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草原,秋高气爽。8月的牧歌,醉人心田。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文化活动精彩呈现。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内蒙古慰问演出,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全区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以饱满的热情献上了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赞歌》;举办了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展览,展现了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和自治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欢聚一堂,观赏晚会,参观展览,一起为亮丽内蒙古喝彩。
守望相助草原情
8月3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同内蒙古各族草原儿女欢聚一堂,共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本次“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内蒙古慰问演出设置了内蒙古博物院宝鼎广场主会场和乌兰浩特五一会址、二连浩特联检广场和呼和浩特呼和塔拉草原三个分会场,可谓阵容庞大。
上午8时整,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演奏的《万马奔腾》拉开了主会场演出序幕,这首草原名曲在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炫民族风》《鸿雁》……伴随着欢快的舞蹈,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现场观众沉浸在对经典的回味之中。乌兰图雅的《草原儿女心向党》唱出了草原儿女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和对党的心声;斯琴格日勒的《请到蒙古草原来》向世界发出了邀请。阎维文、殷秀梅、陈思思等著名歌唱家的唱功让观众大饱耳福,《小白杨》《画卷》《不忘初心》等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让现场一次次掀起高潮。
“内蒙古各族人民坚信:内蒙古的明天更美好,明天的内蒙古更辉煌!”主持人的声音在主会场上空久久回荡。在《共筑中国梦》熟悉的旋律中,演员们唱出了全国人民对内蒙古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祖国明天美好的祝福。
赞歌献给亲爱的党
8月7日晚,内蒙古乌兰恰特长调悠扬、舞姿翩翩、掌声如雷。中央代表团成员与内蒙古各族各界群众一同观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赞歌》。
伴随着气势恢宏的开场歌舞《这是我的家乡》,晚会拉开了序幕。两位演员深情讲述我区70年的沧桑巨变,开启了第一篇章《旭日东升》。身着军装的一群年轻人,昂首阔步走向舞台,为大家表演舞蹈与队列《骑兵》,讴歌了马背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解放而奋勇直前的英雄气概。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情景歌舞《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中,蒙古族传统筷子舞发出清脆的声响,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赞歌》由歌唱家拉苏荣再次唱起。今年90岁高龄的观众格日乐图激动地说:“这首歌被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成為时代记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要永远感谢伟大的共产党。党的恩情似海深,我们的心意如浓酒。”
包钢的建成让千里草原拥有了自己的工业城市,饱含激情的舞蹈《火红的年代》在展示我区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新一代工人的蓬勃朝气。歌舞《乌兰牧骑》用情景再现的艺术形式,带观众回顾了“草原红色轻骑兵”60年的光辉历程。“过去条件艰苦,乌兰牧骑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把繁星当成明亮的灯光,哪里有农牧民,他们就到哪里演出,把党的关怀送到百姓身边,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我们依然常常期待看到乌兰牧骑的表演。”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牧民额尔敦花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草原,内蒙古各族人民心中盛开希望之花。舞蹈《向往》歌颂了在现代化进程中,草原儿女快马加鞭、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神秘的梦幻在天边,阿爸的身影若隐若现……”其其格玛天籁般的歌声仿佛把观众带到苍茫浩瀚的金色沙漠里。布仁巴雅尔的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又让观众穿越到圣洁无垠的绿野中。当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出现在舞台上,经典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响起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久久不息。
本场晚会还为观众带来乌力格尔、戏曲联唱、“三少”民族歌舞表演、交响乐以及马头琴交响乐《万马奔腾》等精彩节目。最后,所有演员和观众全体起立,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在嘹亮激越的歌声中,晚会落下了帷幕。
内蒙古70年的历史在这方舞台上浓缩,草原70年的辉煌在这一时空里重现。精彩纷呈、充满民族特色的文艺晚会,展现了我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草原儿女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决心和信心。
令人心潮澎湃的视觉盛宴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8月7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展览》在内蒙古展览馆拉开序幕。展览共分为5个单元,分别为:革命风云、艰苦创业、扬帆起航、抢抓机遇、守望相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详实展现了自治区成立70年的历史征程,让观众重新感受到那过往的峥嵘岁月。
1947年4月23日——5月2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隆重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位于展厅东侧的“五一”会址模拟会议室内,正在播放着当时自治政府成立时的珍贵片段。不时有观众们在这里驻足观看,也有人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在草原上,3000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传奇。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陷入了困难,被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面临死亡威胁。周恩来同志和乌兰夫同志商量,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草原人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接纳了这批“国家的孩子”。他们在蒙古族额吉的爱心哺育下健康成长,成为共和国民族关系史上一段佳话。
走到内蒙古电网数字沙盘,几位观众停下了脚步,他们仔细观看,感叹内蒙古电力发展之快。经过70年的发展,星罗棋布的电站、纵横交错的电网、丛林般林立的风机、闪闪发光的光电太阳板,成为广袤草原上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群众普通居室的场景复制里,浓郁的传统风貌和现代气息完美融合,让人熟悉又陌生。“比起过去那缺衣少吃的年代,我们现在吃的穿的用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而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党的好政策,也是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带给我们老百姓最直接的实惠。”一位观众感叹道。
几位穿着蒙古袍的观众在一处牧区微缩景观复原物前用手机拍照。这个牧区微缩景观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巴音陶勒盖嘎查牧民哈斯格日乐图家完整保留的不同时期修建的6处住房。这些房子见证了一户普通蒙古族牧民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也见证着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徜徉在丰富多彩的图片、气势恢宏的模拟场景、生动新颖的多媒体展示中,聆听着讲解员舒缓清晰的讲解,观众们共同感受着发展的内蒙古、奋进的内蒙古、幸福的内蒙古、和谐的内蒙古、充满希望的内蒙古。参观者感叹,这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人们坚信,走过了70年风雨历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团结稳定、繁荣富强的内蒙古一定会崛起在祖国北疆。
(材料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