失

戴竹明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凭借其游戏精神成为幼儿活动最基本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利思想入侵游戏,造成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缺失,急需重建。本文就从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入手,探究提出重建策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缺失;重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求幼儿园基于游戏开展各项活动,该理念已经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得到实践。因此,为满足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将幼儿、游戏和教育看成有机的整体,重建游戏精神,这对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意义重大。

一、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一)幼儿失去自由

自由是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和本真追求,是幼儿游戏的精髓和灵魂。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自由内涵并未彰显出来,游戏活动缺乏幼儿自由的、创造性的、愉悦的体验[1]。每天,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失去自由的精神,缺失游戏精神的问题日益严重,游戏是幼儿的权利的理念遭遇严峻挑战,幼儿园及教师将上课视作头等大事,游戏被迫演变成教学与学习的附属品,逐渐变得可有可无,幼儿也失去真正的自由。

(二)缺乏创造精神

创造性并非只是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的显著特征,更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能发挥其自主性与主体作用的思想空间、行动空间,营造培养和发展幼儿创新精神、创造力的良好条件与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开展游戏活动时往往统一要求,并设置很多标准,导致幼儿慢慢封闭自身的创造力,最终丧失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这也是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重要体现。

(三)忽视游戏体验

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很少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只按照自己的预设带领幼儿做游戏任务,过分注重幼儿认知发展,希望通过游戏教学活动让全体幼儿明白同样的事、掌握同样的知识,忽视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吸收。于是游戏经常被教师当作调动幼儿兴趣的工具,重点依旧是认知,旨在让幼儿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忽视幼儿的体验与情感发展,严重缺乏游戏精神。

二、在幼儿教育中重建游戏精神的策略建议

(一)形成游戏性的态度,培养幼儿乐观心态

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幼儿养成健康人格,实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形成游戏性的态度,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平和的生活观、教育观,以便用游戏性的态度去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夯实培养幼儿从容乐观心态的基础,重建游戏精神。例如:教师应在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幼儿明白淘汰也是娱乐的一种,不需要因为自己被淘汰而感到难过甚至哭泣。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形成游戏性的态度、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困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游戏跟生活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游戏是幼儿体验生活的良好方式之一。当幼儿在游戏中被淘汰时,教师就可以面带微笑引导幼儿:刚好你玩累了,可以休息一下,等有力气了你会玩得更好的;或安慰幼儿:没关系的,我们这是在做游戏啊,一会儿还有玩游戏的机会的。如此一来,教师就潜移默化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愉悦的、对幼儿实现自我有利的游戏活动环境,淡化竞争意味,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感、愉悦感、归属感。教师凭借游戏性的态度去感染幼儿,引导幼儿逐渐形成游戏性的态度,从容追求卓越,让幼儿从小就形成积极应对挫折的乐观态度,慢慢重建游戏精神。

(二)信任幼儿解放幼儿,突出幼儿主体作用

信任幼儿、解放幼儿,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行动,突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重建游戏精神、彰显游戏自由内涵的关键途径之一。幼儿自身具备宝贵的精神资源,解放幼儿意味着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去除不必要的要求、标准、规范,允许幼儿做任何有益的、他们想做的事情,从而真正将游戏的空间、时间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尽情地自由游戏,而教师则要带着欣赏和爱的眼光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分析其意义,更理智地、更热情地鼓励幼儿持续做游戏、发挥创造力。特别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要尊重幼儿、爱幼儿,带着感情理解创造对幼儿发展有利的容纳空间[2]。因此,教师要信任幼儿的热情与能力,相信幼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戲高手。教师如果不能在内心深处真正信任幼儿,就不会把游戏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幼儿,往往假设幼儿对哪些游戏材料感兴趣,有针对性地制作或提供游戏材料,并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幼儿玩这些材料的固定印象,之后再向幼儿传授自己想象的玩法。例如:在区角设置一个医院的场景,并配备一个门诊、一个挂号台,那么教师就认为要给幼儿穿白大褂,这些实际上都是成人自己想象的玩法,幼儿其实根本不知道要怎么玩。

因此,教师要信任幼儿、解放幼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游戏,从而看到幼儿们的杰作,并从中受到启发。例如:在某游戏活动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用布装水,于是很纳闷为什么布可以装水,此时教师没有阻止幼儿,也没有提醒幼儿这样做不对,而是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自由,不动声色地观察幼儿用布装水的后续行为,结果才明白幼儿们是在用防水布装水,觉得幼儿们特别聪明。所以教师只有信任幼儿、解放幼儿,给予幼儿自由的思考、玩耍和创造的空间,才能突出幼儿主体作用,弥补游戏精神的缺失,快速重建游戏精神。

(三)创新游戏活动形式,丰富幼儿游戏体验

单一的游戏活动形式、长期不变的游戏环境等极易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难以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丰富的体验,长此以往就会使幼儿游戏活动流于形式,丧失游戏精神[3]。对此,教师应致力于创新幼儿游戏活动形式,促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化的游戏中丰富体验,重建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精神。

例如:幼儿园可打破幼儿的年级界限,开展混龄交往游戏活动。即幼儿园教师基于平行班游戏活动,打破班级与年级的界限,把整个幼儿园的所有空间均变成幼儿的游戏场所,幼儿可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自主选择游戏机会。通过这样的做法,教师能为幼儿构建立体性更强的游戏交往空间,让幼儿有机会从多个层面体验人际关系、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逐渐形成自我的概念与意识,进而形成责任感、集体意识、荣誉感等。在混龄游戏中,教师经常看到温馨的场面:大班幼儿牵着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的手,低声讲悄悄话,商量一些事情,且年龄大的幼儿自觉放慢脚步,年龄小的幼儿则急速跟上哥哥姐姐的步伐,形成小学大、大带小的良好交往模式,有效弥补独生子女缺少人际交往伙伴的问题,显著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丰富幼儿真实的游戏体验。又如:教师可在某个主题的引领下组织开展全园集体游戏活动,这是以混龄游戏为基础发展的、有更鲜明的主题的游戏活动,达到幼儿教育与游戏的高度融合,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能保持既有的自由,同时往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形式游戏,增长见识、丰富体验,发展创造力,重建游戏精神。

三、结语

游戏体现着幼儿自由、创造和体验的一种生存状态,是幼儿教育的内在精神生命。在幼儿教育中重建游戏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为这属于人精神层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摸索前进,正视游戏精神的缺失,找寻更多行之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助力游戏精神的重建,形成和时代精神相通的幼儿教育理念,保障幼儿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浅谈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发展,2015(12):106.

[2]吴红霞.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J].华夏教师,2016(04):51-52.

[3]杨磊,鲁石.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回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1-93.

猜你喜欢
重建游戏精神缺失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用镜头“重建”徽州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