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车出呼和浩特市一路向西,约4个小时车程便进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从车窗向外望去,便可看到公路两旁的广阔土地上,有绵延起伏的金黄色沙丘。这便是横亘杭锦旗东西的库布其沙漠。相比几年前,这里的绿色又有了新的蔓延。公路近旁的沙丘上,网格状的沙障整齐排列,沙障上的绿色星罗棋布,沿着穿沙公路串成一条长长的绿色防护带。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的第七大沙漠。2000年前,这里也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在此设立朔方郡,移民10万。草地变为农田,大量的农垦彻底破坏了生态植被,渐渐地,沙漠由此形成,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更是饱受荒漠化之苦。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防治荒漠化的事业中来。他们沐风浴沙、不畏艰难,誓将沙漠变绿洲。如今,库布其沙漠已不再是沙尘滚滚、令人望而却步的样子,这里有茵茵的行道树、萋萋的芳草地,有雨后彩虹、仙鹤来仪,有霞光四射的日出和美丽璀璨的星空。环境好起来,生活富起来,心情美起来,来到库布其的人连连竖起大拇指:“库布其,不愧是世界治沙典范!”
靠沙“吃”沙 绿色生活
沿215省道向南,过亿利黄河大桥,再向西转,就到了新独贵塔拉镇。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小镇。过去,库布其沙漠留给了它许多痛苦的记忆。如今,它又因沙漠的开发焕发了生机。穿沙公路修通了,绿色进来了,幸福也进来了。
沿着独贵塔拉的工业大道,小镇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整洁的柏油路蜿蜒伸展,一幢幢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掩映在成片的绿色中,天空碧透,微风吹过,暗香浮动。路旁的恒盛兴沙漠酒店门前,已停放了上百辆前来穿沙旅游的越野车,酒店侧旁不远处,“亿利资源”四个红色LED大字十分醒目。独贵塔拉,是亿利企业的根据地,小镇的发展,更是与亿利息息相关。
2006年,在鄂尔多斯市委政府、杭锦旗委政府的支持下,亿利集团把原来散居在沙漠里的36户牧民统一搬迁出来,在道图嘎查为他们建起了牧民新村。从此,牧民们不再靠畜牧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的从事集约化种养殖业,圈养牛羊;有的入股企业,承包种树,参与治沙;更多的办起了农家乐,牧家乐,用自己的马和骆驼搞起了特色旅游业。据村委会介绍,这36户农牧民中,有的一年能赚100多万元,最少的一年也能赚十几、二十万元,全部摘掉了穷帽子,奔上了小康路。
来到牧民新村,餐馆“大漠人家”的主人孟克达来特地穿上蒙古袍,为客人斟满好酒,献上哈达。这个30多岁的蒙古族汉子皮肤黝黑,敦敦实实,脸上总是带着笑。看得出,他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心情蛮舒畅。搬到牧民新村后,他和妻子开了这家餐馆,经营特色蒙餐,生意很红火。凭着对沙漠的熟悉,他还自驾观光车带着游客去沙漠里冲沙,对自己的技术很是得意。他说,在旺季,1天能接待200人。去年,他家收入30多万元,纳税4万多元。短短几年,“库布其沙漠特色旅游”已发展成为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的新业态。生态旅游,已成为独贵塔拉的一张新名片。
来到独贵塔拉的人还能享受到一个特殊“福利”,那就是吃上纯天然、无污染的沙漠果蔬。这得归功于在沙漠发展现代化绿色节水农牧业。而发展沙漠生态农牧业,最重要的便是依托科技创新。走进库布其的有机蔬菜大棚,抬头便可看到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湿度与光照度,智能系统会把它们自动调节到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水平,大棚里还采用了先进的微灌溉技术,节水、高效。穿梭在果蔬林间,嫩脆的黄瓜、酸甜的葡萄即摘即食。在库布其沙漠,人们不仅将沙土改良成了有机土壤,还孕育出了香飘十里的“库布其味道”。
绿色的脚步没有停下。沙漠植物资源“变废为宝”,变成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交由农牧民发展养殖,牲畜粪肥再回填沙漠,改良土地,实现循环利用;光伏发电得到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小镇的空气更清新了,农牧民的钱袋子更鼓了……独贵塔拉的绿色生活越来越好。
治沙“用”沙 绿色发展
7月28日至 30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期间,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里约+20峰会秘书长沙祖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所谓绿色发展,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形成“多赢”的格局。库布其模式,正是对绿色发展内涵的完美诠释。”
何谓库布其模式?
简单说来,库布其模式是一种“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治沙战略。生态,就是要让沙漠变绿洲;民生,就是要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济,就是要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库布其模式的核心可以理解为:“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
那日沙,意为太阳最先照到的沙丘。走进那日沙,就进入了沙漠的腹地。这个地方是最难治理的。据亿利企业的员工介绍,20年前,这个地方无水、无电、无路、无通讯,种10棵树只能活1棵。解决这个大难题,多亏了科技创新。亿利员工自创了微创植树技术,10秒钟就可以种下一棵树,不仅将种树成本由每亩1000多元降低到每亩200元,而且树苗的成活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水气植树法、甘草平移种植法、苦咸水治理技术、高寒地区植树技术……生物种植与产业技术的创新,使库布其加快了“绿色化”的步伐,催生了一片沙漠绿色产业,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这里的共识。
沙漠农牧民成为治沙的最大受益者。市场化商业模式的运用,使企业与农牧民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以沙漠荒地入股,以劳务有偿参与种树治沙,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治沙的民工,农牧民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在库布其沙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他们的人均年直接劳务收入近万元,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走进沙漠中的光伏产业园区,一排排太阳能光板错落有致、紧密排列,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太阳能发电方阵。沙漠里的光热资源充足,库布其沙漠年日照时数达3180小时以上,以此为依托发展清洁能源,是沙漠经济的不二之选。库布其的生态光伏产业与众不同,“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这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的立体化的新模式带来了良好的收益。目前,亿利企业与国内领先的光伏企业正泰集团联手合作,已实现治沙2万亩,年发电5亿度,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向沙要绿、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是库布其模式的精髓。目前,库布其已形成“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能”“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沙漠生态产业体系,真正把沙漠的负资产变成了能产生GDP的绿色资产。
在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開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 他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一个成功实践。”习近平主席对库布其治沙成果和经验的肯定,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与荒漠化斗争到底的信心。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大会上所言:“荒漠化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未来,库布其定会为中国乃至世界防治荒漠化作出更大贡献、提供更多方案。
责任编辑:王 丹